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雁回血战(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大地轻微地鸣颤,仿佛是地底下有个巨人在低语。然后是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多的士兵听到一种沉闷的轰鸣声。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充满着疑惑看向彼此,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到异象的答案时,终于有个眼尖的人大喊着指出了答案——  

“看、看——看那边的山!”  

雁回关前高耸入云的北域九龙山上积累的皑皑白雪,如不真实的图画般层层断裂,一层叠一层倾泻而下,伴随着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的轰鸣,激起数十丈高的白色尘雾,逐渐遮蔽天日。  

这轰鸣声,犹如死神的尖啸般在五十万大军的耳畔炸裂,有反应快的,立即发疯般转身向雁回关的反方向夺命狂奔,但更多的人,则被眼前这大自然伟力带来的震撼彻底夺取了心神,双腿不自禁地颤抖,人却难以挪动一步。  

五十万大军的阵列,前、中、后军连同梁王襄王所在的本阵,一共绵延近三十里,此刻全部铺陈在雁回关前这段相对平缓的山谷之中。  

前军的十万精锐甲士,完全覆盖在两侧山体雪崩的范围之内。  

因为攻城的缘故,叛军所有的马匹都统一归置在了后军。除了每个阵列的指挥官,前、中军所有人都是步兵。  

轰鸣巨响之中,整个叛军战阵瞬间乱成了人间炼狱。  

踩踏、冲撞、发疯般地胡乱挥砍随处可见。  

呼嚎声、怒骂声、惨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  

为数不多的指挥号令“后军作前军,不要慌,不要乱”如渺小的沙砾,淹没在了恐惧的汪洋之中。  

五十万大军的后军以及押阵的两位王爷此刻仍在迷惑,这山谷间地动山摇的巨震,眼前的一切给两位王爷带来了极不真实的观感,就在他们还疑惑是不是一同身处某个噩梦时,本阵传令官的大声喊叫给了他们一个更加“荒谬”的精神冲击——  

“报——报告!后方、后方!雪崩!后方也有雪崩!!”  

在两位王爷不可置信的目光中,雁回关北面遥远的地平线上,果然腾起了一阵跟两侧山脊相似的白色“尘雾”。  

可是,这一马平川的山谷出口,哪来的山?怎么来的平地雪崩!?  

不消一刻功夫,烟尘已经渐渐可以看清,这哪里是什么雪崩,明明是一支急速奔来的骑兵。  

战马披甲,银护银鞍,正是御林圣甲骑兵!  

战士无甲,只着白衣,为首者正是昭平帝!  

这支骑兵速度极快,两位王爷还没有完全从自己的惊愕中回过神来,喊杀声已至跟前。一切发生的太快,这支不知道是几百人、几千人还是几万人的骑兵,就这么如神兵天降般以楔形阵杀入了两位叛王的本阵。  

为了一鼓作气拿下雁回关,叛军的精锐全部编在前军,守护两位王爷的除了王府亲兵,都是后勤民伕、老弱病残和一些怯懦胆小之辈,本就是贪生怕死不敢攻城才选择留在后军的人,此刻又如何指望他们舍命护主?  

叛军在这支天降神兵面前毫无任何抵抗之力,一触即溃,只剩下四散逃命的本能。  

一身碎雪但杀气腾腾的昭平帝,与身后的勇士一同高声齐喊:  

“天子军至!降者不杀!”  

可怜两位王爷在自己的高头大马上,还没来及喊出求饶之语,就被马槊捅了个透心凉,坠落马下,又被乱蹄踏过。  

五十万人败的很快,如秋风扫落叶般,不过半个时辰,整个山谷便趋于平静。  

叛军的精锐部队被雪崩活埋了八万余人,死于乱军踩踏和自相残杀近两万。梁王、襄王战死,被枭首示众。  

剩下溃不成军的乌合之众经过这种天地异象之后,连站稳的勇气都没有,全部匍匐于地。降兵三十余万,逃者不计其数。  

而关内严阵以待的五千玄甲军,只听着外面的各种巨响,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直到领军的副镇北指挥使见到了浴血而来的昭平帝。  

雁回关血战就这么胜了,堪称九州兵家史册里第一奇胜。  

战后才知,原来昭平帝仅率了五千轻骑,不带任何辎重,每骑只带三十天口粮从越州晴川城出发,由青州绕道至岚州,贴着九龙山脉狂奔三千多里,杀到雁回关奇袭叛军。  

关外五千加关内五千,里外不过一万人,却几乎无损大胜五十余万叛军,灭敌十五万,俘虏三十余万,阵斩敌酋,缴获粮草辎重无数。  

雁回关血战,也是九州兵家史册里第一惨胜。  

守关的五万护国玄甲十不存一,旗官以上为将者几乎全灭。镇北指挥使陈谦在大雪降下的前一天战死,身中七矢,左手被斩断,血尽而亡。  

剩余五千名军士里,除十二名伙夫外,无一人不负伤。阵亡的四万五千名将士战后收尸,几乎未有全尸者。每一名玄甲军都是精兵,这样的损失,恐怕需要再耗费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弥补了。  

一个月后,昭平二年的正月,昭平皇帝在雁回关就地筑台,主持了春祭大典。皇帝与在场的一万军士歃血祭天,约誓永不相负,而后他将这一万人重新编制,组建成了御林圣甲军之上的皇帝直属荣誉亲卫,命名“白毦雪葬军”。  

此役后,世人皆津津乐道雁回关血战昭平皇帝如何神武天威,护国玄甲如何忠勇死战,北域叛军如何失道寡助遭受天谴,民间以此题材创作的话本甚巨,其中多夸大、神异之词。  

但却无人深究,为何昭平帝的五千轻骑可以从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