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既定战略不能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  

陈规特意提到“一部分漕运份额”,徐泽就知道其人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我的设想是河、海漕运路线各拿出一部分份额,将之拆分为若干份,交由民间竞标。具体如何操作,你和趋英(曹孝才表字)先商量一下。”  

此举还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却不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官僚内部竞争。  

引入民间力量,参与漕运竞争绝对行。  

而且,愿意参与进来的人肯定很多,只因这中间有太多的利润。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但漕运也是个无底洞。  

赵宋每年因为“飘没”和船损造成的损失,就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其实,不仅是赵宋,历朝历代都为漕运腐败问题而头疼。  

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真正“衣食所系”的并非只有漕工,还有很多向漕运这条流淌着钱粮的产业链伸手的食利者。  

这事要是换成漕运体系已经成熟,利益盘根错节的赵宋,肯定极难做好。  

食利者太多,反对力量过于强大,再好的良政也能给你办成民怨沸腾的恶政。  

但大同却可以,而且也只有现在这阶段可以这样办。  

等漕运形成了一定规模,靠漕运吃饭的人多了,再想改革,即便以陈规的能力,也不敢奢谈能办成此事。  

陈规略略沉思片刻,大概理顺了皇帝的意思,心里基本有了谱,与曹孝才交换眼神后,又看向徐泽。  

“可否请陛下给臣等明确具体要求?”  

徐泽就欣赏陈规这种不懂就问、务实肯干的精神。  

“主要有两点,第一,引进的民间力量既要能逼迫官办漕运改进运营效率,又不能动摇官办漕运的主体地位。”  

这一点毋容置疑,官办漕运就算弊病再多,也只能想办法改进而不能放弃。  

保证其主体地位,就是保证国家的战备能力。  

“第二,官办和民营皆自负盈亏,朝廷只在终点结算运费,不再摊派任务。官办不需要付运费,但要根据其效率设置若干档奖金,以提高其积极性。”  

徐泽这一句话中包含的信息太多,陈规和曹孝才都有些吃惊。  

陈规反应更快一点,很快就抓住了皇帝话中的重点。  

此时的农税是夏钱秋粮,以往官府独力承办漕运,是不存在“运费”的。  

朝廷在漕运上的最大开支,主要是相关官吏、船工、护送军卒等群体的俸禄、工钱,以及购船钱和修理费。  

至于“飘没”损失,则不在其列。  

官府制定税率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飘没”成本。  

地方多收的粮食,便是为了抵消“飘没”损失。  

现在,皇帝提出在终点付给运费,额外增加的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朝廷征收的税钱虽多,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有用处的。  

在漕运上增加了开支,就必须想办法多收钱才行。  

“陛下,莫非要计划修改税法?”  

“不用。”  

徐泽确实有再次修改税法的计划,但并不是提高税率,而是改实物税为货币税。  

税收货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赵宋的商品经济发展远超历代,甚至也超过了后面几百年,为货币化税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这事不能急切,至少,现在还不能轻易改。  

必须等到社会整体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币值更加稳定,且稳定粮价的相关政策落地见效,能保证百姓不受卖粮、缴税两重罪之后,才能进行这项改革。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  

暂时还没影的事,就没必要跟陈规和曹孝才二人讲了。  

“漕运起步阶段,要用的钱并不多。”  

曹孝才这些年一直在跟钱打交道,对各种经济数据非常敏感,立即皱眉——皇帝这话有问题。  

漕运起步阶段并不是要用的钱不多,恰恰相反,疏通运河、打造漕船、招募船工等等,要花的钱多了去。  

而且,以大同的扩张速度,漕运的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迟早要超过朝廷可以承受的力度。  

“陛下,这账是不是算错了?”  

曹孝才一张嘴,徐泽就知道他要说什么,笑道:  

“你们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漕粮上,时限要求不高的民间邮寄、物流等业务也可以和漕运捆绑,再加上运河使用管理费,朝廷未必就不能通过漕运赚钱。而且,官办漕运稳定运营之后,也要参照民营自负盈亏。”  

皇帝的嘴中经常蹦出新词,“物流”一词便是,陈规和曹孝才之前都没有听说过,但从字面意思,也猜出了个大概。  

按照皇帝的意思,所谓的“官办漕运”,已经和赵宋的漕运衙门是两码事了。  

官府只是控股,并不下场亲自操办。  

早在大同建国以前,同舟社旗下的部分产业就已经采取类似的运营模式了。  

二人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懂了皇帝的意思,略略盘算一番,都觉得这事可以办。  

陈规随即又想到一事,赶紧提了出来。  

“若都自负盈亏,海运怕是更难发展起来了。”  

做生意就会有风险,经营者其实不怕风险,怕的是只是风险大于收益。  

只要收益能大于风险,就算风险再高,也会有人投身其中。  

海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