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陶陶(3/4)
下的三国,陈明利害。
实际上这件事,就像是杀鸡儆猴一般,晋国杀了齐国这只雄鸡,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对三只猴子晓明厉害,最好是将他们直接吓得举手投降的。
剩下的这三个国家,都是刺头,那都是不好惹的。
宋国是前朝遗民,虽然宋君在周灭商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不漂亮。
但是,等到周人站稳了天下之后,就开始对他们清倒算账了。
也幸亏宋人因为不溶于周围国家,是以骨子里硬气的很。
自从周朝建立以来,周人都是敌视宋人的,而宋人…
倒也不愧帝后的名声,宋国从东周初年,就开始被周围的国家围殴,但是,却是始终屹立不倒。
更何况,此时的宋国,更是号称是二流强国里面的第一人。
宋人之所以名声不彰,那是因为他是前朝遗民,黑他是政治正确…
实际上,宋国实打实的五千乘之国!
宋人强悍程度,足见一斑。
至于郑国…
郑人也不老实!
当年东周刚刚建立,周王方才搬到了洛阳,哪知道就发生了郑人偷割周王麦子的事情。
甚至,之后更是引发了射伤天子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郑国被列国使劲黑啊黑…
至于卫国…
卫国之前的时候,名声不好,养鹤做大将军,说的就是卫人。
但是,到了齐灵公这一代,卫人却是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嗷嗷的雄起了。
而卫灵公更是能够被评为当时代三十余诸侯,才智贤能第一的宝座。
虽然前些年卫灵公死了,南子更是退出了卫国权力中心,但是,继任的卫公,却也不是弱者。
或者说是卫国的大臣不允许卫国出现了弱者。
就在宋人刚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给晋国老大哥道了对不起之后,卫国竟然悍然驱逐了晋国的行人。
他们不服赵鞅。
刚刚接连取得了大胜的赵鞅,自然是不甘如此的,他派遣魏侈和智氏,准备强攻卫国,迫使卫侯投降。
但是,哪知道卫出公却是强韧的很,他丝毫不顾晋国的兵锋威胁,悍然派军与晋国相抗。
赵鞅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用自己的车右,卫国前太子蒯聩(也是现国君的父亲),为人选,欲要推翻了卫出公的统治,将蒯聩推上了卫国国君的宝座。
夫差率领四国联军,在邾国祭师之后,正欲直接北上,一举打败齐国呢!
哪知道,忽然就收到了徐承水师战败,徐承被齐人俘虏,而晋国赵鞅,则带军退出了齐国境内的消息。
夫差顿时气的半死。
眼见孤木难支,他只得招来齐国使者,大骂了一通。
“你齐国臣子果然不当人子,竟然以下犯上,弑君作乱,此事孤不能忍!”
“听闻齐侯身故,寡人哭了三天三夜,你且回去,告诉你们齐国朝臣,让他们洗干净了脖子,等着寡人前往收割,以祭奠齐侯在天之灵!”
使者忐忑。
夫差出了一通气,放归了使者,然后却是率军返回了吴国。
吴国国内遭了灾,他要回去坐镇。
这一次吴国就像是越国前两年一样。
前两年的时候,越国接连遭受了大旱,国内田地颗粒无收,就连种子都没有了。
夫差仁义,不但给越国提供种子,更是给他们提供了粮食。
接连两年不收之后,越国却是迎来了大丰收。
但是,没有想到,吴国竟然遭受了旱灾。
夫差需要赶回吴国,然后像越国寻求帮助。
会稽。
越人本是百族联盟,或者说越人并非华夏那样,是有着一片片城市组成的。
越人以部落为单位,越王虽然是百族之王,但是,他能够直接管辖的,也就是本部部卒罢了。
面对吴王这个宗主国的求救,文种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吴国的旱情只是初见端倪,还不能最终确定收成如何。
毕竟地里的稻谷秧,虽然长得低矮,叶子枯黄,但是,总是还在活着不是。
面对夫差的请求,勾践一嘴答应下来。
他开始分批朝吴国运送粮食。
勾践以越国残破为由,表达了自己的运力不足,每一次送达吴国的粮食,只够吴人吃了一个月半个月的。
但是,每一次越国都是在他们粮食吃完之前,提前运到,是以,夫差倒也不疑有他。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而吴国的旱情也越来越严重。
越国乃是一年能够收获了两次水稻的地区,吴国这边却是只有一半能够收获了两季,另外一半淮河流域的田地,只能中了一季水稻的。
伴随着秋季的到来,吴国乡野之间,倒是一片荒芜。
田地实在是太干了,除了河道两侧的田地,能够浇水抗旱之外,其他的地方,几乎算是赤地千里了。
莫说是粮食了,就连青草,都是瘦弱不堪。
不过,因为越人运送的粮食并不曾减少,反倒是没有吴人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
因为越人的恭恭敬敬,夫差倒是忽略了,越人运送粮食的时候,却是在修建了沿途道路的。
虽然越人只有三千兵卒,号称三千越甲,但是,两国本来距离就近,如此一来,道路修建的反倒是极快。
田白回到了营丘。
姒小宛已经生了,他骨子里的现代灵魂,
实际上这件事,就像是杀鸡儆猴一般,晋国杀了齐国这只雄鸡,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对三只猴子晓明厉害,最好是将他们直接吓得举手投降的。
剩下的这三个国家,都是刺头,那都是不好惹的。
宋国是前朝遗民,虽然宋君在周灭商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不漂亮。
但是,等到周人站稳了天下之后,就开始对他们清倒算账了。
也幸亏宋人因为不溶于周围国家,是以骨子里硬气的很。
自从周朝建立以来,周人都是敌视宋人的,而宋人…
倒也不愧帝后的名声,宋国从东周初年,就开始被周围的国家围殴,但是,却是始终屹立不倒。
更何况,此时的宋国,更是号称是二流强国里面的第一人。
宋人之所以名声不彰,那是因为他是前朝遗民,黑他是政治正确…
实际上,宋国实打实的五千乘之国!
