446.天师荡幽冥(4/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散做无形,却在连续不断触动罗渊这方冰冷死寂的天地。  

远方,幽罗山君一心多用。  

他一边迎战面前的银月冥凰,一边压制同样卷土重来的大渊冥龟。  

而在另一边,他还警惕罗渊其他地方。  

黑雾缭绕下,庞大如山的妖虎,血红双瞳忽然闪烁,瞳孔收缩。  

虽然因为先前冥海淹龙虎山事败而受创,但幽罗山君作为当前罗渊中修为境界最高的大妖,对罗渊的掌控亦始终是当前最深入者。  

相较其他罗渊大妖,幽罗山君敏锐感受到,有其他强敌,进入罗渊。  

对手,甚至给他以熟悉的感觉。  

虽然,双方接触时间很短。  

但在那之后,幽罗山君执掌罗渊,每天都在为当初善后奔波。  

那是另一方地狱世界,无间的力量气息!  

那个大唐和尚,通过双方当初碰撞留下的联系,已经找来罗渊。  

幽罗山君顾不上仔细去查探,但能猜到除了那引动无间的和尚外,可能还有其他大唐修士与他同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察觉王归元进入罗渊的同时,幽罗山君也明显感觉到,大渊冥龟那边对罗渊的触动,越发明显。  

…幽冥藓、骨蛟皇,还有那个叫木韦子的道人,他们反水了?  

幽罗山君心有怒意,但没有特别意外。  

虽然前些天大家还是同盟,但幽罗山君何尝不在戒备这些人?  

雷俊、王归元还没有照过来。  

但幽罗山君已经感到多面受敌的威胁。  

这头强横而又阴沉的虎妖,忽然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整个罗渊,开始为之动荡。  

各方冥海深渊,齐齐逆涌。  

磅礴无尽的幽冥死气,开始充斥罗渊,并引动更强横的死亡风暴。  

雷俊、王归元置身其中,立刻察觉异状。  

如果说,二人先前还像怒海中的孤舟,但至少还在海内。  

眼下,他们却像是灰尘异物般,被整个罗渊排斥,欲要将他们排出体外。  

雷俊饶有兴致地看向大师兄王归元,微微侧身让位,向对方做了个“请”的动作。  

王归元有些无奈地看他一眼,摇摇头,但不多言。  

“我佛慈悲。”  

他双掌合十,佛光涌动间,身形外貌开始发生变化。  

天龙寺年轻高僧法清和尚消失。  

取而代之者,乃是一个身着洁白袈裟,端坐白莲之上的中年僧人,宝相庄严,眉目慈和,令人观之可亲。  

但伴随这中年僧人现身,周围景象顿时为之一变。  

无穷无尽的毁灭洪流,出现在他身边四方。  

这些洪流,和罗渊内的环境一样,都充满死寂之气。  

正是与罗渊并称,既同列十地,又皆是幽冥地府的无间。  

相较于冰冷阴森,即便动荡仍一片死寂的罗渊,无间则显得更加狂暴肆虐,仿佛末日之象。  

伴随茫茫幽冥死气,有大量灾劫和精怪一同现身,侵袭四方。  

罗渊中的幽冥死气,助长它们的气焰。  

而无间灾厄并未因为遇到同类而有所收敛,反倒爆发更加激烈。  

受此影响,本就躁动的罗渊,在这一刻也变得更加狂暴起来,强势反击外来之敌。  

一座座冥海深渊,一起逆涌。  

地狱冥府之间,水火不容,激烈碰撞发生在每一处角落。  

罗渊在这一刻,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思想一般,全力封堵无间的同时,视其为仇人对手,予以反击,欲要将之摧毁。  

当前状况下,不论是幽罗山君还是银月冥凰、大渊冥龟、木韦子等人,都同样感觉自己失去了对罗渊的控制。  

动荡反震之力,更冲击得他们几乎要吐血。  

此前与罗渊联系最深的幽罗山君,此刻受牵连也是最严重的。  

可与之相比,幽罗山君更心痛于自家丧失对罗渊的优势掌握。  

多年苦功,付诸流水。  

先前还驯服的深渊冥海,这时反过来不断包围他,令他疲于奔命。  

大渊冥龟、木韦子同样没能落得好。  

恍若岛屿般的巨大龟背上,点点星光,全部炸裂开来,向四方流散,消失无踪。  

此前星光散布,是融入罗渊,加深与罗渊的联系。  

而现在,罗渊内部仿佛引发海啸一般,流散的星光没有任何挣扎余地,全部湮灭。  

龟背上的木韦子身体摇晃,手中托着的罗盘直接炸裂开来,碎成齑粉。  

他整个人被无形巨力从大渊冥龟背上崩飞。  

多亏江楠急忙上前相助,木韦子才不至于被逆卷的冥海波涛吞没。  

大渊冥龟同罗渊的联系,不及幽罗山君那么深入,也没有直面无间的经验,故而他一时间亦无法判断,当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只隐隐感到,必是有极为强大的力量侵入罗渊,于是才引发罗渊如此激烈的反应。  

是什么?  

是谁?  

大渊冥龟的身形想要潜入渊海,却被不断逆涌向上的浪潮所拒。  

他随波逐流,身形后撤,消失在这片海域。  

本就对木韦子、江楠存有戒心的情况下,大渊冥龟在没有搞清楚状况前,无心与之打交道。  

木韦子、江楠有心挽留对方,但此刻罗渊中天翻地覆,叫他们举步维艰。  

二人渐渐适应风浪,但已经再找不到大渊冥龟踪影。  

连方才追随在大渊冥龟身边的众多罗源瑶族,此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