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朝会,帅师伐国和单身税(2/3)
以后,冕旒轻动。
到底是没经历过太多大场面,行走坐卧,赵泗还是不如始皇帝来的镇定。
君主落定,礼乐响起,百官整齐一致的躬身行礼。
“诸卿请起…”赵泗震臂,诸卿各自站定。
“先前孤派遣使者出使孔雀国,以求签订盟约,互通有无,开放贸易,行互利互惠之事,巨车王却擅自扣押我大秦使者,迄今为止,大秦使者,生死未卜,消息难料,今日,便是将这件事拿出来于诸卿议一议。
该如何应对?是战是和?诸卿凡有言皆可谏。”
赵泗沉声开口…
因为这段时间的舆论发酵,再加上大朝会是提前三天通知的,虽然孔雀国于大秦远隔万里,但是提前做过功课的群臣自然也不陌生。
“蕞尔小邦,不知天威,不通礼仪,蛮横无理,竟敢扣押我秦国使者,其罪当诛,合该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
赵泗话音刚毕,一博士已经出列震声开口。
赵泗仔细一看,原来是叔孙通…不禁莞尔失笑。
不愧是机变之人,赵泗安排好地捧场还没说话,叔孙通已经提前捧场了。
“善!不过你有一句话说错了,孔雀国疆域辽阔不下于大秦,人口茂密更甚,可并非蕞尔小邦。”赵泗笑着开口。
秦国,虎狼之国也…
字面意思…
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都不怕打仗甚至渴望打仗。
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国有一批人是希望秦国永远处于战争泥潭之中的。
粮草的消耗,徭役的负担,民生的艰难,对于军功贵族来说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他们只希望有打不完的仗,捞不完的军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战争疯子仅存于军功贵族的中低层。
至于顶层的军功贵族,其实并不希望大秦陷入战争的泥潭。
至于更为广大的底层人群体,自然也并不希望如此。
其实一直以来,这批人都在始皇帝主动压制的范围之内。
赵泗仅仅是露出了点助长他们气焰的苗头,叔孙通仅仅是起了个头,李斯仅仅是捧了个场…
气氛一时之间就有些压抑不住了…
说人人请战有点夸张,但是起码也占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这批战争疯子的政治话语权并没有想象的高,和平时期的政治话语权还是集中在以李斯为主的关内法吏手中。
不过他们有一个优点…有没有话语权暂且不论,你让他们叫他们是真叫,让他们咬人他们也真咬,让他们伶刀子上战场他们也真玩命。
当然能不能赢就另说了…不过有事是真上。
赵泗并不打算放纵这个群体,但是必要时刻借用一下他们帮助自己狺狺狂吠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
毕竟孔雀国从疆域和人口上来看并不下于大秦,因此自有人持反对意见。
其实认真来说,这个时候还能开口反对出兵的,才是正儿八经能够顾全大局之人。
但是他们的判断是建立在和孔雀国建立贸易是可有可无,以及巨车王是可以沟通的存在之上。
而事实上孔雀国的贸易市场大秦不能舍弃,在这个时代除了孔雀国整个世界恐怕都找不到拥有如此丰富生产力,以及消费潜力的广袤市场。
说句不好听的,孔雀国市场打不通大秦开海进度恐怕要延后十数年乃至于几十年。
其次,巨车王难以正常沟通…
只不过这些东西很难解释罢了,出兵迫在眉睫…这里距离海外本来就遥远,再多墨迹几天,出兵的时间恐怕都得等到后面。
到时候秦使的尸体恐怕都已经臭了…
好在,因为国情在此,因此反对声音并不是太多。
再加上舆论发酵了许多天,因此动兵的阻力并不是太大。
主要还是大秦的海船够大够快,航海技术够发达,进可攻退孔雀国追不上,只要不长驱直入,大秦就占据了战略主动,哪怕作战情况不顺利也不会对大秦造成太大影响。
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就算打输了,孔雀国也无力威胁大秦本土。
因此…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战局分析以后,赵泗选择了一锤定音。
“孤意已决,帅师伐国,兴兵问罪于巨车王!”
