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九重天之上(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此番高手云集不假,但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儒家理学修士。  

这注定了他们再是强大,作战风格也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进。  

如此规模与声势,须弥金刚界五部定然如临大敌全体回收。  

如此推进速度,也足够须弥佛门从其它人间全体回收。  

纵使五部仅余其三,凭自身未必能抵挡大明兵锋,但眼下须弥山会是怎生模样,可就不好说了…  

“师兄,你和唐师姐当年挖的大坑,如今不知要埋多少人了。”楚昆的声音听来仿佛有些牙疼。  

雷俊:“这你高估我了,我当初真没想那么多。”  

楚昆:“……”  

师兄,我信你。  

就是不知道大明皇朝的各位,有多少人相信…不,应该说是,不知道大明皇朝的各位,还能剩下多少人来考虑这个问题。  

“大明跑这么慢还能赶上须弥的门,我们这边也需做些准备。”雷俊沉吟。  

楚昆:“师兄是指须弥之后可能破罐子破摔?”  

雷俊、唐晓棠上次打崩须弥金刚部后,须弥佛门没有更进一步报复的举动。  

可能是其他四部无意为金刚部死拼。  

也可能是因为别的某些原因令他们暂时按捺。  

这趟如果大明皇朝真把须弥逼上绝路,他们固然站在第一线,事后难说须弥方面会否也找大唐人间的后账。  

有这方面可能,不论可能性大小,雷俊都提防一手。  

张徽、萧春晖、孟少杰自也会传讯回来给女皇张晚彤。  

很快,龙虎山上,雷俊接到帝京洛阳传出的圣谕。  

女皇果然同样在关注大明那边的相关消息。  

至于大明眼下,莫说此番北征异族西伐须弥,许多人本身抱着的目标,便是入须弥看看。  

就算原先只想止步于人间范围内的人,这时也不好多说什么。  

通往须弥的门户已经被抢占。  

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终是要进去看看才行。  

大明朝堂上,畏敌如虎是比轻率冒进更严重的指控。  

于是,大明攻入须弥。  

佛部、羯磨部、宝部为首的须弥众僧,抵抗顽强而又激烈。  

他们实打实不希望被外界触动须弥山。  

数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岂可轻易前功尽弃?  

但如果当真事不可为,他们这次有时间做好最后的准备,一切皆是因果使然吧…  

须弥众僧尽全力守御。  

大明修士攻势如潮。  

最终,来自大明的高手,如愿触动须弥山。  

须弥山崩。  

在那个瞬间,大明首辅陈裕,心中忽然生出强烈的不安。  

和他一样同为九重天圆满的刘冲等理学大儒,心中亦陆续生出警兆。  

真武观主木淳阳,双目中骤然精光四射。  

余下高铭等九重天理学大儒,亦陆续开始生出不安之感。  

众人视野中,那原本仿佛须弥支柱般的须弥山崩塌后,不见尘土飞扬。  

而是有无声无息,无色透明的茫茫火海,在须弥中蔓延开来。  

无边无际!  

“…明王忿火!”陈裕面沉如水。  

方才同须弥高手交锋,明王忿火他们接触得多了。  

但所有须弥高手化身而成的明王忿火集中在一起,也远远没有眼前这么大的规模与威力!  

以佛部之主毗摩舍为首,须弥顶尖高手齐声颂念佛经,同时一起结印。  

他们一改先前全力守护须弥的态度,此刻护持门人弟子,忙不迭远离退避。  

大明修士见状,亦纷纷开始退出须弥。  

遥望先前须弥山所在方向,就见无边明王忿火中心,有巨大的黑影,升空而起。  

自那庞大的黑影中,传出骇人的妖气恶氛,同样非九重天大妖所能拥有。  

黑影升空,竟仿佛瞬间便破开须弥界域,向域外茫茫虚空飞遁而走。  

在其下方,自茫茫明王忿火火海中,又有第二个巨大的身影立起。  

那身躯通体青蓝色,二臂,右手执剑,左手执索,只是长索暂时断了一截。  

其头戴五个花瓣冠,脑后有熊熊火焰,三目圆睁,右眼仰视,左眼俯视,额眼平视。  

在场大明修士,皆饱学之人,虽然斥须弥众僧为妖僧邪道,但对其流传在外的经文典籍,大多有所了解。  

只看那透明火海中做忿怒相的巨大身影,便纷纷认出其来历。  

不动明王相!  

佛门手印一脉传承中五大明王之首,传说乃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现忿怒相,可降服世间诸魔。  

明王相虚幻,自不是真正的大日如来显化。  

但能成就此身,只会是已经佛身圆满,证得九重天之上佛门金身境界的大能尊者!  

须弥中,此前沉睡着一位九重天之上的佛门尊者。  

不止如此。  

那不动明王相扬起右手长剑,有无形之力斩破虚空,落在先前那腾空飞起要飞遁出须弥的巨大黑影身上。  

巨大黑影全身一震,不见流血,但全身上下,皆有无形无色明王忿火流转焚烧。  

震耳欲聋的怒吼声响起。  

但那黑影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向上,强忍伤势,飞出须弥,转瞬不见。  

在此期间,不动明王相左手提着的断裂长索复原。  

虽然来不及再勾拿束缚飞走的巨大黑影,但长索伴随熊熊明王忿火飞旋,当场便将九重天圆满的理学大儒陈裕套住。  

陈裕身边大量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