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云龙之诘(2/3)
在梅兰镇上听着酒肆说书人和青楼艺伎的讲述,都会沉醉其中,内心对圣亲王的憧憬与崇拜与日俱增,心心念念地想着哪天能够真的见上他一面就好了。今天得偿所愿,简直就像是做梦一般。其实又岂止是徐林呢,九州大地上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对圣亲王这样的至人、圣人、神人产生由衷的景仰吧。
“丛安、丛安…徐丛安。”
徐林的思绪被身旁的轻声呼唤打断,他仍有些恍惚地转头看向江源,对方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
“丛安,你怎么了?没事吧?”
江源轻声地询问道,略显疑惑地盯着徐林的脸。
我怎么了?我没怎么啊…徐林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冰冰凉的湿润触感。
咦?我…我哭了?
徐林迅速地用袖子擦了擦脸,看着袖子上的水渍,果然是流泪了。徐林假装若无其事地朝江源尬笑一下,说道:“没事,没事。我能有什么事,可…可能是起得太早犯困。”
“哦…没事就好。”
江源顿了顿,欲言又止,不再关注徐林,专心地继续聆听殿中圣亲王与院首大人的对谈。
就在徐林刚刚晃神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圣亲王与院首已经切入了此次专程造访的正题了。
圣亲王以温柔悦耳的声音对院首解释自己来访的原因:
“本王冒昧来访,实有要事与贵院相商。原本于礼,应在先前书信中说明事由,但怎奈此事事关重大,孤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亲自登门,才足以表达对贵院的尊重。”
“殿下何须如此客气,且不论我院世受皇恩,本应图报,仅尊驾莅临本院,已是我等幸事。更何况殿下在前书中承诺愿在我院驻驾,为我院授业解惑,受殿下如此大恩,我院岂能不结草衔环以报之乎?”
梁院首一番话说完,身后的数百学子以及第一排的教授瞬间骚动起来,只有石阶第一排的六个墨衣长者面色坦然,并无波动,显然早已知晓此事,果然圣亲王的到访,院首会七人应该早就商议沟通过多次了。在当前这样庄重严肃的场合下,学子们仍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可见梁院首这番话里所蕴含的信息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院首在全院学子面前公开用“授业解惑”这种说法来形容他与圣亲王殿下之前在书信中的约定,可见在院首心中,圣亲王已经是“师者”的地位。连院首都如此,那么整个学院又有谁能够不在圣亲王殿下面前自称一声“学生”呢。
不过相比院首在态度上的表达,在场人更加激动的原因还是圣亲王居然要在学院为大家授业解惑,也就是解答学院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世人皆知,天碑学院是天下研究天衍录的中心,院首及一众教授自然是研究天衍录专家中的专家,如果他们对于典籍中的内容会产生疑惑,那必然是极为晦涩和深奥的问题。圣亲王的确是除创院圣人外,精通天衍录的古今第一人,但对同一段内容,是记住、看懂还是拥有自己的理解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到解惑,院首会这帮老学究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率先提问,然后再是一众教授,最后如果圣亲王心情好,恐怕也能轮到普通学子。那么,院首他们到底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圣亲王真的能够解答院首、执事和教授们所提出的问题吗?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答呢?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够跟圣亲王面对面坐而论道,这种恐怕千年都修不来的绝佳机会,如何不让人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呢?
“咳——咳——”
眼看身后的骚动愈演愈烈,院首连忙轻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身后石阶上的声响渐息,整个大殿又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安静肃穆。
圣亲王微微笑了笑,趁噪音平息的空档,给两人身前的茶杯里倒上还冒着热气的清茶,并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人同时举杯,浅尝一口,然后又同时放下茶杯。简单思虑了一会,圣亲王开口:
“梁院首,不知可否让本王在说正事之前,与在座的诸位帝国栋梁之材分享一点孤昔年游历时所获的心得见闻。”
“求之不得。”
院首欣然颔首。
得到应允后,圣亲王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散去,他一脸正色地扫视了院首身后数百学子一圈,随后视线又落回眼前的老者身上。圣亲王刻意提高了音量,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清晰地传遍整座大殿:
“梁院首,以及在座诸位应该知晓,当年孤在青州治理卧龙江水患之事。”
院首点了点头。
“当年平息水患之后,本王始终有几处疑惑想不通。于是孤带着问题,翻阅皇家史册,发现在孤治理水患之前,卧龙江差不多每十年必泛滥一次,且每约一甲子必有一次大汛,甚至两百余年前,我朝宣帝时,出现过不亚于昭武二十一年的大型洪涝天灾。”
“据史册记载,当年卧龙江的汛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同样导致沿岸八郡受灾近五十万户百姓。洪水冲垮城镇、淹没农田、传播疫病,造成百姓死伤无数,后续更是引发饥荒和大疫,让灾区八郡的民生用了整整三十年才恢复到水灾前的状况…”
卧龙江,是发源于大陆西北高原天幕山脉,然后贯穿整个九州大陆东流入海的巨河,它彷如一条真正的水龙,自西向东击穿了中州环形山脉,然后在中州内部陡然收窄了河道,与外围
“丛安、丛安…徐丛安。”
徐林的思绪被身旁的轻声呼唤打断,他仍有些恍惚地转头看向江源,对方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
“丛安,你怎么了?没事吧?”
