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大唐第一剑(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唐蜀山派传人,参研出如此剑遁么…李林雪皱眉。  

作为道法不断适应黄泉环境并因此改良的里蜀山传人,她对此倒并非不可接受。  

只是此前不曾见其他大唐蜀山派修士有如此修为。  

李林雪夷然无惧,仙魂直接同黄泉剑相合,然后飞斩“陈东楼”。  

但在黄泉剑飞驰过程中,她立马发现,自身挪移虚空的苍茫气,进一步被压制,竟似乎无法发挥作用。  

“不止是元磁之力,还有别的什么?”没有大地苍茫气加持,她再想躲避“陈东楼”的飞剑,难度顿时直线提升。  

黄泉止水之渊内,无形阵势展开,覆盖面积并不极大,但力量极为凝练。  

“陈东楼”以自身七星剑和磅礴元磁之力为基,辅以此前从天书宇宙中辰星水曜那里所得之灵物定空云罗,共同作用,形成有限范围内禁制虚空的效果。  

原本元磁剑界的底子,在这一刻化作剑阵。  

两仪天元剑阵。  

剑阵当中,更以紫青双剑这般至宝,镇压阵眼,令阵眼和大阵都变化无方。  

纵使不能确保锁住姬尧那等已成就散仙之体的道家炼器派高手,对付眼前的李林雪已经足够。  

本就磅礴浩荡的元磁之力,不断影响黄泉剑和九泉剑。  

这时大阵彻底展开,在阵内,紫青双剑与七星剑当即纵横飞驰,剑光不停交错。  

李林雪一时间失去自身相对“陈东楼”最大的优势,不得不开始和“陈东楼”正面拼剑对撞。  

她惊怒交加,好在红尘气加持下,很快恢复冷静。  

九重天三层修为与黄泉剑的组合,纵使硬拼,她亦不惧!  

李林雪隐约发现,对方似乎不曾修成道家炼器派修士九重天一层炼度的生死幽冥气。  

这个发现让她再次震惊。  

此人,莫非并非九重天修为?  

但如果是这样,他怎能有如此强横实力?  

李林雪强压心中惊疑,当即将自身飞剑威力发挥到极致,生死幽冥气猛涨!  

不管什么原因,既然你没有炼成生死幽冥气,那正面硬拼,你纵使紫微、青冥双剑在手,也不可能胜过黄泉剑!  

这是同生死幽冥气最相合的里蜀山杀伐第一宝。  

在黄泉里,纵使紫青双剑亦不能胜!  

茫茫死气凝聚下,黄泉剑的剑光仿佛化作一线。  

一条灰色的线。  

分隔生死幽冥的界限。  

剑光到处,便是看似没有生命的山川顽石,也一并斩杀,更别提有生命的人和有灵性的法宝。  

“陈东楼”目光沉静,注视对面行全力一击的李林雪。  

他的两仪天元剑阵,这一刻先生出变化。  

整座剑阵,仿佛图画般扭曲,集结成一束,仿佛一条通道。  

对面,是飞射而至的李林雪和黄泉剑。  

双方狭路相逢。  

“陈东楼”抬手。  

七星剑与紫青双剑齐动。  

青冥剑最先震动,但没有第一时间飞驰而出。  

七星剑再动,主动迎上攻来的黄泉剑。  

一口口飞剑,次第而至,但也连续被黄泉剑崩飞。  

这口里蜀山至宝飞剑,在这一刻彰显出自身的坚固与强大的威力。  

不过它马上就碰上对手。  

紫光一闪间,紫微剑飞驰而至,迎面碰上那一线灰色。  

双方同时在半空中停顿。  

而就在这瞬间,原本最先震动却一直凝而不发的青冥剑,此刻终于动了。  

青色的剑光直接在原地消失,卷动整座两仪天元剑阵的力量,轰然爆发。  

力量之强,已非决堤泄洪所能形容。  

简直像是天河倒卷而上。  

当青光再次出现是,便轰然斩在黄泉剑上!  

黄泉剑一震,向后倒飞而出。  

剑刃表面,赫然出现一道裂痕。  

里蜀山长老李林雪的仙魂这一刻被震得直接同黄泉剑分离。  

就在她身上,赫然亦出现一道闪动青光的伤痕。  

远方,正收取清霄府的章太冈等蜀山弟子见状,都心情激荡。  

就连正和唐晓棠激战的里蜀山掌门姬尧惊觉这边的变化,亦再次吃了一惊。  

李林雪,是当前黄泉里蜀山一脉,最强悍的大剑修。  

她执掌黄泉剑,单论攻击杀伐之犀利,甚至比姬尧驾驭黄泉剑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此刻,她赫然败在另一名修士剑下。  

来自大唐人间的“陈东楼”!  

无可争议,如今的大唐修道界第一剑修。  

眼见李林雪受创,姬尧一贯冷硬的面容上,首次现出无奈和迟疑之色。  

但很快,他就重新变得坚决。  

已经折损亢安道人的情况下,不能再轻易失去李林雪,失去黄泉剑。  

酆都那边看样子还能支撑,但另一边的敌人亦可能迎来增援。  

先前已经被这些外敌闹过一场,索性以后再慢慢整顿吧。  

姬尧决断一下,当即身形同白骨神舟彻底相合。  

同时白骨神舟表面有大量道蕴符纹和苍白雾气涌现,并向四周扩散。  

随之而来,则是整个黄泉再次震动起来。  

这次,是里蜀山之主姬尧主动引发的变动。  

黄泉震荡之下,忘川河水开始暴涨泛滥,淹没四方。  

止水之渊中,亦有大量忘川河水弥漫。  

姬尧与白骨神舟,李林雪与黄泉剑,在忘川河水掩护下,开始遁走突围。  

唐晓棠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