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9章赤霄映骨(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548章赤霄映骨李老四还是没能忍住回家的念头,跟了下去。  

深一脚,浅一脚。  

就像是自己这条人生路。  

肮脏,腥臭,不好走。  

从中平之年打到现在,认识的人一个个的死去,同乡都死在了异乡,除了自己满身的伤痕之外,获得了什么?  

几天的饱饭?  

活一天算一天?  

李老四每一次想起这些,便是觉得心头堵得慌。他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道错了,抑或是什么地方错了,只是本能的觉得,不应该如此。  

这个大汉,不应该如此。  

可是让他来说大汉应该怎样,他又说不上来,最终只能化成长长的叹息。  

前几天,前往伊阙挖掘坟墓的兵卒,死伤了许多,据说是中了墓主的诅咒…  

但是很显然,满宠不信什么诅咒,依旧要派人去继续开挖。  

李老四就在名单上,如果现在不逃,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再逃了。  

活着,死去。  

似乎在当下这个世道,间隔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李老四并不是没有努力去活着…  

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中平五年在巨鹿剿黄巾时,李老四左臂中的那箭伤,本可让他因伤退伍。可当他拖着那条伤臂找到军法官的时候,军法官的竹尺便是拍在了他的脑门上,一介流民,也配请功退伍?咄!休来聒噪!  

他还记得在大汉太兴元年的一次战斗,那是一个暴雨夜。  

他背着中箭的夏侯氏的一名偏将冲出重围时,那个满脸是血的士族子弟抓着他的衣襟允诺,只要能回许县,定然保你做屯长!  

可是曹操在太庙敬献后的军中庆功宴上,他跪在阶前接过允诺给他的赏赐…  

两匹粗麻布。  

而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的偏将,正在为他的族弟颁发屯长的新铠甲。  

他也记得那军中的小吏似笑非笑的说,看得懂字么?这么认真看什么?  

李老四看着那小吏在木牍上写的字,却不知道在写什么,只是知道那些墨点一样的记号,就是他,以及和他一样的那些不认识字的兵卒的功绩。  

可是他斩获的首级,不是这里不合格,就是那里出问题。  

就像是他还没当兵的时候,上交粮食赋税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各种问题…  

而识字的颍川子弟,只需呈三颗头颅就能升任队率。  

可那纨绔明明连最弱的八斗弓都拉不开。  

他也想要认字,至少能知道自己到底是有多少功勋了,可是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些木牍竹简,想着原先在县城里面听那些士族子弟讲过有教无类的话,便是抱着捡来的断简去求营中书佐解读时,那个颍川来的文士却用汗巾捂着鼻,离某远些!腌臢之徒也配闻圣人之言?  

他的心冷了啊,就像是太兴三年的正月,也是又寒,又冷。  

那年正月里最冷的那天,李老四的同乡赵大眼被吊死在粮车上。这个能拉开两石弓的汉子,只因偷抓了一把喂马的豆粕,就被吊了起来,活活的打断了气。  

严肃的在军前大声重申粮食的重要,不许任何人偷盗的荀氏子弟,则是在营帐里烤着鹿肉笑谈,小贼不打,不长记性。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发放的军粮,不仅是陈旧,而且还多了好多砂石,怎么淘洗都洗不干净。李老四觉得,那就像是赵大眼的骨头渣。  

而最让李老四失望的,则是在之前潼关的攻城战。  

三百死士被逼着扛云梯冲向潼关的城墙,其中就有李老四。  

而在即将出发的时候,李老四亲眼看见督战的曹军军校在名册上勾勾点点…  

事后李老四才知道,但凡无族之人,皆入先锋列。  

当像是李老四一样的普通兵卒在潼关阵前被炮火炸得血肉横飞的时候,那些衣角上绣有谯县曹氏、颍川钟氏,或是其他什么姓氏的曹军军校,却在阵后安然无恙,甚至还可以指手画脚表示李老四等人不够勇敢,不够坚强,不够努力。  

决定逃亡那夜,李老四在洛水边照见自己的倒影。  

额间的兵字刺青已模糊不清,一脸的皱纹仿佛是已经七八十岁的老者。  

他多少岁?  

四十,还是五十?  

李老四忘记了,他只是依稀记得,当年那个在田间打滚,上树掏鸟窝的半大小子,自从带上了镣铐被抓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他是如此的想念家乡,所以他还是没能忍住回家的念头,跟了下去。  

万一只是自己虚惊一场呢?  

他不想要继续作战了,他只想回到他家乡的那个小村子,看看当年被迫改嫁给屯田都尉做妾的姐姐是否还活着,摸摸那方被他藏在祖屋梁上、刻着母亲姓氏的陶埙是否还在…  

这些年来,他像具被抽打着的牛马,拉着名为大汉的破车,在时光的泥沼里挣扎。车上的朱衣贵人们不断更换,他们用镶玉的鞭子试图维护王朝的尊严,抽打着李老四等人死命向前,沾着他们的血来描绘这大汉华盖车上剥落的朱色阑干…  

可是,当铜铃的声音在黑夜里面响起的时候,李老四就知道不妙了!  

他忽然意识到为什么这一段水门这么长时间都没修好!  

这其实是一个陷阱!  

必须逃离这里!  

李老四猛地扯下捆绑着残破铜爵的牛皮索,那是他半个月前从辎重车辕上偷割来的,浸过桐油后,这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