江源轻声地询问道,略显疑惑地盯着徐林的脸。
我怎么了?我没怎么啊…徐林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冰冰凉的湿润触感。
咦?我…我哭了?
徐林迅速地用袖子擦了擦脸,看着袖子上的水渍,果然是流泪了。徐林假装若无其事地朝江源尬笑一下,说道:“没事,没事。我能有什么事,可…可能是起得太早犯困。”
“哦…没事就好。”
江源顿了顿,欲言又止,不再关注徐林,专心地继续聆听殿中圣亲王与院首大人的对谈。
就在徐林刚刚晃神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圣亲王与院首已经切入了此次专程造访的正题了。
圣亲王以温柔悦耳的声音对院首解释自己来访的原因:
“本王冒昧来访,实有要事与贵院相商。原本于礼,应在先前书信中说明事由,但怎奈此事事关重大,孤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亲自登门,才足以表达对贵院的尊重。”
“殿下何须如此客气,且不论我院世受皇恩,本应图报,仅尊驾莅临本院,已是我等幸事。更何况殿下在前书中承诺愿在我院驻驾,为我院授业解惑,受殿下如此大恩,我院岂能不结草衔环以报之乎?”
梁院首一番话说完,身后的数百学子以及第一排的教授瞬间骚动起来,只有石阶第一排的六个墨衣长者面色坦然,并无波动,显然早已知晓此事,果然圣亲王的到访,院首会七人应该早就商议沟通过多次了。在当前这样庄重严肃的场合下,学子们仍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可见梁院首这番话里所蕴含的信息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院首在全院学子面前公开用“授业解惑”这种说法来形容他与圣亲王殿下之前在书信中的约定,可见在院首心中,圣亲王已经是“师者”的地位。连院首都如此,那么整个学院又有谁能够不在圣亲王殿下面前自称一声“学生”呢。
不过相比院首在态度上的表达,在场人更加激动的原因还是圣亲王居然要在学院为大家授业解惑,也就是解答学院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世人皆知,天碑学院是天下研究天衍录的中心,院首及一众教授自然是研究天衍录专家中的专家,如果他们对于典籍中的内容会产生疑惑,那必然是极为晦涩和深奥的问题。圣亲王的确是除创院圣人外,精通天衍录的古今第一人,但对同一段内容,是记住、看懂还是拥有自己的理解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到解惑,院首会这帮老学究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率先提问,然后再是一众教授,最后如果圣亲王心情好,恐怕也能轮到普通学子。那么,院首他们到底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圣亲王真的能够解答院首、执事和教授们所提出的问题吗?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答呢?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够跟圣亲王面对面坐而论道,这种恐怕千年都修不来的绝佳机会,如何不让人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呢?
“咳——咳——”
眼看身后的骚动愈演愈烈,院首连忙轻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身后石阶上的声响渐息,整个大殿又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安静肃穆。
圣亲王微微笑了笑,趁噪音平息的空档,给两人身前的茶杯里倒上还冒着热气的清茶,并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人同时举杯,浅尝一口,然后又同时放下茶杯。简单思虑了一会,圣亲王开口:
“梁院首,不知可否让本王在说正事之前,与在座的诸位帝国栋梁之材分享一点孤昔年游历时所获的心得见闻。”
“求之不得。”
院首欣然颔首。
得到应允后,圣亲王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散去,他一脸正色地扫视了院首身后数百学子一圈,随后视线又落回眼前的老者身上。圣亲王刻意提高了音量,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清晰地传遍整座大殿:
“梁院首,以及在座诸位应该知晓,当年孤在青州治理卧龙江水患之事。”
院首点了点头。
“当年平息水患之后,本王始终有几处疑惑想不通。于是孤带着问题,翻阅皇家史册,发现在孤治理水患之前,卧龙江差不多每十年必泛滥一次,且每约一甲子必有一次大汛,甚至两百余年前,我朝宣帝时,出现过不亚于昭武二十一年的大型洪涝天灾。”
“据史册记载,当年卧龙江的汛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同样导致沿岸八郡受灾近五十万户百姓。洪水冲垮城镇、淹没农田、传播疫病,造成百姓死伤无数,后续更是引发饥荒和大疫,让灾区八郡的民生用了整整三十年才恢复到水灾前的状况…”
卧龙江,是发源于大陆西北高原天幕山脉,然后贯穿整个九州大陆东流入海的巨河,它彷如一条真正的水龙,自西向东击穿了中州环形山脉,然后在中州内部陡然收窄了河道,与外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