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道德与法律焉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路两人虽然勇武,但是,带着的一杆师兄弟,却是软蛋,只敢站在一边嚷嚷,却是不敢动手的。  

如此一来,两人只得落荒而逃。  

至于剩下的儒家弟子,因为不曾动手,是以,士兵们也不敢真的拿他们怎么办。  

毕竟这些人是叶公请来的啊!  

孔子等人赶到的时候,那十几个儒门弟子,正围着一伍士卒,正在呵斥呢!  

士兵们拉开兵器,这些人就一哄而散。  

等到士兵们没走上两步,这些人就又围上来呵斥。  

孔子见了之后,当即笑道:“干得好!”  

子张很是不理解:“师傅,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等违背周礼的地方,我们不是应该上前制止么,为什么要这般聒噪呢?”  

“愚!”  

孔子微微皱眉:“对面的是什么,那是一群士卒,那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兵卒,对于他们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子张总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却还是顺从的跟在了孔子身后。  

孔子一到来,儒门弟子顿时纷纷涌了上去,他们推推嚷嚷,只让兵卒们不停地朝后退去。  

至于被小吏捉拿的林大,也是乘机像孔子哀求起来。  

在他的叙说下自己的小子是一个是十恶不赦的人,他为了这个家,为了给孩子们挣下一份家业,这才是铤而走险…  

孔子当即大怒,命弟子们将士卒围在了道路上,不让他们离开。  

这叶地,本就是楚国新占据的地方。  

这里的百姓,甚至还有一些还是之前的时候,那些蛮夷子民呢!  

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道德的。  

此时,见到了被尊为叶公座上宾的孔子,这个儒家巨子,都在反对叶公的法律。  

“饱受叶公法律折磨”的百姓们,纷纷围了上去。  

春秋末年,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方法也产生了改变。  

在夏商以及周朝初期,劳动工具低下,是以,人类社会需要报团取暖。  

在这个时期的时候,人类社会还有部落时期的遗存风俗。  

也就是雄壮孔武有力之人,保卫整个族群的安全,瘦弱的人,进行生产劳动。  

当这种规矩代代延续之后,就形成了贵族。  

毕竟,从土地上获取回报,是获得率最低的一种劳动方式了。  

社会地位的最初形成,与武力、财富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拜金,拜黑猩猩,都是返祖的一种体现。  

在这个时代,对于人类的约束,只有宗法。  

因为宗族掌握着武力,掌握着整个族群安危的暴力手段。  

但是,当时代进步之后,当先进的生产工具走进千家万户之后,这种规矩,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就出现了。  

而这个过程,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井田制的崩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宗法时代,对于族中“孱弱”之人的利用,(不掌握武力之孱弱)。  

当木质、石制、骨制农具,逐渐的退出了历史,当青铜工具,生铁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之后,井田制这种生产模式,就落伍了。  

当牛耕、马耕逐渐普及之后,井田制就被宣告了死刑。  

有研究称这个时代,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人们不再耕作局限与大块平整土地,而是沟沟沿沿,山坡河沟,都被开发成了土地。  

如此一来,井聚而作的模式,就宣告了破产。  

井田制的耕作模式,就是中间大块是为公田,是贵族所有,周边的田地,乃是国人所有。  

国人耕作的时候,是要先给贵族公田耕作,然后才能去自己的田地劳作的。  

这种耕作模式,带着浓重的奴隶制风格。  

而春秋时代,正是奴隶制走向了瓦解的关键时期。  

可是,正所谓不管是多么破烂的朝代,多么黑暗的制度,都是有着一群既得利益者的。  

这些人,就组成了所谓的“遗老遗少”。  

正如有一句俗话“屁股决定脑袋。”  

叶公在这一片愚昧之地,颁布了更加先进的中原规则,更是在楚国法律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如此一来,就有点步子迈大了扯着蛋的感觉了。  

叶地的蛮族朝廷虽然早已被铲除,但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却是并不能全部消除的。  

于是这些人,就组成了反叶联盟。  

当然,叶公的手上,掌握着一只精锐的军队,甚至,就连之前叶地的陆浑夷尚在地时候,都无法挡住叶公的脚步,更何况是一些遗老遗少呢?  

这些人每一次冒头,换来的都是叶公的冷酷对待。  

如此一来,不说蛮族本就落后,这些松散的联盟,没几年,就被叶公杀得不敢露头了。  

此时,忽然听闻有人正在与叶公对着干,甚至,这人还是叶公的座上宾。  

孔子的来历…  

原本楚人是不知道的。  

这个时代,是一个出嫁了五十里,都是超远的时代,人们过着田野阡陌、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至于知道孔子来历的贵族,这些人与底层百姓,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又怎么会像楚人宣扬孔子的来历呢?  

但是,叶地楚人虽然不知道孔子的来历,可是儒门弟子多啊!  

儒门到了叶地之后,当即就开始宣扬儒家学说了。  

甚至,还招募本地落魄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