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请诛徐青(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首辅坚决贯行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态度。  

实则要执行一条鞭法,清丈田亩是势在必行的。  

否则交税的人,还是原来那些底层百姓,而且他们没有白银,只会被盘剥愈重。  

随后退朝。  

沈墨身为鸿胪寺卿,今日是一言不发。  

他退朝之后,有相府的过来寻他。  

沈墨便即来到相府。  

这时候,相府偃月堂,已经到了好几位朝中重要人物,今日向首辅率先开炮的户部侍郎陈复,以及引经据典反驳首辅的礼部侍郎程光都在。  

沈墨是一点都不意外。  

变法其实是高层官员的共识,关键是如何变法,如何推行。  

做官做到高位上,有户禄素餐的,也有追求事功立言的。  

只是这两个侍郎,起初绝对不是他老师的人,真不知老师何时将两人收入囊中的。  

「哎,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沈墨以为,老师越高调,越揽权,将来下场越是不妙。  

这相府,他以后得少来了。  

一番见礼之后。  

陈复道:「今日大朝议上,足见推行新法,依旧阻力重重。」  

变法的政令,不是一而就的。  

先前已经有了许多政令出台,但都无关痛痒。  

到了清丈田亩这一步,才是变法的深水区,其阻力之大,足以令任何一位权臣都望而却步。  

他们这些人跟随首辅,实则是连家族都不顾了。  

沈墨心中感慨之馀,自也免不了一番敬佩。  

别人都有家族,而他沈君山其实没有家族。  

养父不要他,亲生父母早已不在,而那边的族人,他都不熟,因此基本上没有往来。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为生民立命的想法。  

人就是这麽奇怪和复杂。  

陈复丶程光皆是大族出身,反而在这种事上比沈墨这种没有家族负累的人还要积极。  

程光道:「推行新法,首要在澄清吏治。今国家大事,上出于朝廷中枢,实则操于胥吏之流。此辈不能驯服,变法就无从谈起。」  

他通读史书,看问题的角度很深刻。  

首辅微微颌首,对沈墨道:「君山,你这次去南直隶后,尚未对莪说说一路的游历感想,不知你对如今的事有何看法?」  

沈墨:「学生这一路来去匆忙,没看出什麽来。」  

首辅目露失望之色,这个学生,到底不是一路人,他淡然道:「徐公明,此人,你怎麽看?」  

沈墨迟疑一会,说道:「学生是他乡试的座师,不好发表看法。」  

首辅:「他在乡试的事上,闹那麽大,你不怪他吗?」  

沈墨摇头:「学生不怪,倒是佩服他的胆气。只是刚过易折,此子的将来,  

不好说。」  

首辅点头:「那你下去吧。」  

「唯。」  

首辅望着沈墨远去的背影,随后收回目光,向着身边几位重臣,笑道:「沈君山自有前途,倒是用不着我们这些老朽为他操心。」  

陈复没有纠结这个事,他道:「江宁徐生,可以大用。」  

首辅:「如何说?」  

陈复道:「徐生家族被灭门,只有养他的叔叔是亲近之人,而且还不是血脉之亲。我知此人英明神武,且无家族之累,反而类似赵氏孤儿。其又将与冯西风结亲。此人虽是太苍周氏女婿,却出身普通,同样没有家族负担———」  

他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皆是徐青可以重用之处。  

等陈复说完,程光反驳道:「陈大人的话,我十分赞同,但在我看来,徐青反而不能重用。」  

首辅:「为何?」  

程光拱手:「请元辅以堂堂正正之姿,招此人入京赴考,做几年翰林。」  

「我正欲使其做事,如何能使其清闲?」首辅问道。  

程光道:「元辅此言差矣。本朝不乏聪明智慧之士,亦不缺做事之人。南直隶之事,若是离开徐生就推行不下去,那迟早也会大事崩坏,或者操持徐生之手,成为将来国家的大患。  

以元辅机虑之远,我辈辅助,新法之事,自当能推行一时。然天下事,难就难在人亡政息。今沈君山无复大志,元辅当择人继承你的志向,而不是着急事功。」  

首辅:「程大人之言,着实是肺腑之言。可惜,人生变幻无常,本官怕是等不到他成长起来的时候。做此等大事,只争朝夕。此事,不必再提。」  

程光不免叹息。  

人亡政息固然是历史规律,但掌权者,何尝不知呢?  

只是世事变幻无常,亦不无道理。  

他的说法,确实打动不了首辅。  

程光再次向首辅拱手,说道:「此人,若不能正用,还请元辅诛之。  

「什麽?」  

程光沉声道:「请诛徐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