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海之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源:  

燕京。  

收到皇帝的召见,工部尚书陈规立即跟随内侍前往崇政殿。  

大同政权建国时,徐泽设置帝国政治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对部分官员进行了调整。  

一直对政治缺乏兴趣的原工曹曹首陈淳主动提出辞呈,改任科研机构格物院院首,由陈规接替其人出任工部尚书。  

陈规理政经验丰富,做事雷厉风行,是典型的干才。  

其人知信德府事兼管勾信德府、磁州、相州冶务仅两年时间,就将这两项主职抓得井井有条。  

不仅带领严四郎、汤隆等人完成了几项关键技术突破,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将冶务真正统合起来,让三地的铁课一年一个新台阶。  

履新工部后,陈规也很快进入状态,迅速搭起了本部门的框架,令徐泽很满意。  

一个月前,皇帝便交给陈尚书一项任务——论证疏通燕京至淮南大运河和利用桑干河开通燕京至渤海段水运两个工程的优劣。  

并不是徐泽非要做基建狂魔,不修路就挖河,一刻都不能停止折腾,只是因为这样做确有必要。  

地域广阔而物产不均的大一统王朝不管定都在哪里,都绕不开庞大的物资远程输送工程。  

以此时的生产力,最经济、最高效的大批量物资远程输送方式,只能是水运。  

早在千余年前大秦帝国北征匈奴时,就曾自沿海输送军粮至北河(今乌加河)。  

西汉建都长安,每年都要将黄河流域所征的粮食运往关中。  

而隋炀帝时挖掘的大运河,更是祸害当代,利在千秋。  

徐泽虽然没有明确具体要求,但陈规却清楚皇帝提出的两个计划,实际是针对漕运史上一直都存在的河运与海运分歧。  

二者各有优劣。  

河运技术更成熟,还能加强帝国对运河沿线的掌控,而且物资输送基本可以一步到位。  

但河运运量相对较小,运河的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  

海运装载量更大,成本更低,还能起到储备海军力量的作用。  

但海运技术还不够成熟,风险相对不可控,且中途需更换内河漕船,费时费力,总成本也不见得就比河运低。  

严格地讲,大同王朝刚刚建国,现在就大修运河办漕运还为时尚早。  

但帝国的强大需要巨量的钱粮物资做支撑,大同王朝欲要开拓北疆,自不能只开空头支票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无论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漕运之事都必须尽快列上议事日程。  

陈规对这个任务非常重视,前后费时一个月,做了充分的调研,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论证两种漕运方案对帝国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前天刚将报告上交,今日皇帝就召见自己,肯定是为了此事。  

其人跟着上殿,就发现皇帝正和商部尚书曹孝才讨论工作。  

原商曹曹首褚青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已于去年底致仕,由曹孝才接任。  

“陛下!”  

“元则,坐!你的报告我已经看了,考虑得很细,之前是我想岔了。”  

徐泽原本有意废河运而改海运,原因倒不是河运管理中的种种弊病。  

只要有人就会有各种弊病,即使借着王朝鼎革废河运改海运,要不了多少年,海运照样会出现“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之类的问题。  

拟改海运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进帝国的海洋战略。  

但看了陈规的计划后,徐泽才明白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一直到交通手段极度发达的后世,华夏物资南北输送也没有彻底淘汰河运方式,自有其原因。  

皇帝显然对自己的报告很满意,但陈规不敢居功。  

“陛下,臣这两日又思索了一些问题,赵宋漕运积弊甚多,我们若是继续沿用河运的话,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衙门,并在制度上进行一些变革。”  

“嗯,变革是必须的。”  

徐泽将陈规的报告还给其人,后者接过,略微瞄了一眼,发现皇帝做了很多批改。  

“我是这样想的,河运暂时保留,海运也可以继续尝试。”  

陈规赶忙抬起头,河运海运并行,但皇帝的意思肯定不是一切照旧。  

“陛下是想让二者竞争?”  

陈规隐隐有些担心,治理国家不比单纯的做生意。  

不管国家如何变,构成帝国基石的底层官僚都很难变。  

设置两套漕运系统,使之相互竞争的初衷固然好。  

但官僚秉性难改,怕是有极大可能性会在若干年后,变成两套系统竞相腐败,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问题。  

陈规担心的这个问题,徐泽当然早考虑到了。  

“我的想法是不要一刀切,待以后天下一统,传统运河区暂时不变,但海东、广南、高丽、北山(琉球群岛)和日本等地,肯定是要走海运的。”  

陈规和曹孝才均点头,认可了徐泽的说法。  

实际上,赵宋也有海运和河运两种漕运方式,只是其海运没有大同这么发达而已。  

尽管帝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大陆上的一统,更别说高丽和日本等地,但二人毫不怀疑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同必将一统天下,并创建远盛历代的强大王朝。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和边疆稳定,不能只算经济帐,该国家投入的必须投入,但也不能完全由国家包办,不然很容易滋生各种弊病。”  

漕运运送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