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7章 先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寇钦差如何让民夫们动起来?”  

一个监军十分识趣的询问寇季。  

寇季顺着他的话道:“沙州之地,十分庞大,我们占着不用的话,那就是浪费。须知,我大宋的百姓,许多人无田可种,我们手里有庞大的田产,不种的话,会被骂娘的。”  

监军等人听到寇季这话,一个个咧嘴一笑。  

寇季的话有些浑,但却在理。  

寇季在监军们的笑声中,继续道:“在你们来之前,我已经对民夫做了一定的甄别。其中有一部分民夫,愿意留在沙州。”  

“不知愿意留在沙州的民夫有多少人?”  

“两万余人…”  

“这么多…”  

监军们失声叫道。  

寇季感叹道:“多吗?我还嫌太少。”  

有监军迟疑道:“寇钦差是用女子,让那些民夫们留下来的?”  

“不错…”  

“纵然有女子的牵绊,也很难让那些民夫抛弃故乡,留在此地吧?寇钦差肯定还许给了那些民夫其他好处。”  

寇季笑着点头道:“不错…为了让大批的民夫留下来,我确实给他们许了一些好处。”  

监军们静静的盯着寇季,等待寇季的下文。  

寇季给民夫们发妻子的事情,他们知道。  

但是具体的一些细节,他们并不清楚。  

他们是跟着李昭亮一起到沙州的,对沙州的情况了解的还不够深。  

寇季见监军们盯着自己,就笑道:“我除了给他们每人发了三个妻子以外,还许给他们每人一千亩的良田。”  

“额?!三个妻子?一千亩良田?”  

监军们被震惊的说不出话。  

如此大方,难怪会有那么多民夫愿意留在沙州。  

一帮子在大宋活不下去的人,到了沙州以后,从贫民一跃变成了地主。  

他们若是愿意回去,那才怪呢。  

寇季见一帮子监军们震惊的说不话,便继续道:“诸位若是有人愿意留下,我可以给他发十个妻子,一处沙州城内的大宅子,一万亩沙州城外的良田。”  

监军们听到这话,惊愕的瞪大眼。  

寇季笑眯眯的道:“忘了跟你们说了…给民夫们发完了妻子以后,还剩下足足四五万的女子,其中不乏貌若天仙的。  

你们若是有人答应留在沙州,我可以让他去随便挑选。”  

“下官愿意留下!”  

当即,便有一个长相忠厚老实的监军起身,一脸正色的对寇季道。  

其他的监军见此,哈哈大笑道:“夏兄还真是真性情…”  

对于这个叫夏衍的监军的做派,其余的监军并没有鄙视。  

反而纷纷出生夸赞他真性情。  

食色,在大宋朝那是美谈,不需要遮遮掩掩,也没人会鄙视。  

夏衍听到了监军们的称赞声,义正言辞的道:“我可不是贪图沙州女子的美貌,我是为了帮朝廷治理沙州。”  

“呸…”  

此话一出,引起了一片喝骂。  

纷纷骂夏衍虚伪。  

监军们骂过了夏衍以后,开始三三两两的表态。  

最终有四位监军有意留下。  

寇季在夏衍开口以后,一直处于沉默当中。  

他对招揽监军们留在沙州,并不抱多少希望。  

在宋人眼里,沙州就是堪比邕州、雷州、沙门岛等地的荒野之地。  

在这一类地方做官,堪比流放。  

应该没人愿意自我流放。  

他只是随了一竿子,却没料到真有意外收获。  

他仔细思量了一下,思考监军们为何愿意留在沙州。  

思量了一番后,他渐渐的明白了。  

军中的监军,地位相差十分悬殊。  

营一级的监军,其实在军中没有多少地位。  

比军一级、厢一级的监军差太多。  

军一级、厢一级的监军,大多都是朝廷十分看好的人,又或者是有大背景的人担任的。  

以后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都会晋升到重臣之列。  

相比而言,营一级的监军,就像是一个随军的书记官。  

能被委任为营一级监军的,仕途上基本上都没有多少前景。  

军中的文职中,不仅仅是营一级的监军,一些比他们身份高的推官,也是如此。  

朝廷若是真的看好他们,真的想重用他们,在他们出仕的时候,那就是县令起步,绝不会被放到军中去当闲差的。  

目前朝中的重臣之中,除了他以外,大部分重臣,都是从权知一县起步的。  

范仲淹之所以能屡屡升迁,那也是先后经过两位朝中重臣看好,先后提拔的缘故。  

若是没人提拔,范仲淹可能一辈子都要稳坐在推官、监军之流的位置上。  

纵然混到的大功,也有可能止步于权知州的位置上。  

依照朝廷的标准升迁的话,他很难进入到中枢。  

夏衍等四位监军,愿意留在沙州,一半的原因是因为美女、田产,另外一半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寇季自己。  

抛开他现在的钦差身份不说。  

他身上还有权吏曹尚书的头衔。  

执掌吏部,执掌天下间官员的升迁调度。  

若是在寇季面前,混一个脸熟,寇季随手一拨,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平步青云。  

吃几年的苦,换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他们自然愿意。  

想通了这一点,寇季就乐了。  

寇季看着那些坐在原地没有表态的监军们,淡然笑道:“诸位在沙州理政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