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道德与法律焉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加入儒门。  

(后世河南湖北交界处,有一个叫做孟楼的镇,这是一个集镇、两省共管,除了本地人,外人根本无法找到分界线的地方,这里就是当年孟子重走孔子路,再次游说楚国时,设立草庐,讲学的地方。  

这个地方,周边百里之内有阴国、邓国、穰国等数个诸侯国,更是距离伍子胥故乡不远,是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却是一个繁华之地。  

孟楼距离阴国都城,只有十几里道路。)  

有了一杆子大嘴徒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那就是儒门一行刚到了叶地月余,这叶地的百姓,甚至,连黎民都是知道了儒门一行的来头很大。  

这可是鲁国巨子,所招收的弟子,都是各国贵族之子,甚至不乏执政之后呢!  

叶地的遗老遗少,看到了机会。  

不管什么时候,就算是朝代更替,地方大族依旧是会再次崛起的。  

当然,这是在家族教学的时代。  

因为家学,是一种具有独特印记的教学方式。  

家学,很容易教导出来某一种特制之人。  

叶地的陆浑夷已经被灭了几十年了。  

这里早已不再有成规模的反抗事件,甚至,因为生产力的改变,叶地的百姓们,已经开始念叨楚国的好。  

但是,在遗老遗少的心中,却是还是不满的。  

这些人,在地方却都是具有着某些特权之人,或者是在地方上都是富贵之人。  

于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将前来抓人的小吏围住之后,不多时,周围竟然聚集了上千人。  

甚至有人不远几十里都携家带口的跑来了。  

“放人!”  

“放人,凭什么抓人?”  

百姓们鼓噪着。  

孔子心中得意。  

看啊,这就是他的儒门,这就是他宣扬的周礼。  

你看看,这是多么深得人心啊!  

他自负身份,是以负手而立。  

烈风,吹起了孔子的胡须,花白的长髯,随风起舞。  

“天下之先,莫若孝道!”  

冉求上前一步,扒开前面那个说的口干舌燥的师兄,对着小吏道:  

“不管怎么说,这人子告父,是为不孝,你们是不能抓人的。”  

小吏哪里见过这个阵仗。  

他只是一个小吏罢了,甚至连士人的身份都不是。  

叶地被纳入楚国管辖没有多久,在楚国贵族眼中,这边就是一个山窝子。  

是以,叶地的贵族不足,于是,他这个从军而征的国人,在这里娶妻生子之后,就成为了官府的吏员。  

他皱着眉头,只得道:  

“诸位大贤,我们是奉命捉拿奸邪,诸位的要求,小的不敢答应啊!这是要丢下了吃饭的家伙的,至于你们说的…”  

小吏苦笑:“城公定下了规矩,举报奸邪之人,是有奖励的,这人偷了一头牛,按照规矩,举报者要奖励给两只羊。”  

他拱手弯腰,团团而揖:“小子只是一个小吏,说了不算啊!”  

“你说话不算也没有关系,只管放了人变成,再者说了,这人子告父,你不应该给他奖赏,而是应该将他抓走,因为他大不孝啊!”  

子张松垮着衣衫,对那小吏解释道。  

他们儒家倡导的,就是周礼。  

按照周礼,不管是国家,还是黎民,都是要宗法说话的。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最大。  

这人身为儿子,胆敢告了父亲盗窃,这还得了!  

更何况,叶公制定的法律,竟然不惩治这小子,反倒是要奖励他,还要抓走这个父亲,这不是违背了周礼了吗?  

伴随着子张的话语,一杆儒门诸子,开始推扯小吏等人。  

他们只要驱散了这些吏员,就能救出了那个被不孝子出卖的父亲了。  

只要人走了,又去哪里找人哟!  

再者说了,这是他们儒门在叶地打响的第一枪。  

只要这一战成功之后,儒门的名号必将更加响亮的,到时候,必然有大量子弟愿意加入儒门。  

“烦请先生见谅啊!”  

小吏被人扯拉着,都站立不稳了。  

他苦着脸:“不是小子不放人,而是小子没有权利啊,小子只是一个小吏,领了令签拿人,若是走脱了犯人,小的脱不了干系啊!”  

小吏只有拖延时间。  

刚才与儒门起了冲突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士卒回去报信了。  

沈府。  

叶公虽然人称叶公,但是,实则却是叫做沈诸梁,人称子高。  

他是真真正正的楚国王室的贵胄。  

沈诸梁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戍在吴楚交战中曾屡立殊功。  

因为是楚国公族,是以,时人称之为子高。  

伍子胥灭楚后,秦国出兵协助击退吴军,(楚军名为协助,实际上干的事缺不地道)楚昭王便封沈诸梁到叶邑为尹。  

叶邑地处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他被封时只有24岁。  

据史料考据,沈诸梁在叶主政期间,采取与民休养、养兵息民、发展农业的政策,因而国力大为增加。  

他还组织了民众修筑水利,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由於其业绩良佳,因而受到楚国朝野及各地诸侯的敬重。  

他的子孙,後来以封邑为姓,因此沈诸梁实在是嗣後万千计的叶姓族人的真正祖先。  

叶公贵为叶地之主,所居之地,自然繁华的。  

当儒门拦截小吏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