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血染临安(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是力度都远非城上的宋军可比,俘虏们当场便倒下了数十人。  

没等惊慌失措的宋军战俘做出接着往回逃还是转身继续填河的选择,密集的炮弹便带着尖厉的呼啸声飞过他们的头顶,重重地砸向城墙上。  

这是进入二号阵地的乙组重炮营调整好了相关参数,开始炮击了…  

临安城攻防战开始后,同军就驱使宋军战俘做炮灰运土填壕,其部炮营和弓弩手则交替掩护不断抵近城墙,给守军越来越猛烈的打击。  

宋军畏于同军严阵以待的骑兵,不敢打开城门派精锐兵马出城反击,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缓慢而稳定地填平护城河,并不断破坏城防设施。  

如此形势下,城墙被攻破便是必然的事,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实际上,大约到了巳时三刻,同军的炮击便稀疏下来。  

主要原因倒不是火炮连续射击之后必须降温,而是弓弩手已经抵近护城河,可以抛射压制守军,并攒射敢于探头的守卒。  

如此形势下,没有必要再浪费炮弹。  

守军本就士气本来就非常低,火力又被压制,这下更没人敢反击了,城下交替作业的俘虏填河的动作却越来越快。  

李纲学了这么久的兵法,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坚决反击,打乱同军的攻城节奏。  

不然的话,搞不好同军还没有填完护城河,守军就要崩溃了。  

为鼓舞士气,李相公许以重金,挑选敢战锐士充作预备队,并亲自披甲带领锐士们冲上北城墙,意欲凭借城墙的高度优势,以神臂弓同军弓弩手。  

但两军刚刚展开残酷的箭矢对射,预置在同军弓弩手身后的虎蹲炮组便果断开火。  

这种改进型曲射火炮射程有限,口径却很大,配以预置破片的炸药包,对城墙上密集人群的杀伤效果极佳。  

宋军的反击当场被打溃,李纲也被混乱的人群挤下城墙,人事不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