宋人强悍程度,足见一斑。
至于郑国…
郑人也不老实!
当年东周刚刚建立,周王方才搬到了洛阳,哪知道就发生了郑人偷割周王麦子的事情。
甚至,之后更是引发了射伤天子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郑国被列国使劲黑啊黑…
至于卫国…
卫国之前的时候,名声不好,养鹤做大将军,说的就是卫人。
但是,到了齐灵公这一代,卫人却是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嗷嗷的雄起了。
而卫灵公更是能够被评为当时代三十余诸侯,才智贤能第一的宝座。
虽然前些年卫灵公死了,南子更是退出了卫国权力中心,但是,继任的卫公,却也不是弱者。
或者说是卫国的大臣不允许卫国出现了弱者。
就在宋人刚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给晋国老大哥道了对不起之后,卫国竟然悍然驱逐了晋国的行人。
他们不服赵鞅。
刚刚接连取得了大胜的赵鞅,自然是不甘如此的,他派遣魏侈和智氏,准备强攻卫国,迫使卫侯投降。
但是,哪知道卫出公却是强韧的很,他丝毫不顾晋国的兵锋威胁,悍然派军与晋国相抗。
赵鞅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用自己的车右,卫国前太子蒯聩(也是现国君的父亲),为人选,欲要推翻了卫出公的统治,将蒯聩推上了卫国国君的宝座。
夫差率领四国联军,在邾国祭师之后,正欲直接北上,一举打败齐国呢!
哪知道,忽然就收到了徐承水师战败,徐承被齐人俘虏,而晋国赵鞅,则带军退出了齐国境内的消息。
夫差顿时气的半死。
眼见孤木难支,他只得招来齐国使者,大骂了一通。
“你齐国臣子果然不当人子,竟然以下犯上,弑君作乱,此事孤不能忍!”
“听闻齐侯身故,寡人哭了三天三夜,你且回去,告诉你们齐国朝臣,让他们洗干净了脖子,等着寡人前往收割,以祭奠齐侯在天之灵!”
使者忐忑。
夫差出了一通气,放归了使者,然后却是率军返回了吴国。
吴国国内遭了灾,他要回去坐镇。
这一次吴国就像是越国前两年一样。
前两年的时候,越国接连遭受了大旱,国内田地颗粒无收,就连种子都没有了。
夫差仁义,不但给越国提供种子,更是给他们提供了粮食。
接连两年不收之后,越国却是迎来了大丰收。
但是,没有想到,吴国竟然遭受了旱灾。
夫差需要赶回吴国,然后像越国寻求帮助。
会稽。
越人本是百族联盟,或者说越人并非华夏那样,是有着一片片城市组成的。
越人以部落为单位,越王虽然是百族之王,但是,他能够直接管辖的,也就是本部部卒罢了。
面对吴王这个宗主国的求救,文种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吴国的旱情只是初见端倪,还不能最终确定收成如何。
毕竟地里的稻谷秧,虽然长得低矮,叶子枯黄,但是,总是还在活着不是。
面对夫差的请求,勾践一嘴答应下来。
他开始分批朝吴国运送粮食。
勾践以越国残破为由,表达了自己的运力不足,每一次送达吴国的粮食,只够吴人吃了一个月半个月的。
但是,每一次越国都是在他们粮食吃完之前,提前运到,是以,夫差倒也不疑有他。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而吴国的旱情也越来越严重。
越国乃是一年能够收获了两次水稻的地区,吴国这边却是只有一半能够收获了两季,另外一半淮河流域的田地,只能中了一季水稻的。
伴随着秋季的到来,吴国乡野之间,倒是一片荒芜。
田地实在是太干了,除了河道两侧的田地,能够浇水抗旱之外,其他的地方,几乎算是赤地千里了。
莫说是粮食了,就连青草,都是瘦弱不堪。
不过,因为越人运送的粮食并不曾减少,反倒是没有吴人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
因为越人的恭恭敬敬,夫差倒是忽略了,越人运送粮食的时候,却是在修建了沿途道路的。
虽然越人只有三千兵卒,号称三千越甲,但是,两国本来距离就近,如此一来,道路修建的反倒是极快。
田白回到了营丘。
姒小宛已经生了,他骨子里的现代灵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