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七种源气(2/3)
,武道之途上的每一小步突破,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尝试“大周天运转”的过程中,无数武者因为控制不好与天地融合真气的尺度而陨落了,或因为释放太多真气导致气竭而亡,或因为吸收太多真气导致爆体而亡。
漫长的岁月中,总有那万中无一的天才与幸运儿,成功突破并活了下来。他们不仅实现了“大周天运转”对天地真气的吐纳利用,更发现了天地真气的奥秘,也就是“七种源气”的存在。
天地源气,有数类之,五行与阴阳合而为七。
在这其中,阴阳源气虽与五行源气并称,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五行源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的本源力量,武者可观、可触、可感。而阴阳源气,对应的是生、死两者那神秘莫测的本源力量,看不见、摸不着、道不明。
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感悟到阴阳源气的武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又处于怎样的机缘之中。在武者世界代代相传的故事里,所有能够达到灵武境并修习阴阳源术的人,都只能依靠自己,即便你有一个天底下最好的老师,他能教你的也只有一个字——
除了靠自己去感悟,别无他法。
自三千年前天碑学院开创新的文字、历法以来,俗世武林史书中对阴阳源术的记载只有一鳞半爪。而世外那些传承更为古老的宗门,同样也没有多少详实的记载。整个九州武道界对阴阳源术的公认只有两点:一、极为神秘;二、极其强大。
古有诗云:
武道峥嵘谁称雄?
源法五行参天峰。
踏破穹苍无尽路,
造化阴阳始神通。
不过,阴阳源术的神秘与强大,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首先,每一种源气与武者之间,存在着先天适配度的问题。每一个能够与天地源气相感应的武者,都是天赋极佳的幸运儿。但如果说能够适配五行源气的武者是千中选一,那么能够适配阴阳源气的武者,则十万人里也不见得能出一个,他们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然而福兮祸所依,找到一个天选之子固然令人艳羡,但万一找不到呢?或者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夭折了呢?对一个流派、一个宗门而言,把门派传承的希望只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赌博行为。
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出现过有惊才绝艳的先辈开创了阴阳源术的宗门,却因为后继无人而断了传承的悲剧。也出现过有万里挑一的天才苗子,却因为缺乏引路人、缺乏宗门传承,最终蹉跎一生止步于真武境的窘境。
过去曾有人玩笑说,若你看见一个步履繁忙、行色匆匆的高手一闪而过,他大概率是阴阳源术武者,因为他们在寻找自己传人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世外七福地”中的“开阳山”与“摇光山”二宗。他们立宗创派之初,分别以阳源术和阴源术为根基底蕴,是当时最强大的世外修行宗门。二宗纵横世间,风光无限,俾睨天下,无人敢撄其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宗均遭遇了后继无人,传承几近断绝的尴尬处境。只短短数百年时间,就因为实在找不到可以修行本门源术的弟子,这两处福地被迫开始转修其他五宗的五行源术。最近一千年来,二宗更是彻底没落,再也没有出过任何一名可以修行本门阴阳源术的传人了。而那个曾经汇集七种源术、七派争鸣的盛事——“七峰剑会”,也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五峰剑会”。
所以当那条银色巨龙甫一出现在明王众人面前时,谁也没有想过它会是由阳源气构筑的法相。
但看着它与朱雀法相战斗时那种夸张的自愈能力,以及这种洋溢着磅礴生命力的银色光辉,确实与典籍中记载的阳源术有九分相似。
“不对啊!这条巨龙,不是楚沐云死而复生后变成的吗?那个相貌,简直一模一样,但楚沐云明明修炼的是天枢山的金系源术啊!”
对于青玄指出的这一点显而易见的矛盾,明王也陷入了沉思。
“不错…你说的没错。”
明王沉吟着,再度凝视那个与朱雀法相鏖战的银龙。
“除非,这个怪物根本不是楚沐云,或者说,原本的楚沐云已经不在了,这只是个夺舍重生的邪物。”
青玄再次补充道。
明王没有接话,他在努力回忆着出发前阁主交代他的种种情报,无数信息碎片在他的脑海中飞快地卷起了一场风暴。
楚沐云、武道天才…八岁入天枢山、金系源术…朱雀九离阵、火克金…四圣预言、缚誓者…天碑学院、不留活口…若死而复生、则必须最终式、朱雀法相…阳源术…
渐渐,有什么东西的碎片在明王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想要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青玄,楚沐云的情报里,他幼年拜入天枢山习武是自己去寻找的天枢山还是天枢山主动找到的他?”
明王冷不丁地问出了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
“呃…根据情报,应该是天枢山的掌门洞玄真人亲自下山收他为徒的吧。大哥你突然问这个干嘛?”
