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反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关上窗户。  

司马懿却是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出去,然后自己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边,看向窗外。  

初春的夜,天空悄然披上了一层轻纱般的墨蓝,星辰隐匿,万籁俱寂之中,一场细雨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华灯周围,已经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黄晕。  

从透出的灯光,可以看得出春雨如丝如织,密密地交织在空中。  

春夜多喜雨,但司马懿却根本喜不起来,甚至神色变得凝重无比。  

春雨的到来,意味着冬日的彻底离去,同时积雪也完全融化。  

同时也意味着汉军即将发起全面的进攻。  

正当邺城的司马懿正在焦虑地等待着鲜卑援军的时候,幽州上谷郡的郡守,也正焦头烂额着。  

就在今日,无数的胡人骑兵毫无征兆地出现,甚至没有提前派人前来说一声。  

边塞守将看到北边出现的漫山遍野的胡骑,差点吓尿。  

早年幽州刺史王雄主张实行安抚胡人的政策,边塞压力不大。  

再加上西边汉国虎视眈眈,故而幽州兵将多被调去关中。  

这几年太傅主持河北政务,又与拓跋鲜卑结盟,让本来就没有布置多少重兵幽州边塞各关口,更是几同虚设。  

不过幸好他及时想起了太傅曾派人提醒过鲜卑援军的事情。  

“将军,怎么办?”  

守兵已经脸色苍白,吓尿了也未曾可知。  

“慌什么?”守将自然不能在手底下的小兵露了怯,“待我去仔细察看一番。”  

一句话,顿时引得小兵生出高山止仰的感觉。  

将军平日里克扣军粮喝兵血,没想到居然如此带种?  

“开门,开门!快开门!”  

“快放我们进去!”  

大批胡骑的突然出现,居庸关自然紧急关闭了。  

匆忙过来的胡骑不得门而入,开始在关下叫骂。  

“尔等是何人?”  

守将大声叫问。  

只是关下的胡人乱哄哄的,叫骂声不断,根本没有人回答他的话。  

眼看着关门迟迟不开,性子急躁的甚至还搭弓,意欲射箭。  

看到下边的一切,守将在乍暖还寒的安泰,顿时就是满头大汗。  

太傅可没有说胡人会是这么来的。  

若是这些胡人心怀不轨,入关之后闹出事来,那他要是敢开关门,岂不是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想到这里,他就更不敢轻易开门。  

他一边让人去后方报告情况,一边又向着关下拼命叫道:  

“你们的主事何在?快叫他来与我通话。”  

但在汹涌的胡人面前,守将的话,根本起不到半点作用。  

屁股仿佛正在着火的胡人在关口下骂了半天,看到上头的人死活就是不愿意开门,这与临走前大汗对自己所承诺的根本不一样。  

但想要让他们回头是不可能的,已经有人向两边散去,似乎是想要看看两侧有没有小道之类能通行。  

“三王子,这边,这边走…”  

就在胡人已经忍不住地想要攻城关的时候,一队人马终于护送着有些狼狈的拓跋绰来到关下。  

“我乃拓跋鲜卑大可汗三子拓跋绰,奉河北之主司马太傅之邀,率兵前来增援贵国。”  

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拓跋绰又让城上的南夏守将赶快打开城门。  

“烦请拓跋王子出示信物!”  

拓跋绰这才想起来,临走前大人曾给过自己一个信物。  

他伸手入怀,从最贴身的地方拿出信物,举起来示意。  

城关上很快吊下来一个篮子,拓跋绰知其意,把信物放入篮子中。  

果然,过不了多久,厚重的城门终于被打开了。  

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胡人在拓跋绰等人进入后,纷纷争先恐后地冲向关门。  

甚至还有人因此殴打了起来。  

才刚刚进入关门的拓跋绰有些惊魂未定,听得后面传来打斗声,转头看去,不由地就是惊怒交加:  

“抢什么?!追兵未至,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叫骂了几声,但见他掉转马头,举起马鞭,没头没脑地向着那些胡人抽去。  

随从与亲卫见主人如此,也跟着冲上前。  

这才生生把混乱的关城门抽出一条通道。  

有了拓跋绰的亲自弹压,胡人们这才逐渐安静下来,按秩序通过关口。  

胡人的乱象,却是把守将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些人难道当真就是太傅所说的鲜卑援军?  

虽然胡夷素来无礼,但如此混乱,却是让守将莫名有些担忧起来。  

他就是再无知,也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更别说这些人将来所要面对的,还是有虎狼之称的汉军。  

不过这些念头,也就是在他的心里一闪而过。  

国家大事,还轮不到他来操心。  

甚至鲜卑援军为何会不期而至,也不是他一个区区的守将所能询问的。  

他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尽快地上报的同时,按照太傅先前吩咐的,配合官府安顿好这些援军。  

延熙十年二月六日,井陉第一个魏军坞堡被攻破。  

二月十日,汉军攻破第二个堡寨。  

二月十五日,第三个堡寨告破…  

无当军作为一支半山地师,在山里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果然是要比其它汉军要强一些。  

再加上太行八陉中,井陉又是最好行军。  

故而虽说井陉发起的进攻最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