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七种源气(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怎么样,还活着吗?”  

明王看着已经面如土色躺在青玄怀里的毕方,急切地询问。  

“还有气,但是…”  

刚检查过毕方状况的青玄被天空中传来的巨响打断。  

众人下意识地抬头,深邃的夜空中两只庞然巨物正在激斗,一只周身银光闪烁,雄健非凡,另一只浑身浴火,炽焰炫目——那是刚刚腾空而起的银色巨龙正在与朱雀法相生死相搏。  

虽然朱雀九离阵被彻底摧毁了,但召唤来的朱雀法相是独立于法阵的存在,它的力量并没有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明王此刻唯一觉得安慰的事了。  

“但是什么,直说吧。”  

“但是他体内的经脉已经全部损毁,没有任何一丝真气流动的迹象,这种伤害就好像是从他的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恐怕即便有‘枯木逢春’在,这种伤势也无法复原。”  

闻言,明王面色凝重。  

这意味着,眼前这个圣阁里被誉为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有可能继承阁主衣钵的火系源术掌控者,世外年轻一代的灵武境中的佼佼者,继承了“毕方”称号的男人,已经是废人一个了。  

圣阁新生代的希望就此陨落了啊…  

明王茫然地抬起头,看着天空中那两个超越凡人理解的“怪物”战斗,裹挟着恐怖威能的银色光芒与赤色火焰不时碰撞、交织,如果这个战斗不是发生在高远的天空之上,那么任何一点余波都有可能让自己与身边的这些人化作尘埃。  

这还是靠我们的努力能左右的结局吗?  

阁主啊…为什么这场战斗跟你预言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这次任务对付的是这样不可企及的存在?你一开始就知道会是如此吗?还是你也完全没有料到眼前的景象呢?  

朱雀法相与巨龙法相在空中用最原始的方式,像两只蛮兽一般撕打,不断用利爪、巨喙与身躯攻击着对方,它们时而追逐着钻入云层,时而纠缠着一起向下坠落。  

朱雀法相在物理攻击之外,还配合使用南明离火等火焰法术,同时身法也更为灵动,逐渐在战斗中占据了上风。而这只银色巨龙法相,虽然勇猛无比,却似乎因为刚刚诞生的缘故,行动还很僵硬,没过多久便在朱雀的凌厉攻击下出现了累累伤痕。  

不过这一切似乎已经跟地面上的这些凡人没了干系,他们只能默默地等待着这两个远古神灵分出胜负,然后接受这或生或死的命运。  

明王无力地瘫坐在地,没有表情,也没了言语。此刻的他已经明白,原来自己和所有的同伴都只是棋子罢了。  

如果阁主不是早就料到了如今的局面,他怎么会强调无论如何要施展出朱雀九离阵的最终式?而如今看来,要靠最终式召唤出的朱雀法相才能对付的敌人,又怎么可能是明王这帮人能够撼动的对手?  

也就是说,这次任务中,他们三十六人从一开始就只是阁主为了让事态走到这一步的工具,他们的生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所有的“鼓励”、“叮嘱”、“托付”,都只是大人哄骗孩子时用的蜜糖而已…  

众人各怀心事地枯坐了一会,明王身后的老乔突然打破了沉寂。  

“不太对劲啊…你们看。”  

还有什么好看的,看了又能如何?明王听着,并未搭理。  

但其他几个真武境同伴,却忍不住凑到老乔身边,一齐朝着高空看去。  

“确实有点不对劲…我怎么觉得,朱雀法相开始落入下风了?”  

听到这个,明王也不禁好奇地仰头望去。  

那遥远的夜空中,一红一银两只巨兽仍在缠斗。但奇怪的是,原本应该受了不少伤,落入下风的银色巨龙此刻身体仍然雄壮完好。而原本占据上风的朱雀,此刻却火羽凌乱,身上有着不少伤口,正在费力地躲闪和防守,略显狼狈。  

明王不可置信地继续关注着,他凝神远眺,逐渐看出了一点端倪。  

那只银色巨龙根本不在乎朱雀的进攻,完全无视自己是否会受伤,只顾着撕咬和击打敌人,几乎是用一种同归于尽的打法在凶猛地对朱雀造成伤害。  

而它所有的伤口,都会在不断闪烁的银光中慢慢恢复,直到痊愈如初,简直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任何伤害一样。  

原来这就是它的依仗,那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  

“那个银光,那种感觉…就像是…”  

明王看着眼前的银色巨龙,记忆深处渐渐浮现了那个许久不曾被人提及的传说,那个每一位灵武境武者都曾憧憬过的存在。  

“什么?明王大哥,像是什么?”  

“像是…传说中已经失传很久的‘阳源气’。”  

“‘阳源气’…那个‘阳源气’?你是说,那只银色巨龙是由阳系源气创生的法相!?”对此也略有耳闻的青玄惊呼道。  

明王脸色阴沉,没有答话。  

源气,是来自天地与众生本源的灵气,是世间最原始、最纯粹的能量。当武者修炼到真武境圆满,体内的真气充盈,便能够在人体内的一百零八个穴道之间形成生生不息的“小周天运转”。  

这时,武者自身的力量已达极限,再无法突破肉体先天的瓶颈。于是,追求不断超越、不断突破的武者们便开始研究通过吐纳之法,将自身真气释放到天地间,试图与天地间广袤无限的自然真气进行融合,从而利用那取之不尽的天地真气,这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周天运转”。  

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