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碑学院(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林穿好学院统一制式的冬袍,前往寝房后院洗漱。  

“阿嚏——”  

一路上徐林打了几个喷嚏,看来是真的受寒了。  

体质已经虚弱到这种地步了吗?徐林暗自揣度。他的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恐怕自己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走了几步,徐林的身子暖和起来,这完全得益于身上这件深青色以素白描边的学士袍。  

这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冬袍,虽说在天碑学院是人手一件,但朴素的外表下,却蕴藏着惊人的价值。  

如果细心地拆解这件学士袍,会发现它由三层密缝织造的工艺制成。  

最外层材料是产自西域永州的长绒棉所织的布料,长绒棉这种珍稀的植物只生长在常年光照条件极佳的地区。苛刻的生长条件带来了极少的产量与极高的棉花品质,因此长绒棉织物在整个九州也只有少数世家大族和超级富贾才用的起。  

袍子中层缝入的天然鹅绒,亦是通过精挑细选的鹅颈绒,如徐林这样五尺三寸中等身材的用量,也需要将近一百只成年白鹅才能收集足数。  

里层内衬则是来自南域越州的雪蚕丝纺织绸缎,这种绸缎不仅材料珍稀,更可贵的是它的工艺。当地经过多年培训的纺娘将缫取的珍贵雪蚕丝反复精炼,直到完全去除生丝中的杂质,达到晶莹剔透、隐有丝鸣的地步,再加入越州特产的药材浸泡处理后,才能进行纺织。  

这样制成的绸缎至轻至柔至韧,若制成夏衣,穿在身上仿如无物,清爽无比;若用作冬衣里衬,则在柔软舒适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贴合人体,让人在行动时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穿上厚衣时的阻滞感。  

这样一件“普通”的学士袍,却是集合了千年纺织技艺的智慧结晶,更是彰显一个疆域广阔的强盛帝国其财富实力的瑰宝。  

从某种程度上说,天碑学院的生活物质条件甚至可以与皇室相当。他们绝大部分的生活物资,也都是由历代皇室直接调拨、安排。  

洗漱完毕,徐林回到屋内自己的桌案旁,坐在铜镜前,镜中映出一张枯槁消瘦且无甚血色的少年脸庞。其实若不是因为气色的原因,徐林本应算得上是俊俏,毕竟他母亲也曾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清丽美人,但现在无论谁看到他,都会觉得他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看着镜中的自己,徐林淡淡一笑,喃喃自语着:  

“或许短命也有好处,至少不用像大哥那般被母亲催着娶妻生子,也不用变成父亲那般的迂腐老叟。只是可惜,看不到薇儿妹妹穿嫁衣的那天,也看不到…”  

一时间,徐林脑中竟闪过许多张脸,父母、兄妹、同窗、儿时的玩伴,还有那个青梅竹马,不知是否仍在家乡等自己的姑娘…  

大家应该都还会一直好好活下去吧,虽然自己大概是看不到了。  

徐林那自以为古井无波的心境,又轻轻地激起了一点波澜。  

时间紧迫,来不及感怀,徐林快速用清水抹了一把脸,重新换上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一边走出房门,一边轻轻地哼唱着:  

“几度露华深重,一帘楼阁春风。广寒映卧龙,谁忆水月光中。如梦,如梦,觉来悠悠长空。”  

徐林最爱的这首词曲,是他从天碑山脚下梅兰镇里的青楼中学来的。  

梅兰镇,一个与天碑学院同时诞生的城镇,它与学院的起源息息相关…  

相传,三千年前学院的创始圣人原是当时一位身份显贵之人。一日他梦中受天道感召,来到岚州找到了一座当时还没有命名的奇伟巨山。  

经过一番艰辛攀登,圣人在山顶发现了一片上古碑林。碑林中有数以千计来历不明的巨型石碑,上面刻有当世人无法辨认的奇怪图案,瑰丽宏伟,神异非凡。  

圣人根据梦中的天道启示,结合彼时的人类文字,创出了一套“古译法”。通过这个方法,找到了人类文字与上古碑文图案间的关联,终于能够翻译上古石碑中的内容。  

一段时间后,圣人发现,上古碑林的碑文里竟是一座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里面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万物博记、农工技法、医卜术数等等,甚至还有教导人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与治军用兵之法。  

碑文中所记载的技术、工艺与思想都是圣人闻所未闻的,并且其先进程度远超当时的文明水平,如果能够善用,将大大提升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  

于是,圣人认为这石碑林是上苍恩赐的“天书”,故将此巨山命名为“天碑山”,将山顶的上古石碑林命名为“天碑林”。  

此后的岁月里,圣人与其追随者在天碑山上创立并兴修了“天碑学院”,专门挑选拥有绝佳悟性的人收为弟子,教导他们学习天碑林知识,传授他们古译法,带领他们一同参悟、翻译碑文。  

圣人临终前,与弟子们一同将毕生所学分门别类,编撰成书,终于著成了一套惊世骇俗且包罗万象的丛书——天衍录。  

天衍录全书以“经纬”与“治世”为两大主题,分为上卷“经纬”三篇:天、地、人和下卷“治世”六篇:农、工、商、兵、医、艺。  

在成书的过程中,许多憧憬着天碑学院却因资质不足而无法加入的人,逐渐汇集在天碑山脚下生活,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小型城镇。  

这个小城镇取“梅兰,君子之友”的寓意,命名为“梅兰镇”。  

梅兰镇依托天碑学院,经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