青玄被问的一头雾水。
八岁…
天枢山…
洞玄真人…
明王的脑中一道灵光闪过,突然浮现出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猜想,饶是心性沉稳如他,也被自己这个大胆的猜想吓了一跳!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
漫长的岁月中,总有那万中无一的天才与幸运儿,成功突破并活了下来。他们不仅实现了“大周天运转”对天地真气的吐纳利用,更发现了天地真气的奥秘,也就是“七种源气”的存在。
天地源气,有数类之,五行与阴阳合而为七。
在这其中,阴阳源气虽与五行源气并称,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五行源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的本源力量,武者可观、可触、可感。而阴阳源气,对应的是生、死两者那神秘莫测的本源力量,看不见、摸不着、道不明。
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感悟到阴阳源气的武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又处于怎样的机缘之中。在武者世界代代相传的故事里,所有能够达到灵武境并修习阴阳源术的人,都只能依靠自己,即便你有一个天底下最好的老师,他能教你的也只有一个字——
除了靠自己去感悟,别无他法。
自三千年前天碑学院开创新的文字、历法以来,俗世武林史书中对阴阳源术的记载只有一鳞半爪。而世外那些传承更为古老的宗门,同样也没有多少详实的记载。整个九州武道界对阴阳源术的公认只有两点:一、极为神秘;二、极其强大。
古有诗云:
武道峥嵘谁称雄?
源法五行参天峰。
踏破穹苍无尽路,
造化阴阳始神通。
不过,阴阳源术的神秘与强大,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首先,每一种源气与武者之间,存在着先天适配度的问题。每一个能够与天地源气相感应的武者,都是天赋极佳的幸运儿。但如果说能够适配五行源气的武者是千中选一,那么能够适配阴阳源气的武者,则十万人里也不见得能出一个,他们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然而福兮祸所依,找到一个天选之子固然令人艳羡,但万一找不到呢?或者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夭折了呢?对一个流派、一个宗门而言,把门派传承的希望只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赌博行为。
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出现过有惊才绝艳的先辈开创了阴阳源术的宗门,却因为后继无人而断了传承的悲剧。也出现过有万里挑一的天才苗子,却因为缺乏引路人、缺乏宗门传承,最终蹉跎一生止步于真武境的窘境。
过去曾有人玩笑说,若你看见一个步履繁忙、行色匆匆的高手一闪而过,他大概率是阴阳源术武者,因为他们在寻找自己传人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世外七福地”中的“开阳山”与“摇光山”二宗。他们立宗创派之初,分别以阳源术和阴源术为根基底蕴,是当时最强大的世外修行宗门。二宗纵横世间,风光无限,俾睨天下,无人敢撄其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宗均遭遇了后继无人,传承几近断绝的尴尬处境。只短短数百年时间,就因为实在找不到可以修行本门源术的弟子,这两处福地被迫开始转修其他五宗的五行源术。最近一千年来,二宗更是彻底没落,再也没有出过任何一名可以修行本门阴阳源术的传人了。而那个曾经汇集七种源术、七派争鸣的盛事——“七峰剑会”,也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五峰剑会”。
所以当那条银色巨龙甫一出现在明王众人面前时,谁也没有想过它会是由阳源气构筑的法相。
但看着它与朱雀法相战斗时那种夸张的自愈能力,以及这种洋溢着磅礴生命力的银色光辉,确实与典籍中记载的阳源术有九分相似。
“不对啊!这条巨龙,不是楚沐云死而复生后变成的吗?那个相貌,简直一模一样,但楚沐云明明修炼的是天枢山的金系源术啊!”
对于青玄指出的这一点显而易见的矛盾,明王也陷入了沉思。
“不错…你说的没错。”
明王沉吟着,再度凝视那个与朱雀法相鏖战的银龙。
“除非,这个怪物根本不是楚沐云,或者说,原本的楚沐云已经不在了,这只是个夺舍重生的邪物。”
青玄再次补充道。
明王没有接话,他在努力回忆着出发前阁主交代他的种种情报,无数信息碎片在他的脑海中飞快地卷起了一场风暴。
楚沐云、武道天才…八岁入天枢山、金系源术…朱雀九离阵、火克金…四圣预言、缚誓者…天碑学院、不留活口…若死而复生、则必须最终式、朱雀法相…阳源术…
渐渐,有什么东西的碎片在明王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想要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青玄,楚沐云的情报里,他幼年拜入天枢山习武是自己去寻找的天枢山还是天枢山主动找到的他?”
明王冷不丁地问出了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
“呃…根据情报,应该是天枢山的掌门洞玄真人亲自下山收他为徒的吧。大哥你突然问这个干嘛?”
青玄被问的一头雾水。
八岁…
天枢山…
洞玄真人…
明王的脑中一道灵光闪过,突然浮现出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猜想,饶是心性沉稳如他,也被自己这个大胆的猜想吓了一跳!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