“放心…不会加征…”
赵泗到底不是始皇帝,发动战争决议,终究还是要哄着群臣一点。
再做出不加征的保证以后,对孔雀国发动战争的决议正式通过。
“此事议罢,孤会量国力而兴兵,不会加征使民生艰难,不加役而抽调壮丁…”赵泗摆了摆手压下了最后的反对声。
加征倒不至于,因为粮食高产,大秦的粮食储备也算充足。
至于发动兵役更不可能…海军不比陆军,不是说你临时抽壮丁就能顶上去的。
顶多也就是发动徭役帮忙运输一下粮草罢了,而且还仅限于大秦境内,出了大秦,就得海船运输。
说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专业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赵泗早就在考虑推动大秦从役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了,只不过军事改革涉及很多,并非一日之功,况且目前的大秦也不适合一下子过度放松,现在天下黎庶还处于高压集中管理时期,趁着百姓现在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基础建设更新迭代。
嗯…暂且,再苦一苦百姓
到底是没经历过太多大场面,行走坐卧,赵泗还是不如始皇帝来的镇定。
君主落定,礼乐响起,百官整齐一致的躬身行礼。
“诸卿请起…”赵泗震臂,诸卿各自站定。
“先前孤派遣使者出使孔雀国,以求签订盟约,互通有无,开放贸易,行互利互惠之事,巨车王却擅自扣押我大秦使者,迄今为止,大秦使者,生死未卜,消息难料,今日,便是将这件事拿出来于诸卿议一议。
该如何应对?是战是和?诸卿凡有言皆可谏。”
赵泗沉声开口…
因为这段时间的舆论发酵,再加上大朝会是提前三天通知的,虽然孔雀国于大秦远隔万里,但是提前做过功课的群臣自然也不陌生。
“蕞尔小邦,不知天威,不通礼仪,蛮横无理,竟敢扣押我秦国使者,其罪当诛,合该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
赵泗话音刚毕,一博士已经出列震声开口。
赵泗仔细一看,原来是叔孙通…不禁莞尔失笑。
不愧是机变之人,赵泗安排好地捧场还没说话,叔孙通已经提前捧场了。
“善!不过你有一句话说错了,孔雀国疆域辽阔不下于大秦,人口茂密更甚,可并非蕞尔小邦。”赵泗笑着开口。
秦国,虎狼之国也…
字面意思…
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都不怕打仗甚至渴望打仗。
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国有一批人是希望秦国永远处于战争泥潭之中的。
粮草的消耗,徭役的负担,民生的艰难,对于军功贵族来说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他们只希望有打不完的仗,捞不完的军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战争疯子仅存于军功贵族的中低层。
至于顶层的军功贵族,其实并不希望大秦陷入战争的泥潭。
至于更为广大的底层人群体,自然也并不希望如此。
其实一直以来,这批人都在始皇帝主动压制的范围之内。
赵泗仅仅是露出了点助长他们气焰的苗头,叔孙通仅仅是起了个头,李斯仅仅是捧了个场…
气氛一时之间就有些压抑不住了…
说人人请战有点夸张,但是起码也占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这批战争疯子的政治话语权并没有想象的高,和平时期的政治话语权还是集中在以李斯为主的关内法吏手中。
不过他们有一个优点…有没有话语权暂且不论,你让他们叫他们是真叫,让他们咬人他们也真咬,让他们伶刀子上战场他们也真玩命。
当然能不能赢就另说了…不过有事是真上。
赵泗并不打算放纵这个群体,但是必要时刻借用一下他们帮助自己狺狺狂吠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
毕竟孔雀国从疆域和人口上来看并不下于大秦,因此自有人持反对意见。
其实认真来说,这个时候还能开口反对出兵的,才是正儿八经能够顾全大局之人。
但是他们的判断是建立在和孔雀国建立贸易是可有可无,以及巨车王是可以沟通的存在之上。
而事实上孔雀国的贸易市场大秦不能舍弃,在这个时代除了孔雀国整个世界恐怕都找不到拥有如此丰富生产力,以及消费潜力的广袤市场。
说句不好听的,孔雀国市场打不通大秦开海进度恐怕要延后十数年乃至于几十年。
其次,巨车王难以正常沟通…
只不过这些东西很难解释罢了,出兵迫在眉睫…这里距离海外本来就遥远,再多墨迹几天,出兵的时间恐怕都得等到后面。
到时候秦使的尸体恐怕都已经臭了…
好在,因为国情在此,因此反对声音并不是太多。
再加上舆论发酵了许多天,因此动兵的阻力并不是太大。
主要还是大秦的海船够大够快,航海技术够发达,进可攻退孔雀国追不上,只要不长驱直入,大秦就占据了战略主动,哪怕作战情况不顺利也不会对大秦造成太大影响。
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就算打输了,孔雀国也无力威胁大秦本土。
因此…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战局分析以后,赵泗选择了一锤定音。
“孤意已决,帅师伐国,兴兵问罪于巨车王!”
“放心…不会加征…”
赵泗到底不是始皇帝,发动战争决议,终究还是要哄着群臣一点。
再做出不加征的保证以后,对孔雀国发动战争的决议正式通过。
“此事议罢,孤会量国力而兴兵,不会加征使民生艰难,不加役而抽调壮丁…”赵泗摆了摆手压下了最后的反对声。
加征倒不至于,因为粮食高产,大秦的粮食储备也算充足。
至于发动兵役更不可能…海军不比陆军,不是说你临时抽壮丁就能顶上去的。
顶多也就是发动徭役帮忙运输一下粮草罢了,而且还仅限于大秦境内,出了大秦,就得海船运输。
说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专业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赵泗早就在考虑推动大秦从役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了,只不过军事改革涉及很多,并非一日之功,况且目前的大秦也不适合一下子过度放松,现在天下黎庶还处于高压集中管理时期,趁着百姓现在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基础建设更新迭代。
嗯…暂且,再苦一苦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