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零章 圣魔(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凡中仙,祖上神…”  

若说前面八尊谙一连串的道法、自然、圆满表现,魔祖亦没能第一时间看透所有。  

毕竟,在祂对于大道的理解中,即便八尊谙不炼灵,走的是剑祖之路,还能有所超脱。  

怎么说,也没人能一步归零才对?  

“明辨我,则大道化。”  

这是圣神大陆亘古不变的定律。  

也是当年圣祖封神称祖前,遇到的第一个瓶颈。  

圣神大陆绝大部分地方的道法高度,于天境的完美道法而言,只得十分之八。  

所以正常修道,是无法企及十分之九的超道化的。  

没法十分之九,自然也无法趋近代表圆满的十成十,也即封神称祖。  

因而,大道化、超道化、封神称祖,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顺序,是正常修道者该去走的路。  

明辨我,却卡在了第一步前。  

毕竟辨完大道化后,自我归于天地,如花未央般都同化进“道”里了。  

固然与天同寿,也与死无益,无法再飞升天境了。  

何解?  

祖神之下,无法理解。  

纵使圣帝,悟不破就是悟不破,毕生也就卡在这一步了。  

这世界却不乏天才,至少十祖都找到了破解之法,圣祖当然更是第一个。  

祂被这一步卡住不久,便通悟此节:  

“天地道法,绝非永恒不变。”  

“唯一不变之道,只有变之一道。”  

“道与我同,则我非永恒不变,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那么明辨我,圣祖便找到了最完美的解。  

即接受过去之我,明辨当下之我,尊重未来之我的所有变数,此先不辨。  

圣祖,于是道成!  

祂将明辨我,划分成了两步,即“明辨真我”,与“明辨假我”。  

明辨真我,代表将未来之我的所有变数,也全辨明了,这太费时费力,且并不可能。  

在圣神大陆亟需一个“神”作为领袖的艰苦危难时期,等祂辨明“未来之我”,一切终将逝去。  

明辨假我,其实并不假,过去、当下之我,确实也是我,只是暂时少了未来之我这一步罢了。  

藉此越过大道化这关,圣祖“明辨我”后,圣道超道化,很快封神称祖。  

当时走的捷径,弊端悄悄展现出来了。  

未来之我的不定数,一步步侵蚀,影响,改变当下之我、过去之我,而这恶化趋势,连祖神之境都无法控制。  

道已成,无有回头路。  

圣祖并不后悔当时选择,实际上祂当时也没有选择,只有那一条路。  

天资卓绝者,从不怨天尤人,按部就班有按部就班的修道方式,圣祖很快又找出了解:  

“以足够暂时凭定‘未来之我’的神物,遏住当下之我、过去之我,所有受影响后的畸变,留待时间,明辨未来之我,疗愈过去、当下之我。”  

“此物凡中觅无,应上天境求取,再契入圣神大陆,归并本真,让后世修道者都可以使用。”  

祖神命格,应运而生。  

圣祖,于是道成!  

祖神之境,稳定了许多年;未来之我,明辨了许多年,还是没有结果。  

圣祖意识到,或许自己的路走错了,但祂本就是第一个开荒者,无所谓错误与否。  

是机缘么?  

迷惘之际,梦见境外星空一人,自称“戏鹤大师”,言助修我,醒后得六戌之瓶。  

可梦中人自我紊乱,战力低微,该也是未来之我于当下之我的畸变影响所致。  

修道之路,切忌外求。  

求人之前,必先问己。  

圣祖,真别无他法了吗?其实不然。  

是时,九大祖树醒之有三,分别为神拜柳、大世槐、九祭桂,助力圣祖成道,而今已然无用。  

圣祖催醒祖树再三,分别为缔婴圣株、苍穹之树、菩提古木,这已够用。  

余下祖树之种有三,或能助力后世修道者,求出与自己封神称祖路的其他不同之解。  

内求开始。  

圣祖重走明辨我之路。  

“我”在菩提木下,放飞所有遐想,又在缔婴道果中见证了完美的平衡。  

圣祖动用了第二枚祖神命格。  

切下未来之我,以及当下、过去之我的一切畸变,包括紊乱的七情六欲,污浊的道心尘埃…  

自我圣道显“神”性,则未来之我与畸变之我,可与之对应,命名为“魔”。  

菩提木下悟道圣,缔婴结果魔终成。  

圣祖只留了本心清明,见证又一个“自我”的诞生,重构祖神境界之理念:  

“吾为圣祖,祂为魔祖,以此完善祖神之路,再分三境。”  

“一,明辨‘假我’,以祖神命格,率先凭住祖神之境。”  

“二,切分畸我,包括‘未来之我’、‘畸变之过去、当下之我’,辨明畸我之后,合二为一,明辨‘真我’。”  

“三,取出祖神命格两枚,真假之我互相凭定,以不变应万变,即缔婴道果之完美平衡,自此超脱。”  

菩提木下证出的道,是有七分成功可能性的,缔婴圣株更提前预见了结果的成功。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  

每个位面,一道天命。  

圣祖便是圣神大陆的天命,主动解分自我后,即主动解除天命。  

观魔祖成长,明辨我的过程中,天命落到了其他人身上,应运而生的天命之子,一而再,再而三。  

这是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