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云龙之诘(3/3)
九龙山脉上流下的众多支流共同孕育出了水系丰富、土地肥沃的一州十郡“天府之地”。
圣亲王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令人痛心的回忆,他俊美的脸庞因为眉头紧蹙而显得增加了一股阳刚之美。圣亲王顿了顿,之后进一步提高了音量,加重了语气说道:
“面对如此频繁而又有规律的卧龙江水患,为何我大楚建国数百年来,诸位先帝以及他们治下的八郡官府却未能有效防治?为何,会直到本王当年游历至青州时才能机缘巧合解决这早该有人解决的水患?为何,学院数百年来层出的贤士、大仁未能如孤当年一般献上治水之策?”
圣亲王殿下的三个“为何”,振聋发聩,回荡于大殿之中。尤其是最后一个“为何”,很显然意有所指,虽然从他柔和、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什么,但在座所有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隐隐的责备之意。
是啊…为何呢?徐林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不过徐林却没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整个大殿此刻针落可闻,沉寂到可怕。
徐林是青州人,徐家在徐林父亲这辈之前一直生活在青州北部的昌宁郡,虽然他老家距离卧龙江沿岸的青州长芦、东圩、望江、海门四郡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同为青州人的他依然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们时常说起卧龙江的水患。
徐林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在昭武元年、昭武九年和昭武二十一年的夏秋季,卧龙江都发生过水患,尤其昭武二十一年的大洪水,导致南方沿江四郡的灾民甚至逃难到了数千里外的昌宁郡,徐父当时还主持安置了好几百人。
诚如圣亲王殿下所言,如此有规律且具有破坏性的水患,为什么数百年来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呢?虽说圣亲王当年创造的“安民渠法”有很多巧妙之处,但其关键的核心思路还是改原先的高筑堤、广修坝为疏浚河道、泄洪入湖,这种治水策略在现在的徐林看来,也并不是人力不能及的天赋奇略。
也许徐林这辈子是想不到这种方法了,但不至于几百年下来,整个九州、朝廷与学院都没有奇才、大才想到这个方法吧?
听完圣亲王的一番话,梁喻院首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同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石阶第一排正中的几位老者,不过他们的脸色与院首并不相同,不是阴沉,更像是心里憋了一股愤懑之情。
其余的学院诸人是什么表情?徐林不知道,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因略感羞愧而低下了头,所以他也不知道大殿中绝大多数的学子其实与他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大殿内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会,梁喻院首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
“殿下方才所言之事,个中因由,待晚间老朽单独…”
圣亲王微一抬手,打断了院首的话。
“梁院首不必多言,本王此次前来也并非为了诘问学院这些陈年旧事。孤今日能将当初的疑惑与贵院诸位道明,自然是因为孤已对这其中的各种缘由与利害知道的相对清楚了。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孤已有了自己的决断。往事已矣,孤分享这些不为人知的经历,示君以诚,为的是能与学院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圣亲王顿了顿,用真挚的目光注视着梁喻院首,重新恢复了那柔和的声音。
“创造一个能够造福九州百姓的将来。”
圣亲王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令人痛心的回忆,他俊美的脸庞因为眉头紧蹙而显得增加了一股阳刚之美。圣亲王顿了顿,之后进一步提高了音量,加重了语气说道:
“面对如此频繁而又有规律的卧龙江水患,为何我大楚建国数百年来,诸位先帝以及他们治下的八郡官府却未能有效防治?为何,会直到本王当年游历至青州时才能机缘巧合解决这早该有人解决的水患?为何,学院数百年来层出的贤士、大仁未能如孤当年一般献上治水之策?”
圣亲王殿下的三个“为何”,振聋发聩,回荡于大殿之中。尤其是最后一个“为何”,很显然意有所指,虽然从他柔和、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什么,但在座所有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隐隐的责备之意。
是啊…为何呢?徐林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不过徐林却没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整个大殿此刻针落可闻,沉寂到可怕。
徐林是青州人,徐家在徐林父亲这辈之前一直生活在青州北部的昌宁郡,虽然他老家距离卧龙江沿岸的青州长芦、东圩、望江、海门四郡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同为青州人的他依然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们时常说起卧龙江的水患。
徐林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在昭武元年、昭武九年和昭武二十一年的夏秋季,卧龙江都发生过水患,尤其昭武二十一年的大洪水,导致南方沿江四郡的灾民甚至逃难到了数千里外的昌宁郡,徐父当时还主持安置了好几百人。
诚如圣亲王殿下所言,如此有规律且具有破坏性的水患,为什么数百年来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呢?虽说圣亲王当年创造的“安民渠法”有很多巧妙之处,但其关键的核心思路还是改原先的高筑堤、广修坝为疏浚河道、泄洪入湖,这种治水策略在现在的徐林看来,也并不是人力不能及的天赋奇略。
也许徐林这辈子是想不到这种方法了,但不至于几百年下来,整个九州、朝廷与学院都没有奇才、大才想到这个方法吧?
听完圣亲王的一番话,梁喻院首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同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石阶第一排正中的几位老者,不过他们的脸色与院首并不相同,不是阴沉,更像是心里憋了一股愤懑之情。
其余的学院诸人是什么表情?徐林不知道,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因略感羞愧而低下了头,所以他也不知道大殿中绝大多数的学子其实与他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大殿内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会,梁喻院首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
“殿下方才所言之事,个中因由,待晚间老朽单独…”
圣亲王微一抬手,打断了院首的话。
“梁院首不必多言,本王此次前来也并非为了诘问学院这些陈年旧事。孤今日能将当初的疑惑与贵院诸位道明,自然是因为孤已对这其中的各种缘由与利害知道的相对清楚了。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孤已有了自己的决断。往事已矣,孤分享这些不为人知的经历,示君以诚,为的是能与学院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圣亲王顿了顿,用真挚的目光注视着梁喻院首,重新恢复了那柔和的声音。
“创造一个能够造福九州百姓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