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九重天之上(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墨聚集,但转眼就被透明的明王忿火全部摧毁。  

大明首辅脸色铁青。  

虽是短短瞬间,但须弥中究竟怎生情况,已经一目了然。  

这里,先前分明有不止一位九重天之上的存在。  

只不过,当中一位妖圣,是被佛门尊者镇压于此。  

须弥山形成的密仪,既是助佛门尊者自身疗养,也是为了炼化那大妖。  

在这个过程中,须弥众僧因此而受益。  

只是密仪,内外相辅相成,同样需要来自外界的大量反馈。  

那大妖方才掀起恶氛滔天。  

但其恐怕正处于极为虚弱的状态,被消磨多年,鼎盛之时定然比如今还要更强悍得多。  

而能将之镇压于此不断炼化甚至滋养须弥众僧的存在,实力无疑更加强横。  

登仙之人,亦有强弱之别。  

原先沉寂于须弥中的这位佛门尊者,实力之强,更让大明皇朝众人感到心悸。  

密仪尚未彻底完成,骤然中断,对方不说前功尽弃,但定然反受其害。  

可即便如此,那巨大的不动明王相,气焰仍叫人窒息。  

长索套住陈裕,陈裕便再无法动弹。  

那不动明王相同时再次举起右手长剑。  

茫茫无色火海,反开始收敛。  

但一剑挥出,轻描淡写间,成片大明修士身体从中一分为二。  

仿佛斩断烦恼。  

须弥山旧址,不动明王相源头处,伴随火海消失,现出一个枯瘦僧人的身影。  

他通体肌肤,皆呈现金色。  

远方,须弥众僧止住后退的步伐。  

以佛部之主毗摩舍、宝部之主梵达陀、羯磨部主阇底罗这三位九重天圆满佛门上师为首,一众西域佛门弟子,齐齐向那僧人顶礼膜拜:  

“尊者。”  

那通体金色的僧人静立不动,结智拳印,虽未开口,但仿佛有声音响彻整个须弥:  

“大明人间事,无需你们插手,毗摩舍留下重建须弥,梵达陀和阇底罗,去寻宗伽,早日助他回来。”  

须弥众僧齐声道:“是,尊者。”  

那枯瘦僧人仍静立原地。  

但不动明王相双手挥舞,宝剑和长索顿时横扫四方。  

须弥外,大明人间,西域之地。  

吴党仅次于首辅陈裕的二号人物,在如今内阁中亦排行第三的大学士桑岩,守在虚空门户入口处。  

另有菩提寺方丈广书大师,在外围警戒。  

异族被大明兵锋驱离漠北和西域,向更遥远的漠外退避,异族汗王负伤。  

但陈裕、桑岩等人没有轻忽大意将之忽视,仍警惕对方卷土重来。  

只是对方行动迅捷,一心想走的情况下,大明皇朝的理学大儒们还真不好强留他。  

不过已经杀伤不少异族修士,并且失去水草丰盛之地和灵气充沛之所,对方元气大伤,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再威胁大明北疆。  

相较于迁移离开的异族,西域佛门通往须弥的虚空门户则位置固定,避无可避。  

接下来就看须弥内战事结果如何…  

桑岩念头正转到这里,忽然心生警兆不安之感。  

不及细想,便有大量文墨在他身边聚集。  

同一时间,一个身影正从须弥向外冲出!  

桑岩刚看清楚那人是真武观主木淳阳,便见木淳阳的身躯,竟然一分为二!  

丹鼎派九重天五层,五气朝元境界的道门大乘高真,竟然被闪动佛光的剑锋直接斩断身躯。  

其身躯虽然断作两截,但看上去仍然完好,只是伤口处有无色透明的佛门明王忿火正在燃烧!  

虚空似是扭动一下,仿佛有同样无形透明的存在飞出。  

但此刻桑岩顾不上深究。  

因为自通往须弥的虚空门户中,与那宝剑一起,赫然又有长索从中飞出。  

当场便将桑岩卷住。  

九重天圆满大儒桑岩身边的文墨,被长索一卷,顿时消融。  

长索仍然将桑岩牢牢束缚。  

大明人间这边,大量文墨聚涌,形成黑色的殿堂。  

殿堂络绎不绝,连成一片,遍布四方。  

大明皇朝方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自然将虚空门户入口处营造成稳固的堡垒,既是延伸向须弥的桥头堡,也是接应陈裕、刘冲、高铭等人退回来的后路。  

九重天圆满境界大儒长期营造下,这里的文墨自然厚重凝实。  

长索落入其中,一时间竟然微微停顿。  

桑岩趁此机会,连忙想要挣脱并逃离。  

但那剑锋再一斩,顿时成片殿堂垮塌。  

理学纲常礼制对下层制约极强。  

可眼下桑岩面对的却是修为境界更在他之上的对手。  

于儒家而言,已经立地成圣。  

于道家而言,已经推开仙门。  

于佛门而言,已经证得佛身圆满。  

剑锋斩破成片文墨所化的殿堂,长索顿时重新得了自由,当即便将桑岩重新束缚。  

索与剑上,皆生出大量无色透明的明王忿火,大肆焚烧余下的文墨。  

桑岩绝望抗拒中,仍然被长索拖入通往须弥的虚空门户。  

这位大明阁老此刻唯一的想法是:  

首辅陈裕和他们,判断都失误了。  

须弥,比他们预期中更加强大。  

但问题在于…  

那些和尚早干什么去了?!  

有这本事,怎会被大唐人间那边打崩金刚部?  

无色的火海,不断向四方蔓延,开始席卷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