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是好是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河西久安的玄武体育中心能够容纳六万人,但因为河西省没有顶级联赛的球队,河西大秦还在中甲联赛挣扎求生,所以这座体育场平时很难有坐满人的时候——除非是明星演唱会。  

但今天,这座球场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总算是配得上它“体育中心”的名头了。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中国队和斯洛伐克国家队的友谊赛。  

虽然远道而来,但斯洛伐克并没有派出二线阵容,他们在欧洲五大联赛踢球的主力球员悉数到场。可见这场比赛斯洛伐克也是非常重视的。  

而让他们如此重视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中国队也不容小觑。  

凭借在世界杯上三战三平保持不败的成绩,尤其是最后一场逼平巴西,中国队在世界范围内扬了名。  

对手对他们的重视,正是一种尊重。  

足球世界就是这样,你有实力就可以得到尊重,没实力就没有人在乎你。  

日本足球初登世界杯舞台的时候,也是没人在意的无名小卒。  

但如今的他们已经让所有和他们交手的对手都不敢掉以轻心,不管那个对手有多强。  

尽管斯洛伐克主力尽出,在自己家乡父老的加油助威声中,中国队的表现却更好。  

在近乎疯狂的现场气氛下,中国队不断向斯洛伐克的球门发起进攻。  

本场比赛新主帅董建海几乎沿用了施无垠在世界杯上的那套阵容。  

阵型。前锋胡莱居中,陈星佚和罗凯一左一右拉边。  

中场江万庆拖后拦截防守,夏小宇在他身边负责串联前后场,做攻防转换的枢纽,张清欢则突在最前面,靠近胡莱,既可以做组织前腰,也能打影子前锋。  

中后卫依然是姚华升和王光伟的组合,右边后卫白迪,左边后卫瞿路。  

门将林致远。  

无论是阵型、人员搭配,还是战术设计,都和施无垠时期的国家队别无二致。  

既然没什么区别,那场上的国脚们自然配合默契,没有任何不适感。  

又是在主场作战,状态火热。  

上半场结束的时候,中国队就已经两球领先了——这两个球分别由胡莱和罗凯打进。  

要知道对手可是斯洛伐克,虽然没有参加这届世界杯,但人家两年前的欧洲杯也是打进淘汰赛的,绝非什么鱼腩球队。  

而中国队竟然能够在上半场就领先两球!  

河西久安玄武体育中心里的球迷们幸福的都快晕过去了。  

他们光着膀子,卖力地敲响大鼓,伴随着隆隆鼓声,玄武体育中心上空响起整齐划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中国队!加油(咚咚)!!”  

世界杯上中国队踢得很好,但可惜的是三场比赛都在遥远的美国,能够去现场观战的中国球迷毕竟还是少数。  

如今世界杯后的第一场国家队比赛被安排在河西省省会久安市,这场比赛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别说久安市了,整个河西省周边的几个省的球迷们都闻风而动,蜂拥而至,涌到久安市,就为了现场目睹这支国家队的风采。  

比赛的门票提前半个月就完全售罄,就算如此在比赛开始前一周,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们徘徊在玄武体育中心外面,期待发生奇迹——主场再放出点票来,或者有人出于种种原因看不了比赛,来卖票,就正好让他们给截胡了…  

也得亏现在的球票都实名认证,现场看球要身份证和球票上的信息相匹配才能进场,否则搞不好这一场普通友谊赛的球票估计都能被炒到小一万去…  

斯洛伐克的球员们很明显不太适应这样的客场氛围——他们是抱着踢一场友谊赛的心态来中国的。可这哪里像是友谊赛啊?  

不告诉他们的话,他们甚至以为这是一场欧洲杯比赛!  

而且还是在中国举办的欧洲杯…  

见鬼了!  

中国的球迷都如此狂热,中国的足球氛围这么好的吗?  

尽管下半场斯洛伐克扳回一球,但是在第六十六分钟时,陈星佚为中国队再下一城,最终比分被定格在了。  

任何一个看了比赛的人都会产生出这样的想法中国队在自己的主场赢得很轻松,优势绝对不仅仅是的比分这么简单。  

这种感觉其实挺荒谬的,毕竟以前的中国队在面对欧洲球队时极少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表现——从场面到比分的全面压制。  

在这场比赛之后,媒体和网络上充满了对中国队的称赞。  

大家都认为很明显,参加了一届世界杯的中国队更加成熟,此外出国留洋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在面对欧洲球员的时候,大家都敢于做动作,敢于展现自己。  

自信心的增加带来了场上表现的提升。  

大胜对手似乎也就不是什么太难理解的事情。  

四天之后,中国队在海宁京阳迎来第二场友谊赛的对手,实力更强的墨西哥队。  

这次董建海排出的阵容和上一场比赛比起来变化很大。  

阵型从变成了,锋线上胡莱和周子经,中场江万庆和张清欢居中,陈星佚和罗凯分居左右。  

只有后卫线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不过这套变阵并没有发挥出董建海所期望的效果。  

上半场中国队打的不太好,不仅没进球,还丢了两个球。  

中场休息后,董建海做出调整,阵型重新回到了上,周子经被换下,夏小宇替补登场。  

改回熟悉的阵型后,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