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万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理。  

此时的吴军,若是不能将船只的速度提起来,到时候,被齐人如此高速的船只猛撞,到了那时候,不说船只必然受损严重了,就连船上的士兵,也会大半跌落海中的。  

转弯的时候,吴军舰队纷纷下降了船帆,这时候,水手们慌忙去升起了船帆,但是已经晚了。  

庞大的船只,就算是在狂风的吹拂下,纵然想要提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  

更何况,接连变更航向的他们,此时的动力已经接近于零了,在侧向受风的情况下,想要再次获得充足的速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徐承命令刚刚下达的下一刻,只见到齐人的怪异船只,已经逼近了当先领航的吴军舰船了。  

“撞上去!”  

双方的舰长都在怒吼。  

却见齐人士兵们,纷纷朝着船只舰首方向跑来。  

他们的速度快,撞上吴军船只的时候,作用力是向后的,若是处在船尾的士兵,因为撞击力和惯性的原因,很容易跌滑落海面的。  

田氏士卒纷纷双手抓牢了船舷,身体弯曲起来。  

而吴军船只上的士卒,则是纷纷跑向了船尾。  

他们的速度慢,若是撞击之后,船只必然是要被撞得后退的,如此一来,前方是士卒必然要跌落海底。  

“嘭!”  

就在双方士卒甚至都还没有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却是感到脚底猛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然后耳朵就失聪了。  

所有的耳朵,都在嗡嗡作响。  

双方的战船,猛然贴在了一起,然后短暂的分离之后,齐人船只再次撞了上来。  

实际上这是错觉了。  

巨大的速度,使得齐人船只,撞上了吴人舰船之后,当即就让吴人船只后退了一段距离。  

而速度极快的齐人船只,并没有停顿,而是速度稍微缓了一缓,就在此撞了上来。  

“咯吱咯吱!”  

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响起,却见吾军的舰船,纵然士卒都在船尾,却是船头猛然下沉不少。  

若是将视线拉到了海平面上,就可以看到,当齐人的船只撞上来之后,吴国船只的船头,当即破开了一个大洞。  

汹涌的海水,倒灌进了船舱之内,冒出了巨大的水泡。  

如此一来,吴国船只的船首,当即下沉不少。  

甚至,就连双方船只上面的士兵,都有不少跌落了水面,然后被汹涌的洋流,席卷进去。  

几乎就在双方首舰撞在了一起的第一瞬间,接二连三的巨响,就响彻开来。  

海面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漂浮的木板,到处都是被海浪抛来抛去的士卒…  

有一个科学推理,很是有趣。  

正常的情况下,鸡蛋撞击石头,纵然鸡飞蛋打,石头也是无损的,甚至拿了一万个鸡蛋,去砸一块石头,也不能让石头受损分毫。  

但是,当鸡蛋的速度提高之后,则就不一样了。  

当鸡蛋的速度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之后,则会和石头同归于尽,双双粉碎。  

而若是当鸡蛋的速度,达到了更高的速度之后,则会直接撞碎了石块,而鸡蛋则会穿过石头不会破损。  

记得有一年的赛车过程中,因为天气炎热,是以车手们都出了很多的汗水,然后旁边有一个瓜农,觉得撒爱车手太热,是以想要给赛车手一块西瓜解渴。  

这瓜农随手抛出的西瓜,不但砸碎了赛车的玻璃,更是直接爆掉了赛车手的脑袋,导致死机当场死亡。  

齐军的舰船速度接近二十节,而吴军舰船的速度,却是很慢。  

如此一来,当齐军舰船撞上了吴军船只之后,损失最大的反倒是吴国船只。  

舰体破损,船舷破裂,船舱之内大量进水。  

几乎就在一瞬间,就有三艘吴国船只,被撞沉在冰冷的海底,巨大的气泡翻出了海面。  

海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正在吞噬着海面的一切…  

甚至,就连掉落在海水中,正在逃离的士卒,都被巨大的漩涡,吸引进去。  

双方的交战,只有短短的一炷香时间。  

甚至还不足!  

当齐军船队,穿透了吴军舰队,朝着不远处的吴军余皇冲过去的时候,船只的速度都慢了不少,甚至,还有一艘翼龙船,已经沉没了。  

田氏的战船,都是使用的快速烘干方法,制作的龙骨。  

这种烘干的办法,相比于正常情况阴干,是要脆弱一些的。  

如此一来,制作的船只,本来就不耐用,遇上了这么强烈的碰撞,沉没也就在所难免了。  

突冒穿插在舰只之间,不停地搜救着落水的士卒。  

春秋时代,战争还是讲究礼仪的。  

纵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明年吴国就会屠尽齐国十万大军,因而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围歼战,但是,田白却是不能学习吴国的做法。  

突冒穿插在残骸之中,将每一个落水的士卒搭救上来。  

看到一大半的齐国船只,在船首破开了大洞之后,甚至里面灌满了海水,竟然还能正常行驶,徐承就知道自己败了。  

身后的吴军小型船只、运输船,已经四散而逃,而他乘坐的余皇…  

余皇虽然威武,但是,速度实在是太慢,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说是逃脱了,就连转向都很是困难的。  

“投降吧…”  

徐承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达的这个命令。  

但是,他身边的,大都是徐国子弟,这些人是徐国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