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临行之时(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楚帝国昭武三十年,正月初六。  

昨天徐林归家后,得知父兄双双升官的消息,同样是又惊又喜。  

虽然父子三人都带着不少疑惑与顾虑,但在王氏的张罗下,徐家人还是好好地庆祝了一番。  

夜间,徐坚与两个儿子则细细地研究探讨了当前的局势,彼此都认为,此次徐坚与徐清的骤然升迁,定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归根究底,徐家际遇的变化,还是源自徐林。自从他作为“天碑学院唯一幸存者”回来,又走到了姜太傅身边后,就仿佛把徐家也带进了朝堂权力争斗的漩涡。  

聊到最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京都局势,徐家父子决定泰然处之。  

与其去担心那些无法探明的未来,还不如好好珍惜可以把握的当下。  

毕竟,九州如棋盘,有几人不是棋子,又有几人能彻底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想太多亦是枉然,日子需要一天一天过。  

于是,今天一早,徐林便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先去寻找李栎的家人。  

根据他向兄长徐清打听的信息,京都武官当中,李姓且家中有子弟在天碑学院就读的,一共有三户。  

徐林循着地址一家家找去,终于是在最后一户的府邸找到了李栎的家人。  

传递好友罹难的噩耗,确实没那么容易。  

虽然他们家人对于失踪儿子的结局,多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真相来临的那一刻,还是不能够坦然面对。  

从李府出来,李栎家人的恸哭之声犹在耳边,徐林回忆起在学院的点点滴滴,也不禁眼眶泛红。  

斯人已逝,再多断肠愁泣,也换不回同窗好友的音容笑貌。  

徐林揉了揉自己的脸,收敛情绪,快步回了徐宅。  

第一件心事,算是了结。  

回到徐府,已经不是太师府幕僚的徐坚还在家中,坐在书房内不知道写些什么。  

“父亲,您在写什么啊?”  

徐林好奇地凑近看看。  

“哦,这不是眼看你要启程去青州老家了吗?你的母亲,让我今日带着老黄去采购一些物资,给你带在路上用。另外,也要再买一些好菜,晚上给你补补身子。”  

“母亲想的真是周到。所以您这是在列清单吗?”  

“嗯,正是。昨夜终究是没有睡好,今晨脑袋昏昏沉沉的,我怕一会遗漏你母亲的嘱咐,便拿出纸笔记录下来。”  

徐林拿起徐坚写的内容,看了几行,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哈哈哈!父亲,您在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您自己看看,笑死我了。”  

徐坚接过自己刚写的清单,一行一行看着。  

“…带老母鸡去买两只老黄,晚上回来炖汤…裁十尺披风,回来替棉布做成丛安…”  

一张小小的清单不过百余字,竟有五、六处前后颠倒的错乱内容。徐坚一脸尴尬,原来恍惚之间,自己竟然写错了这么多,却毫无察觉。  

徐林抹了一把自己笑出的眼泪,拿起桌上的笔,开始替父亲圈圈改改。  

“这边,把‘老母鸡’跟‘老黄’换一下…这边把‘披风’、‘棉布’和我换一下…这边,把——”  

改着改着,突然,徐林像被什么诡异的力量定住了,全身僵直。  

他如遭雷击,微微发抖,愣在了原地。  

他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的这张纸,目光仿佛要把它射穿。  

他执笔的手开始抖动,越抖越厉害,直到握不住笔。沾墨的毛笔从他手中跌落到纸上,砸出了一大片墨迹。  

在徐坚疑惑的目光中,徐林猛地动了起来,他发了疯似地在书房里翻箱倒柜,寻找着什么东西。  

“丛安?丛安!你怎么了?”  

徐坚惊讶地问道,但徐林根本不理会,只是自顾自地翻找着东西。  

很快,徐林从书架的隔层中找出了两封信。  

他激动地冲回到书桌前,把其中一封的信纸从信封里抽出来,然后展开,一行一行地仔细阅读,前后对照。  

终于,他似乎发现了什么关键的内容,他快速拿起笔,在纸上某个地方小心地画了个圈,做了個标记。  

很快,他又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了个圈,做了个相同的标记。  

徐林继续仔细地阅读着信件,心中默念,有时情绪激动起来,还会念出声。  

这个过程中,他时不时在信纸上画着圈圈,做着各种各样的记号。  

终于,他完成了整封信的标注。  

他举起这封信,又从头开始读了一遍。  

“对了…对了…这就对了…这就对了!”  

徐林激动地跳了起来,他兴奋异常,开心得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念着“对了、对了”。  

徐坚被他的样子吓了一跳,看着眼前这个仿佛失心疯发作般的儿子,他只能一步一步后退,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徐林突然转过身,眼中闪着精光,死死盯着徐坚。  

徐坚心中咯噔一下,刚准备问“伱要干什么”,徐林便嗷一声扑了过来。  

“诶!诶!丛安你——”  

“谢谢!父亲,谢谢您!”  

“啊?啊…谢谢我?”  

徐林紧紧抱住徐坚,眼中甚至有了激动的泪水。  

但这可苦了徐坚,以徐林现在的力气,他被勒的气都喘不上来。  

“多亏了您,我终于明白汝阳伯这封信里的问题所在了!太好了!我这就去找太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