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九重天之上(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声势骇人。  

留守在虚空门户外的大明修士,仓惶而退。  

距离此地相对遥远处。  

虚空中微微晃动,然后隐约有光华闪烁,渐渐浮现出一个人形。  

人形就外貌观之,似十七、八岁少年,头戴道巾,身着道袍,但形体虚幻。  

其相貌,和真武观主木淳阳少年时酷肖。  

正是他的元婴阳神。  

在他身体表面,同样有无色的明王忿火蔓延。  

木淳阳失了肉身法体,这时能调动的真武重水稀少。  

好在他额外有所准备,触及沙地,此前预先埋藏在这里的一条真武重水水脉当即涌出,助他压制元婴阳神上的明王忿火。  

要对上须弥羯磨部乃至更多须弥高手,并且多半会被理学大儒们拱在最前,木淳阳自是多做一些准备,只是他此前亦不曾料到,须弥中最后会是如此结果。  

相较于羯磨部主阇底罗等人的明王忿火,此刻纠缠在他身上的忿火更加难缠。  

充沛的真武重水水脉都无法将之熄灭,只能勉强加以牵制。  

木淳阳神色凝重但冷静。  

他的元婴阳神盘膝端坐于虚空中。  

下方真武重水水脉内,则有一具早已备好的假身浮现。  

这假身涉及多种天材地宝,乃是木淳阳为自己准备的第二幅身躯。  

无需夺舍他人,亦可重获肉身。  

九重天圆满境界的道家丹鼎派大乘高真,五气朝元法体被破,不管夺舍还是凝聚假身取代,修为都可能因此跌落,不复此前五气朝元之境,需要时间恢复。  

但木淳阳情况较旁人特殊。  

他生就造化仙体。  

此刻,伴随元婴阳神落入下方假身,重获肉身躯壳,在此过程中,周围天地间滚滚元气纷纷融入其中,与之相合。  

一时间,仿佛天地造化,熔于一炉。  

待木淳阳元婴神魂与新肉身躯壳彻底合一,五气朝元法体亦重现。  

只是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他平日里无法再继续借造化仙体之能修行。  

这位真武观主长长呼出一口气。  

但神情并未见轻松。  

明王忿火,仍在纠缠他。  

平时他魂魄状态皆处于巅峰时,五气朝元法体加持下,可以直接硬抗羯磨部主阇底罗等人的明王忿火攻击。  

但那具超出九重天之上的不动明王相例外。  

好在,暂时借助真武重水水脉,尚可压制。  

木淳阳站起身来,远望须弥门户所在方向。  

明王忿火肆虐席卷。  

但那具不动明王相,那个证得佛门金身的尊者,并未追出须弥。  

是去往其他地方,例如归墟,寻找莲华部主宗伽?  

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大明皇朝西北边陲,文华之气冲天而起,不显灵动,但是规整厚重。  

重重文墨凝聚之下不断蔓延,竟化作一条蜿蜒漫长,由笔墨构建而成的长城。  

笔墨长城上空,文华之气冲霄而起,仿佛隔绝天地。  

虽然无色透明的明王忿火尚未蔓延到此处,但大明皇朝已经开始全力构筑针对西北的防御。  

源自西域的明王忿火,遍布千里,经久不息,长燃不灭。  

在西域遭逢惨败的大明皇朝,已经无力反攻。  

如此鼎盛的阵容还能大败亏输,大明皇朝上下再如何互相甩锅,朝堂上顶尖的大佬们心中都生出相同猜测。  

须弥中,可能存在超乎他们预期的强者。  

好在,一段时间的不安过后,众人发现,对方似乎没有追出须弥,降临大明人间的动作。  

这让大明君臣松一口气。  

一边继续戒备西北方向,大明朝堂一边继续高速运转。  

虽然和须弥有关的诸多消息仍不祥,但有关陈首辅的命运,不论其生死,都已注定。  

次辅周明哲,接替对方,成为首辅。  

盛极一时的吴党,就此衰落,好在有晁丰主持大局,不至于直接跌落谷底。  

但大明朝堂的舞台,接下来他们将让给周明哲、席之昌等人的楚党。  

周明哲亦不轻松。  

他有考虑陈裕和吴党失败受挫后的计划。  

但当前损失之惨重,已经不只局限于吴党,而是涉及整个大明皇朝。  

留给新首辅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  

须弥内分出胜负,金刚界五部在其它人间,态势顿时不似先前那般内敛。  

虽然几大部主暂时不见踪影,但依托各大人间金刚寺的传承,须弥僧人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已经截然不同。  

有关善智慧尊者的传说,开始在各大人间流传。  

大汉人间,原本因为须弥宝部收缩而改变的天下大势,此刻又为之一变。  

琅琊王氏祖地内。  

两个王氏子弟正在查阅典籍。  

“在这里。”外观似中年模样的儒生这时开口。  

青年模样的王嘉楠放下自己手头书本,去往族兄王不久身边。  

王不久手指轻点桌上古籍书页:“善智慧尊者,当初东汉末年大劫以前便已经证得金身的佛门尊者。”  

王嘉楠低头看文献记载:“就算他一直在须弥中处于似生非生的状态以延续生命,那这年代也太远了,他的寿数和境界岂不是…”  

王不久:“至少,当前仍不妥当,否则早就重新现世了,不过即便如此,也绝非寻常人等可及。”  

王嘉楠不语,面现忧色。  

王不久:“祖父和伯父他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