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朝会,帅师伐国和单身税(1/3)
动脑子?
这是动脑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嘛?
难道动动脑子就可以让荒芜的大漠长满粮食么?
实事求是的说,稽粥也希望住在硕大的城池之内,年复一年等待着粮食丰收,而不是每年都要考虑迁移,还要担心牛羊牲畜生病。
在草原,畜养动物的大规模疾病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灾难。
和中原的天灾一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不可承受之痛。
谁又不希望可以安居乐业呢?
农耕,远比畜牧要稳定的太多太多。
这些,是动脑子可以解决的么?
稽粥不认为如此,可是看着赵泗的面容,稽粥又总觉得太孙殿下一定有办法解决。
有心想问,却不知从何开口。
“匈奴人会好起来的…”赵泗笑着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当然,他话没有说完。
稽粥闻声躬身领命离去…
一时之间,倒是掀起了对海外风物的讨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短时间来看确实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威,更加方便君王的统治。
这倒算是意外之喜了,赵泗自己本人都没想到诸子百家光速的接受了地球说。
诸子百家都活着,其接受能力和思想活跃程度都处于历史的最高点。
于是,《科学与自然》发行许久之后,迎来了再一次的翻红。
当罢黜百家一家独大,学术思想成为定论形成垄断以后,所谓对错黑白就已经不重要了。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激烈竞争时期才是韭菜可以薅羊毛的时候,当竞争结束形成垄断,那韭菜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
阴阳家也算是出了一个大风头,作为大秦海外开扩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派,若论对海外最为了解的,莫过于阴阳家。
先天立于不败之地谁不想?
哪个聪明人又看不出来赵泗对于这些新思想理论知识的推崇?
一方面是为了求变,另一方面也是上行下效。
“去通知百官,三日之后,召开朝会,孤要议论出兵孔雀国之事!”赵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有强敌环绕在侧,才不至于故步自封。
其实放到学术思想上也是这么个道理。
诸子百家心理跟个明镜似的,墨家,阴阳家,农家,都货真价实的得到了好处。
更不能硬着头皮去推崇天圆地方…
再退一步说,学说都快灭亡了,还故步自封自然是死路一条。
甚至相应的一些新的知识,如日心说,公转,自转,乃至于目前墨家整理以及放出去的知识体系,如物理,化学等知识都被诸子百家迅速地消化接收。
这个时期的学术斗争可是很激烈的,如果不更新知识体系,到时候就是别人盯着你的漏洞穷追猛打了。
五谷园,兽苑,匠作局,航贸军府…
有这四个机构在,就代表墨家阴阳家农家白得了一个复活甲和根据地。
毕竟在此大争之世,落后就要挨打。
但是相应的也束缚了思想的活跃。
月亮上面的坑坑洼洼都能够看的一清二楚,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现在诸子百家虽然式微,但是到底还活着,当今的大秦也没有罢黜百家,因此学术界对于新知识的接纳程度以及思想活跃程度相当之高。
而生活在底层的匈奴人…同样如此…
于是什么大地是个球…海外航行的冒险,海外之国的风土人情等新鲜事物喧嚣一时,诸子百家被迫的接受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简而言之,百家争鸣,对君王的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好处是上限更高,思想推陈出新的速度更快,更容易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说到底,还是这個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璀璨,不是一言堂的时代。
等到匈奴人好起来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匈奴,将会彻彻底底成为大秦的牧场。
这个时候的思想,已经不是为了求真求理,而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了。
实证都摆在脸上了,总不能硬着头皮继续说天下只有小九州…
有竞争,才有进步…
而这些新鲜的事情一时之间成为了潮流。
但确确实实,也推动了诸子百家学术理论的更新迭代。
更不用说,这些舆论是赵泗推波助澜。
因为招贤令考题的更换,舆论被人为的导向孔雀国国主巨车王胆大妄为扣押大秦使者之上。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实在是不能颠倒黑白。
归根结底,真正的黔首不会在乎头上的统治者是谁,他们只想活着。
相应的关于海事海外等事的讨论也随之多了起来。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就是我不论如何也要保留诸子百家的理由啊…”赵泗作为始作俑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而一家独大,就是傻瓜式便携操作了…
至于隐患,其实两个模式都差不多大,甚至百家争鸣的隐患更大一些。
从一家一姓,从君王的角度上来看,一家独大更好。
从国家乃至于民族上来说,百家争鸣更好。
“若换成一家独大的时候,这些新思想被接受,哪怕是君王主动推动,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功夫和力气,而现在,却是百家主动求变。”赵泗笑了一下,在宫人的服侍之下整理了自己的衣服。
礼乐响起…
百官齐至…
赵泗在宫人的侍奉之下踏入大殿之内,坐定
这是动脑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嘛?
