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十一谄佞三(4/7)
来就生活在富贵中,没费操戈之劳就承继了这么宏大的基业。因此,喜欢娱乐享受,很少考虑利用这个大好的机会发展国家。我非常希望皇上您以儒家名教作为自己的操守。以礼乐加强自己的修养。遵守道德规范,承继师传古训。深知这大好的江山基业得来的不容易,体察到黎民百姓耕种田亩的艰辛。珍惜先皇开创下的这份基业,象唐朝开国皇帝太宗李世民那样事必躬亲。尊重德才兼备的人,并接受他们的影响,专心致致地治理国家。虚妄的话不要听,违拗的计谋不要采纳。聆听音乐用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用镜、古、人"三鉴"来经常对照自己。少去各地的园林亭榭处去游玩娱乐,多阅读古代帝王留下来的经史,用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经验。应当特别加强高尚品德的修养,准备实现远大的志向。且不要沉湎在恣情淫乐的享受中,也不要整日迷惑在酒宴上。经常亲自处理国家政事,且勿恣意闲游不务正业。我听说皇上想要移驾出京,前去巡察边境。天水远隔千山万水,地处荒远,道路险恶难行。险要的栈道高入云端,高峻的山峰直插霄汉。微微降些雨就可以冲毁栈道,稍稍滑些泥就会阻塞山路。这样险恶的地方,怎么可以行驶銮舆,那堪骑马?再加上,天水离敌国的京城很近,城邑特别荒凉,汉人与胡夷之人杂居,又名瘴疠岚气,没有什么特别的风光、美景。既没有什么胜景可览,也没有什么幽境可觅。陇水悲鸣,胡笳呜咽。军营中看到的只有披甲执戈的兵士,城头上住宿的尽是枕戈待旦的戍卒。在孤独的烽火台上察看胡虏的动向,天天让人担惊受怕;远望敌军的旌旗插在险峻的山岭中,日日叫你提防不懈。秦州是山多水足的地方,也是容易动乱难于治理的穷乡僻壤。麦积山没有什么值得观瞻留恋的,米谷峡也不能让你流连忘返。一路上,尽是让人惊嗟的不茅的荒山。沿途中,全是叫你怨忿不已的恶水。它本是秦穆公养马的荒凉之地,东汉人隗嚣簪位称王的蛮夷之邦。虽然,皇上您一个人圣驾出巡,却需要文武百官、警卫部队、侍从夫役伴随。千人簇拥,万人警卫。这样一支庞大的巡行队伍,沿途经过的州县一定会受到严重的骚扰与损害。况且,沿途驿站稀少而且房屋狭窄,住宿都成问题,饮食供应更是困难百倍的了。即使是皇上您派人指挥安排这一切,让他就地筹措所需要的物资用品,势不可免地要扰攘这些地方,使得所过之处受到摧残与破坏。由此看来,皇上您且不可轻易巡行天水。您的出巡,犹如苍龙出海,必然行云布雨,怎么能够风平浪静呢?所过之地一定会践踏伤害庄稼的。因此圣驾不适宜巡行天水,请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停下来吧。况且,近年来皇上的圣驾只巡行过山南,并且没有派遣军队,加强山南的防务。此时直接巡行到天水,山南的防务还没有确定和安排好。自从当初先帝攻破梁原的城池,抢掠裹胁义宁人丁。这些人被砍去胳膊的,不只一个人,被处死斩首的也有很多。这样,皇上一定要远巡天水,不但让这些地方的人心生异志,而且还会损害皇上您的圣德名声。皇上要巡行的天水离唐邦的京城洛阳不算遥远,唐邦又听说您的圣驾要巡行天水。假若唐邦事先有预谋准备,这次就要发生征战。况且风翔很长时间就想进犯我邦,这次趁皇上远巡天水,必然会阴谋策划滋生奸心的。因此,一定要考虑到不要轻信迷惑皇上圣心的话,导至不利的事情发生。还有,皇上刚刚与唐王互通友好,书信与钱货可以往来。皇上要想到唐王听说您亲临天水,产生什么怀疑猜忌,他必然特殊派使臣邀请皇上在边界上会盟相见。果真如此,不知道皇上您是去会盟还是不去?如果前去会盟,势必会出现当年秦国与赵国争夺疆土的场面,彼此都很难屈尊退让;如果不去会盟,又会出现当年鲁国与卫国不和的事情。寻找战争发生的原因,必须在战争还没有萌生的时候,在它发生前就应预料到。希望皇上您能予以考虑。我听说自古以来的明君圣主,巡视四方,或慰问百姓,或讨伐叛逆,都扩大自己的德义,省察民风民情,然后便立即回到京都来,告别百姓。现在皇上您多次巡行出游,未听说您曾发布或宣谕一条劝谕百姓的法律、制度。只是限于跋山涉水,劳顿驱役人马。巡游秦苑则舟船几次翻溺,出行青城则嫔妃几乎沉水。自取这些惊忧,难道是为了什么急迫的事情吗?还得还驾回京,使得军人、百姓都不高兴,只是让人们心情忧郁,一点也不能宣张皇上的义德。回想先皇在世时,从来没有过无缘无故就出行巡游的事情。皇上即位以来,随意频频离开京城出游,既劳心神又耗费人力财力,有什么作为呢?现在正在向先前一样整顿禁军卫队,又准备远离京城出巡秦州。您想过没有,从前秦始皇出巡鸾驾未归而病死沙丘,隋炀帝巡行江南龙舟不返而就戮场州。皇上,您的圣德超越秦始皇,您的明智胜过隋炀帝。而且,北疆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怎么会有隋炀帝南巡的弊端呢?做为皇上--一国之君主,应该宽怀仁厚、大度容人,至诚孝道、深怀善心。知晓百姓耕地种田的艰难辛苦,熟谙古今成败兴亡的缘由道理。自身提防得失,从不纵情享乐。怎么忍心让国家衰落、圣道断绝(按:此处译者认为明抄本贴切些,因此按明抄本译出。)?致使黎民百姓没有了依托,让慈爱的母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