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国事从不是儿戏(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死不悔改,没必要过分追杀。  

“臣倒是以为,银子还是要收的。”张诚倒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十分确定的说道:“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即便是迷途知返,但逆举既定。”  

“没有任何的追究,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他们还会这样继续做,旁人看到,也会这样做。”  

“有理,多少?”朱翊钧点了点头,认可了对张诚的意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申时行、王家屏如此,冉淑妃也是如此,朱翊钧这个皇帝也不例外。  

“一千万银。”张诚俯首说道:“六十六家,把南洋种植园都抵押了出去,凑了一千万银出来。”  

“晋商在南洋还有种植园?”朱翊钧大感惊奇,这晋商真的是唯利是图,哪里赚钱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这还是托了陛下燕兴楼交易行的富,要不深处内陆的晋商,很难在开海里获利。”张诚起初也感到惊讶,详细了解后,才知道了原委。  

晋商成为投献之家,也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  

逆党的银子,不是阿片,就是人口买卖、私市,晋商挨了那么多毒打,对陛下的狠辣,一清二楚,看到这种生意,不跑才怪。  

“林烃临死前交代,江西二百八十家书院,也存在南衙选贡的现象,缇帅骆秉良派缇骑明察暗访,发现了端倪,只不过江西的情况又非常的复杂,还是让骆缇帅说吧。”张诚不是江西书院情况侦办之人,他让骆秉良来讲。  

骆秉良俯首,站直了身子,取来了堪舆图,江西堪舆图上标明了二百八十家书院的位置,骆秉良的手点在了九江府上,开口说道:“江西的势要豪右们,他们抬高了入院的门槛,以白鹿洞书院为例。”  

“若是想要在白鹿洞书院入学,首先得附籍九江府,不肯附籍、迁籍者一概不收;其次就是要置办产业,也就是书院周围稳定的居所,说是学业为重;”  

“书院周围又是只售不租,想要置办一套,中人之家倾家荡产而不可得。”  

“如果没钱也没事儿,可以借贷,这些势要豪右,在江西二百八十家书院门前,均有钱庄放钱,只要肯压上自己的一切,就可以借钱了。”  

“而这些势要豪右们,多数都是这些书院外民舍的背后东家,即便是少数旁人掌控,也许以厚利收回银钱,就这样,依托书院无中生有,赚的盆满钵满。”  

“但臣查证了这二百八十家江西书院,没有南衙选贡案的投献之家的名册。”  

江西书院的确如林烃所说,存在类似现象,但江西各大书院的主要目的还是赚钱。  

束脩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他们搞出了学业为重的固定居所、借贷的利滚利经营模式。  

“没有所谓投献之家的名册,自然不是逆党。”朱翊钧首先对江西的情况进行了定性。  

骆秉良眉头紧蹙的说道:“臣在走访的时候,发现了个怪事,所有学院都有宿舍,如果学子在他地,学习真的很好,入院选考名列前茅,可以免束脩,住在学院之内,甚至吃穿用度皆由学院提供。”  

“唯一的要求就是附籍。”  

朱翊钧为之愕然,思索了下说道:“这些学院就是靠这种方式,打出名堂来,然后利用自己学院的名气赚钱?并且继续拉拢优异学子附籍,继续打响名声?”  

“栽得梧桐树,凤凰自然来,陛下圣明。”骆秉良俯首说道。  

他真的是大开眼界,这江西把学堂这门生意,办的那叫一个有声有色。  

给优秀学子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就为了他们高中后,给学院提供名气,而后利用这些名气,吸引那些有钱却不聪明的学子来赚钱。  

骆秉良又补充道:“可能以前,江西这些学院的确是学阀,没人介绍,就无法入门,但万历十年起,从白鹿洞书院开始,就变成了这种样子。”  

骆秉良的调查显示,在万历十年之前,这些学院的门槛,的确高吓人,白鹿洞书院至少需要三位德高望重的名儒介绍才能入学,但这七年来,已经完全变了经营模式。  

书院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在白鹿洞书院的带领下,这种新营利方式,很快就在江西完全铺开来。  

朱翊钧对这种转变是非常认可的,对于耻于言利的大明而言,这种教书育人的学院,向营利方向转变,需要极大勇气,也怪不得林烃为首的逆党,看江西的学院不顺眼了。  

江西学院的行为,算不上是投献,但也可以看作是对儒学、道德崇高的背叛。  

朱翊钧问道:“那么朕最后一个问题,他们交税了吗?既然已经是盈利性质的书院了,不交税,就让稽税院追欠吧。”  

“交了。”骆秉良嘴角抽动了下,有些无奈,全都合法纳税,每一笔款项的来龙去脉,都是一清二楚。  

这些书院也很清楚,把教书育人当买卖做,很容易被人诟病,若是被人抓到偷税,那真的是人人喊打了,怕是会万劫不复。  

朱翊钧想了想叮嘱道:“嘶,连税都肯老实交,对大明禁忌了如指掌,还是再查查为宜。”  

“臣遵旨。”骆秉良俯首领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