难道动动脑子就可以让荒芜的大漠长满粮食么?
实事求是的说,稽粥也希望住在硕大的城池之内,年复一年等待着粮食丰收,而不是每年都要考虑迁移,还要担心牛羊牲畜生病。
在草原,畜养动物的大规模疾病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灾难。
和中原的天灾一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不可承受之痛。
谁又不希望可以安居乐业呢?
农耕,远比畜牧要稳定的太多太多。
这些,是动脑子可以解决的么?
稽粥不认为如此,可是看着赵泗的面容,稽粥又总觉得太孙殿下一定有办法解决。
有心想问,却不知从何开口。
“匈奴人会好起来的…”赵泗笑着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当然,他话没有说完。
稽粥闻声躬身领命离去…
一时之间,倒是掀起了对海外风物的讨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短时间来看确实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威,更加方便君王的统治。
这倒算是意外之喜了,赵泗自己本人都没想到诸子百家光速的接受了地球说。
诸子百家都活着,其接受能力和思想活跃程度都处于历史的最高点。
于是,《科学与自然》发行许久之后,迎来了再一次的翻红。
当罢黜百家一家独大,学术思想成为定论形成垄断以后,所谓对错黑白就已经不重要了。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激烈竞争时期才是韭菜可以薅羊毛的时候,当竞争结束形成垄断,那韭菜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
阴阳家也算是出了一个大风头,作为大秦海外开扩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派,若论对海外最为了解的,莫过于阴阳家。
先天立于不败之地谁不想?
哪个聪明人又看不出来赵泗对于这些新思想理论知识的推崇?
一方面是为了求变,另一方面也是上行下效。
“去通知百官,三日之后,召开朝会,孤要议论出兵孔雀国之事!”赵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有强敌环绕在侧,才不至于故步自封。
其实放到学术思想上也是这么个道理。
诸子百家心理跟个明镜似的,墨家,阴阳家,农家,都货真价实的得到了好处。
更不能硬着头皮去推崇天圆地方…
再退一步说,学说都快灭亡了,还故步自封自然是死路一条。
甚至相应的一些新的知识,如日心说,公转,自转,乃至于目前墨家整理以及放出去的知识体系,如物理,化学等知识都被诸子百家迅速地消化接收。
这个时期的学术斗争可是很激烈的,如果不更新知识体系,到时候就是别人盯着你的漏洞穷追猛打了。
五谷园,兽苑,匠作局,航贸军府…
有这四个机构在,就代表墨家阴阳家农家白得了一个复活甲和根据地。
毕竟在此大争之世,落后就要挨打。
但是相应的也束缚了思想的活跃。
月亮上面的坑坑洼洼都能够看的一清二楚,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现在诸子百家虽然式微,但是到底还活着,当今的大秦也没有罢黜百家,因此学术界对于新知识的接纳程度以及思想活跃程度相当之高。
而生活在底层的匈奴人…同样如此…
于是什么大地是个球…海外航行的冒险,海外之国的风土人情等新鲜事物喧嚣一时,诸子百家被迫的接受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简而言之,百家争鸣,对君王的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好处是上限更高,思想推陈出新的速度更快,更容易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说到底,还是这個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璀璨,不是一言堂的时代。
等到匈奴人好起来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匈奴,将会彻彻底底成为大秦的牧场。
这个时候的思想,已经不是为了求真求理,而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了。
实证都摆在脸上了,总不能硬着头皮继续说天下只有小九州…
有竞争,才有进步…
而这些新鲜的事情一时之间成为了潮流。
但确确实实,也推动了诸子百家学术理论的更新迭代。
更不用说,这些舆论是赵泗推波助澜。
因为招贤令考题的更换,舆论被人为的导向孔雀国国主巨车王胆大妄为扣押大秦使者之上。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实在是不能颠倒黑白。
归根结底,真正的黔首不会在乎头上的统治者是谁,他们只想活着。
相应的关于海事海外等事的讨论也随之多了起来。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就是我不论如何也要保留诸子百家的理由啊…”赵泗作为始作俑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而一家独大,就是傻瓜式便携操作了…
至于隐患,其实两个模式都差不多大,甚至百家争鸣的隐患更大一些。
从一家一姓,从君王的角度上来看,一家独大更好。
从国家乃至于民族上来说,百家争鸣更好。
“若换成一家独大的时候,这些新思想被接受,哪怕是君王主动推动,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功夫和力气,而现在,却是百家主动求变。”赵泗笑了一下,在宫人的服侍之下整理了自己的衣服。
礼乐响起…
百官齐至…
赵泗在宫人的侍奉之下踏入大殿之内,坐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