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大唐第一剑(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加以点化。  

但结果,并无明显用处。  

以姬尧见闻之广,此刻亦不由得为之一惊。  

那极速飞驰的飞剑,精准命中白骨神舟。  

庞大的舟身,微微震颤。  

不过有姬尧本人亲自坐镇,白骨神舟倒不至于受损。  

可是接下来,白骨神舟突然在半空中一顿。  

接着发生更加剧烈的震动。  

最后,骨舟泛光。  

苍白的光辉中,渐渐放出磅礴清光。  

然后有个似乎同白骨神舟同样巨大的形体,自骨舟中脱落分离。  

其他蜀山派修士见状,群情振奋:“清霄府!”  

那笼罩在茫茫光辉下,仿佛山头般的巨大影子,正是此前遗失的大唐蜀山派至宝,清霄府。  

此宝被姬尧借助万魂幡寻回,之后则暂时同白骨神舟相合,一方面姬尧可以亲自慢慢镇压炼化,另一方面也令白骨神舟临时更加坚固。  

哪曾想,刚刚交手,竟被人射落?  

姬尧霍然抬头,注视远方“陈东楼”。  

这人,什么眼力?  

但马上,他眼前就被一片金、紫、绿交织的光辉遮掩。  

唐晓棠驱策蒙上一片碧色的纯阳之舟,已经再次悍然撞了上来。  

她修为不断精进,阴火笼罩下,纯阳之舟并不失纯阳真意,反而两者阴阳流转,不见阴阳太极图,但仍显化阴阳交泰之妙。  

姬尧目光恢复冷然,瞬间便稳定住前一刻仿佛要散架的白骨神舟,令骨舟坚固如前,迎战唐晓棠的纯阳之舟。  

正撞之下,纯阳之舟顿时止住前进势头,白骨神舟重新稳如泰山。  

不过唐晓棠马上便又是一剑劈来。  

姬尧船上出现大量白骨神魔,但这些白骨神魔赫然一同燃烧,显现出苍白的火焰。  

苍白火焰凝聚成光柱,亦仿佛实体一般,正面迎击唐晓棠掌中天师剑。  

另外一边,李林雪却没有执意同唐晓棠拼斗。  

她甚至没有攻击“陈东楼”,而是将目标放在修为实力相对较低的蜀山派其他人身上。  

章太冈、纪川等人本意追击干扰路长朋等其他里蜀山修士。  

清霄府被落,他们当机立断,先收取清霄府。  

但李林雪驾驭黄泉剑,转眼即至。  

纪川驾驭青冥剑、谢一楹驾驭紫微剑,紫青剑光齐出,一时间竟有相互助长之势,成功封住李林雪黄泉剑一击。  

但二人仙魂皆剧震,原本仙魂寄剑的他们,当场就被震得从紫青双剑中脱离。  

“自从当年诸位开山祖师合创蜀山派开始,便从未再向符箓派的龙虎山低头!”  

李林雪御剑上前:“你们不配执掌开山祖师留下的紫青双剑!”  

两口飞剑,亦向不同方向掉落。  

但这两剑,马上便在半空中停住。  

然后,消失。  

李林雪心中凛然的同时,御剑横扫。  

半空中顿时传来两声金铁交击的闷响。  

紫青双剑重现,并再次向两边弹开。  

黄泉剑剧震之下,同样被震得向后抛飞。  

李林雪目视对面头发散开的蜀山道人。  

对方目光炯炯,嘴角甚至绽开笑意。  

与此同时,七星剑也再次浮现在“陈东楼”身边半空中。  

李林雪一只手向后,召回黄泉剑。  

另外一只手则在身前一抹。  

顿时,仿佛九条忘川长河一般的光流,也在她身前一字排开。  

赫然也是道理意境统一相合的九口飞剑。  

九泉剑。  

又称忘川九剑。  

乃黄泉里蜀山九重天大剑修的李林雪的本命法宝。  

李林雪面无表情召回黄泉剑的同时,身前剑光仿佛清冷幽寂的河水流淌,快速化作蜿蜒九曲的忘川长河,冲向对面的“陈东楼”。  

“陈东楼”七星剑亦是疾射。  

双方飞剑,在半空中交错而过。  

李林雪乃九重天三层,已经修成大地苍茫气的道家炼器派大乘高真,挪移虚空,几乎无视距离。  

她成功避过七星剑的同时,接回黄泉剑。  

对面“陈东楼”却站在原地没动。  

一青一紫两道剑光交错而过,将蜿蜒而至的九曲剑光全部荡开。  

“陈东楼”同章太冈、纪川、谢一楹吩咐道:“不要再丢了清霄府。”  

章太冈等人齐声应命:“弟子谨遵师叔教诲!”  

对于紫微、青冥二剑,此刻一同悬于“陈东楼”身体两侧剑光流转的场面,他们三人并无异议。  

甚至,准确说来,他们以为,这才是最适合当前大唐蜀山派的场面。  

“陈东楼”目视对面李林雪:  

“我送你去见开山祖师好了。”  

他笑笑,紫青双剑悬于半空中,一时间却并没有飞驰而出。  

李林雪亦不见其仙魂同紫微剑或青冥剑相合。  

这位里蜀山第一剑修心中正觉不妥之际,忽然便感到自身挪移虚空,竟开始受制。  

她发现,方才飞驰而出似被她避过的七星剑,这时悬停于她的后方,成北斗七星状排布。  

对面“陈东楼”身边紫青双剑剑光闪动间,竟似是化作阴阳太极图的双目。  

交织流转间,一座无形之阵,悄然笼罩“陈东楼”和李林雪。  

双方刚交手之际,李林雪便感觉对方的飞剑划过时,似乎蕴含独特力量意境与奥妙。  

而此刻无形大阵落下,她可清楚分辨出,大阵中竟然是极为浓郁的元磁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