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42章大婚婚期很快就到了,徐青先回到江宁府,准备布置接亲的事,以及「安床」。  

回到徐府大宅,解元牌坊已经制作好,门媚焕然一新。  

徐青前世时,对这类事其实不怎麽感冒,觉得有些显摆和肤浅。  

他读书时,最喜欢书中那一句「子曰: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内心世界的富足,可比物质的满足有趣许多,更加充实。  

好吧,那是因为他前世没有富足过。  

现在他精神和物质同时富足,两者都要!  

到了解元府邸,徐青先去见婶娘。  

他实际上有点伤感,成亲之后,婶和叔父就彻底搬出去了。  

这不仅仅是未来冯芜和叔叔相处的问题,亦是她们即将有自己的孩子,再和徐青住一起,难免有些不合适。  

毕竟叔父也是官,当了官,谁不希望在自己家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不然白天要迎上迎下,晚上回家还得小心翼翼地顾忌侄儿这边,那日子过得也没劲。  

君臣也,父子也。  

确然是一回事。  

儿子翅膀硬了,便不想听君父的。  

「青哥儿,未时三刻是安床的吉时。」  

「嗯其实信里已经说过,周氏力求周全,又说了一次。  

她开心地拉着徐青去看新婚夫妇的床,  

这起码有千斤,造价也是千金。  

雍容华贵,上面有数不清的精细雕纹。  

徐青都没见过这麽大的床。  

周氏道:「本来不想造这麽大的,但胡老爷他们非要凑钱,千叮万嘱让我找人造一个江宁府最豪华的大床。」  

木头是紫檀木。  

床有多大呢?  

这麽说吧,此床甚至能隔出内外两间出来,里面是睡觉用的小榻,外面可以用来更衣,还带有一个小榻,那是给通房丫头睡的。  

可惜,冯芜没有陪嫁的通房丫头,倒是舅父家,还有个差三岁的小表妹。  

周氏一边给徐青讲解大床的用途以及各种雕花的寓意,一边心里感慨,换做两年前,她想都不敢想,能有今日的富贵。  

仿佛做梦一样。  

她已经忘记,大病前的青哥儿怎麽样了。  

之前,她还和老李嘀咕,青哥儿是不是沾染了不祥的东西,醒来之后,变了一个人。  

现在偶尔想想,哪里会是这样呢,即使是被什麽上了身,那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或者前世的宿慧觉醒。  

侄聊着闲话,老李则是负责婚宴上的事。  

他知晓媳妇儿怀着孕,自己能多干一点就干一点,若是不会的,也尽量找人来,反正尽量不让周氏劳累。  

不过周氏也只是负责盯着人干活,整天喜气洋洋,听得都是奉承话,也累不着。  

用她的话来说,嫁到李家,过去那些年,哪一天不比现在累得多。  

现在这叫苦尽甘来。  

徐青和周氏,聊着聊着,便等到了吉时。  

床周边站了一圈人,花了吃奶的劲,才将床移到吉位。  

徐青没有动手。  

但也看出来,这床质量确实不是一般的好,应该足够能在婚后折腾了。  

他现在是武道高手,万一有时候玩尽兴,忘了控制力道,一般的床,指不定就给玩坏了。  

还是娘有远见之明。  

床安到吉位之后,便是铺床。  

上面放好龙凤被,再撒手桂圆丶莲子等十几样寓意吉祥美好的喜果,然后是孩子们上床打滚。  

这可是解元郎的婚床,能上来打滚的孩子,都能沾到星宿老爷的福气呢。  

毕竟在世人眼里,南直隶的解元不是星宿下凡,那能是什麽?  

没直接说是文曲星,那是给状元面子。  

不过乡人眼里,南直隶的解元,绝对不比状元差。  

若是徐解元日后中不了状元,那自然是朝廷诸公的眼光问题。  

何况人家应天府是六朝古都,论排面,那也不小。  

其实南直隶人,一直对北直隶颇有意见,认为国朝不该迁都北方。而且还一直靠东南的赋税和钱粮养着。  

吃的,喝的,都是南直隶的血。  

甚至南方人因为读书厉害,在国朝开始时,往往占据极大的优势,所以北方人不平,闹出个南北榜。  

至于有识之士认为,北方是南方的屏障,南方给北方输血是应该的,南方人也不怎麽买帐,他们还有大江作为天险呢。  

虽然历史上,偏安南方的,最终都逃不过灭亡,但本朝太祖不是成功了?  

再者,南方的士绅最羡慕前朝的政策,那就是包税制。  

朝廷中枢定个税额,土绅们交足之后,都是自个儿的。  

可不比本朝大方许多。  

人家是明明白白给士绅特权,本朝抠抠搜搜的,现在甚至还想清丈田亩。  

因此伴随闻香教慢慢复苏,有些乡绅说了怪话,还不如当年闻香教起义成功,大家跟着混个香主丶堂主,搞地方自治呢。  

至于老百姓,根本不懂这些。  

他们能知晓皇帝是谁,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还是因为当今皇帝在位够久,若是在位时间短的,有些偏远地方的老百姓都不一定知晓,中间换过一位皇帝。  

时间很快到了婚期。  

接亲,成亲,一场热闹。  

徐青自然是千杯不醉的,不过还是在婚宴上,早早露出不支的神态,好早点回去同房。  

到了房前,有丫鬟秋香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