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反常(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来无回?  

听到拓跋悉鹿的这番大拍胸脯的话,司马太傅的目光又从虚空里移了回来,重新落到拓跋悉鹿的身上。  

看着对方那自信而愚蠢的目光,司马太傅如同一潭死水的老脸终于有了点动静,嘴角难得地扯了一下。  

大概是觉得这点神情不太明显,司马太傅又坐正了一些,以示正襟危坐,动容道:  

“拓跋公子,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听到如此豪言了。”  

然后唏嘘不已,“吾已老朽矣,闻那冯贼之名,心有动摇。”  

“吾老而衰,恐时日无多,这一次你我联手,倘若当真能打败那冯贼,世人恐怕也不会记得我这么一个死人?”  

“但公子就不一样了,公子正值青春,血气正锐。想那冯贼,号世之名将,至今无一败绩。”  

“若是败在公子手下,公子之名,将威震华夏,更遑论塞外?”  

“想那塞外大漠,无论西部亦或中部,诸多部落,皆亡于此人之手。”  

“冯瘟神之名,塞外小儿闻之而止夜啼,部落首领闻之而胆颤。然此人一朝被公子所败,草原何人敢不服?”  

作为魏国四朝老臣,司马懿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拓跋悉鹿与拓跋沙漠汗之间那点事,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  

胡夷愚昧,做事简单粗暴,何如中国的储位之争这般残酷激烈?  

故而司马懿不过寥寥数语,就说得拓跋悉鹿心花怒放:  

“太傅大人过奖。河北之地,正是最适合草原勇士发挥的地方,太傅但请放心就是,只要那冯贼敢踏入河北一步,我定会让他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精骑。”  

司马懿点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看向拓跋悉鹿的目光,充满了和善,宛如看智障:  

“公子有这等锐气,着实让老朽佩服。想吾身为大魏太傅,胆气却不如公子,惭愧,惭愧啊!”  

得到河北之主盛赞,拓跋悉鹿只觉得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也变得越发顺眼起来:  

“悉鹿虽身在塞外,亦对冯贼之凶名早有耳闻,太傅大人老成谋国,也是对冯贼重视之故。”  

老成谋国?  

你个狄夷小子评价老夫老成谋国?  

司马懿听了这个话,心里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不过这样也好,有这么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在,说不定对河北的局势还有帮助。  

一老一少两人,一人吹捧,一人畅想,相谈甚欢。  

直至华灯初上,拓跋悉鹿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太傅府。  

太傅看起来虽然老朽不堪,但眼光还是不错的。  

拓跋悉鹿意得志满地离开时,还回头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太傅府,同时在心里评价了这么一句。  

司马懿不知道拓跋悉鹿走都走了,还会在心里这么评价自己一句。  

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把冯某人挡在太行山以西,就是眼前最大的事情。  

若是能打败此贼,那就是邀天之幸。  

若当真能如此,莫说是让一个狄夷小子评说,就是骂他,都无所谓。  

怕就怕,这拓跋悉鹿乃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  

让人送走拓跋悉鹿后,司马懿一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面色阴沉。  

“三天?三天才往来通一次消息!我入他阿母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是三天才通一次消息!”  

但见司马懿突然暴怒,伸手在案上一划拉,把案上的东西都扫掉落到地上。  

“我入他阿母!婟嫪与科雉共养的竖子…”  

向来注重养气功夫,讲究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司马太傅,原本只是阴沉的面容,终于露出抑制不住的怒气。  

甚至连俚语脏话都骂了出来。  

三天?  

老夫当年诛孟达时,八天就能行一千二百里!  

更别说骑兵在塞外行军。  

司马太傅记得清清楚楚,冯贼当年可是干过从凉州横跨大漠,攻破并州的事情。  

甚至途中还顺手扫平了西部鲜卑,灭了轲比能。  

还有心情佯攻桥山!  

最后呢?  

直入河东,给防守关中的自己的后背插了一刀。  

若不然,当年关中一战,自己又如何会空有数十万精兵却只能不战而退?  

“来人!”  

“太傅?”  

“立刻派人前往幽州,让幽州边塞各县注意胡人援军的动静,一有消息,立刻回报,不得延误!”  

“喏!”  

虽然知道边塞只要一有消息,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报到自己这里来。  

但不知怎么的,太原的冯贼一有动静,他心里仍是忍不住地有所不安。  

这份不安,从哪里来,却又不得而知。  

明明知道汉军不可能飞过太行山,但看到向来诡诈多端的冯贼,这一次居然堂堂正正地出兵,按部就班地攻打太行山诸陉道。  

却是让司马懿觉得有些反常。  

此贼从出山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次是没有兵行奇招的。  

从来没有!  

甚至可以说,此贼用兵可以没有正,但不可能没有奇。  

更别说只会堂堂正正。  

所以,肯定是某个地方有可能出问题,但自己却还没有想到。  

一念至此,司马懿本来已经沟壑交错的老脸,更是皱纹纵横。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隆隆的一声闷雷,打断了司马太傅的思绪。  

有下人进来,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