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零章 圣魔(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圣祖并未阻止。  

相反,渴望从其他天命之子身上,见证不同的道之解法。  

于是“神”的时代过去。  

神魔寻求平衡的漫长岁月里,陆陆续续,又诞生了不少祖神。  

天命率先落在了深海,从海国文明中,杀出了“龍”,即龙祖。  

时间出现紊乱,天命不再单一。  

圣祖看见了这等诡异,魔祖却失控了。  

魔欲成长太快,已经到无法遏制的地步,却没能明辨真我成功,因而“祂我”开始倾轧“自我”,完美的平衡解没找出来,相反圣祖一步步沦陷。  

天命,不在圣祖。  

变数,裂化剧增。  

“龍”一统海国文明,登陆上岸,“神”不得不迎战,哪怕状态低迷。  

第一次神战,将世界打退到了混沌时代,之后是第二战、第三战…第无数战。  

每一次战斗,都是在伤口上撒盐,圣祖“自我”被魔祖“祂我”倾轧愈发严重,最后到了无法翻身的地步。  

所幸天命裂变,似也是好事。  

人类文明,又诞生了数位祖神,击退了海国文明的“龍”。  

是时间真的紊乱了,还是自我彻底迷失了,圣祖俨然分不清。  

祂不知先后,看到了天命授于剑,见证了虚空族到来,又有蛮荒之人肉身成神。  

阴阳混乱,酆都鬼修苏醒灵智,彼此吞食,养出了灵魂之道的祖神。  

同一时间,有人对生命产生了好奇,弯腰尝起了天地自生的第一片苦涩的叶。  

“时间!”  

哪怕再混乱,天命再裂解,不可能同时诞生这么多位祖神。  

圣祖幡然醒悟之时,却不知何时、何地,有生灵已以空间、时间入道,走到了自己的前头去。  

祂已求出了更好的解,而在这过程中,自我因由迷失,什么都没见过,更得不到答案。  

“汝,当归矣!”  

秉承圣祖意志的魔祖,终于成长到了可以睥睨圣祖的高度。  

圣祖,已无力反抗。  

二合一开始,却和预想的有了出入。  

不以过去、当下之我为主导,而以未来之我、畸变之我为主导。  

魔祖,道成!  

二合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无中生有的开荒之路,更需要无数纪元去见证。  

“圣祖之源…”  

当魔祖意志吞下、消化圣祖的过程中,知晓了圣祖的后手。  

祂将纯粹的神性之力,提前分成了两份,存进了“我不辨明,万法不侵,圣道不灭,无从蚕食”的“源晶”之中。  

源晶,蕴含了纯粹的圣祖之力,将以代表正义的神性意志,指引五域众修重走圣祖之路。  

这指引之力,于虚成就了后世的炼灵时代,于实则藏在小至道纹初石,中至圣源晶石,大至任何蕴含无主圣力的圣果、圣药当中。  

若魔祖合道后,“明辨真我”成功,则去邪性,归正途,圣祖后手,根本不必启动。  

若魔祖失败,凡重修圣祖之道者,终末可觉醒圣祖意志,吞魔祖而重合道,归零圆满。  

魔祖当然没有明辨我成功。  

魔祖就是圣祖,知晓一切,当然也不会让圣祖成功。  

祂动不了源晶,却能指引任何一个修圣道的炼灵师。  

于是铸天梯,分上下,以五大圣帝世家分而治理圣神大陆;收圣奴,奴圣帝,阻断所有得以超脱自我的各代天骄之路。  

此乃后话。  

魔祖合道之后,尚未归一,抽离出祖神命格,在此期间,诸神时代已然降临。  

祂比圣祖瞧得更清的,是笃定了“时祖”的存在。  

天命不是裂变,而是各大时代,在时空之道的指引下,并线推进,像是有人在急寻归零圆满者。  

“时祖,归零!”  

能佐证这般猜想的,有太多。  

毕竟,当时时间之道掌控者,表现出来的能力,强了十祖其余各位太多。  

譬如术祖为十祖最后封神称祖者。  

剑祖分明又成于术祖前一时代,远后于圣祖时代之后,续接文明的龙祖时代。  

祂从未来,出现在了过去,就在合道期状态低迷的圣祖的见证下,与龙祖进行过不止一战,为何?  

祂也修时间之道,触碰到了时祖的存在,于自在飞升之前,去了一趟过往。  

还譬如圣祖看到,鬼祖于酆都崛起,练就神庭阴曹时,神农百草同时从叶草花石之间,窥破了生命之道。  

这是两个个体吗?  

不,祂们不是两个人,祂们是一个人。  

在圣魔合道期间,这对天骄也走上了“二合一”之路,并做出了和圣祖一样的选择,切分出了过去之我、畸变之我,将一,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  

却在触碰到“圣魔”之后,及时停了下来,没有继续下一步。  

剑祖东山树了剑麻,自在飞升时,以圣神大陆之山海,凭定了自我,去天境之上求二合一之路,失败了。  

龙祖也拼到了极限,在各般神战之后,兵败身死之前,血染祖树之种,浇灌龙杏,试图从世界本源之一的祖树中,得到合道之解,失败了。  

战祖肉身成神,封就一尊,却连二合一之道都看不出来,上寻无路,求不出“无极”之解,当然也失败了。  

虚空岛文明的虚空一族主宰,天祖,想要更进一步,魔祖合道成功出山了,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合一”,败天祖足以。  

惟一的变数,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