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万胜(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承见到齐军变阵,于是想要跟着变阵,这样他就能抢占了有利的地位了。  

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刚刚开始变阵的时候,船只转到了一半,竟然发现齐军已经完成了变阵,正在只朝着他们扑来!  

甚至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只剩下不到二里路了!  

若是以这个速度推算,他们怕是刚刚完成了变阵,对方的船只就已经杀过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失去了速度优势的他们,将会被齐国人用跳帮作战的方式,抵消掉吴国船队的经验优势。  

正因为这样,徐成当即做出了再次变阵,避让敌人攻击方位,并且因为转圈的原因,刚好能够击打敌军侧翼的举动。  

见到吴军在水面上左摇右摆,田白轻笑起来。  

“阿豹,传令,全力加速,撞上去!”  

田白的脸色肃穆的可怕。  

昨天晚上,他与诸位将领推演了十几遍,发现以田氏水军的应战能力,根本就不是吴国的对手。  

若想赢了吴国,必须要田氏鲍氏水军一起联手,然后损失八成的舰艇之后,才能战胜了吴国。  

但是,这么一来,有陷入了另外一种弊端——  

国高二卿带领的水军,必然不会在田氏鲍氏战胜之后,饶过了他们。  

历史必将重演!  

国高二卿,一定会乘着两家最虚弱的时候,直接吞并了两家的水师舰队。  

如果一旦历史重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艾陵之战,必然又是历史上那种凄惨的结局。  

田书战死,齐国十万大军损失殆尽,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围歼战,出现在冰冷的史书上。  

而始作俑者的国高二卿,却是拍拍屁股,毫无心理压力的投降了吴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  

以这时代的规矩,他们最低都是会被吴国赐予了一个中大夫的身份…  

田白不愿意!  

他说服了众将,说服了鲍氏子弟,这才有了今天的田氏主动迎战的局面…  

号角声猛然变得短促起来,而鼓声则更加的激昂。  

却见齐军翼龙船,猛然从两侧再次落下一根横木,直接悬空在水面上,架上了两面船帆,如此一来,这船只就像是多出了一双翅膀一般。  

田豹有些不忍心:“公子,让突冒上吧,若是迟了,怕是落水的军士…”  

田白默然不语,却是伸出了五根手指,然后一边估算着双方的距离,一边却是一一弯下了手指。  

就在不停划着之字变阵,始终咬住了吴军正面的翼龙船船队,距离吴军还有一里距离的时候,田白大吼起来:  

“突冒!救人!”  

号角声不变,刺耳的锣鼓声却是响了起来。  

跟随在特大号翼船身后的几百艘突冒,上面的士卒当即就行动起来。  

却见足有三丈长,却只有八尺宽的大型突冒,桅杆处的士卒,猛然拽动绳索,将折叠在桅杆下的船帆,拉扯起来。  

狂风鼓起了船帆,狭长的突冒,就像是离弦之箭,又像是流星划过天际,顺着翼船还没有平复的白色尾迹,朝着前方的战场冲去。  

田白的视线,始终看向了前方的船队。  

近了。  

近了。  

更近了!  

田白刚刚生出了细密胡须的脸上,全是一片肃穆。  

笼在袖口里的手,却是紧紧地攥成了一团。  

只见齐军无数翼龙船,就像是一枚枚离弦之箭,猛然撞上了刚刚调整过来的吴军船队。  

徐承不是庸手,若是换了一个将领过来,以田氏水军的速度,刚才必然是直接就撞在了吴军的侧腰上了。  

一旦舰船最薄弱之处,被翼龙这种航速足足能够达到近二十节的后世怪物给撞上,那么必然会直接断成了两截。  

莫说是这个时代只是有着最简易水密舱的船只了,就算是水密舱技术大成时期的宋朝船队,一旦遭受了这样的局面,也必然是彻底大溃了。  

徐承手心里全是冷汗。  

他从来没有见过速度这么块的船只。  

若是突冒,在全力航行的时候,倒是也能有了这么快的速度,但是,那只是短暂的急速行驶,顶天只能维持一炷香的时间。  

突冒是风力、人力双动力模式的船只,平常时候,依靠船帆带动船只航行,一旦开始穿插、救援的时候,则会同时使用人力划桨的办法辅助航行,如此一来,突冒的速度自然飞快。  

但是,徐承没有想到,齐人这种遍插船帆,甚至足以影响了士卒视线的船只,速度竟然有这么快!  

站在余皇船头的徐承,手心里全是冰凉的汗水。  

吴王信任他,出发地时候,特意将余皇拨付给他使用,作为旗舰。  

徐承当看到齐人的船只,就像是突冒一般的速度,直接扑上来的时候,徐承脸都吓白了。  

他连连变更命令,终于在齐人船队到来之前,勉强使得吴国船只,用最为坚硬的船头,迎上了齐人舰队。  

没法了!  

徐承做了一辈子的水师将领,自然知道情况有多么危机。  

此时的他,若是继续掉头,就会被齐人分割开来,到了那时候,吴国船只一艘都留不下来的。  

若是他弃阵逃跑,不说吴王会不会杀了他祭旗,单单齐人衔尾追击,就足以让他的船队全军尽没。  

“迎上去!”  

徐承大吼起来。  

不能这样坐以待毙。  

一生的时光,都放在了船上的徐承,却是明白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