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比如在伐夏之战,重玄遵在那个时候绝对不能输,如果输了他之前的所有塑造就都成了白纸,重玄遵那句名台词:“我要赢得所有,包括勇气。”也就毫无意义。  

那就只能是姜望输。而且确实那时候也打不过。  

可能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文青病”吧。  

我们现在阅读小说,常常用到一个词,“毒点”。  

我有时候看一些网文创作方法论,也常常用到这个词,常常说要如何规避“毒点”。  

不要这样写,读者不喜欢,不要那样写,读者不喜欢。  

读者好像是非常单薄的一个群体,有一个个简单的标签贴在那里,不喜欢这也不喜欢那。  

这些方法论里,考虑的不是剧情应该如何编织,人物应该如何塑造,故事线应该如何碰撞。  

考虑的只是,读者“应该”喜欢什么。  

我不能同意。  

我不是说不要写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字。我是说创作者的最优先考虑,永远是故事本身的精彩。  

我们是带着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去找知音,而不是揣摩某一部分读者的“喜欢”来做商品。  

如果那些文字不是你最喜欢的,而是你所以为的读者的喜欢,那就绝不可能是你最好的作品。你拿不出你最好的作品来,凭什么跟那些用心用诚的创作者竞争?  

“读者”这个词语,绝不单薄啊。  

读者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复杂的人。他们不活在标签里。你敢说你了解谁呢?  

说回主角。  

姜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战场上你永远可以把后背交给他,只要他不死,就不会有一支箭是从你身后来。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承诺了你,他就一定会做到。  

你对他好,他一定记得。你对他不好,只要不涉及底线,他也未必记得。但你若想他死,那你就死定了。  

你伤害了他,他有时候也可以一笑置之。你伤害了他的朋友,你死定了。  

在经历了许多,学习了许多,被很多“老师”教导过,他自己也成为老师后。  

他是怎么跟褚幺说的呢?  

——“你已经是师父希望你成为的人了。保持愤怒的勇气,不要忘记悲悯的心情,做力所能及的好事…这就是师父对你的期望。”  

他只有这一点期望。  

因为他不认为他自己伟大,而他知道,要求他人伟大,是魔中之魔。  

他跟顾师义说,我非义士。  

他跟靖天六友说,我们都是狭隘的。  

最后他说,不必毫无保留地爱我。  

最后,他长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他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姜真人”。  

一个“真实的人”。  

皆成今日我之后,是天上白玉京。  

他轻松,自在,自由,快活。  

他是一个得道高人了,他有城府了,他可以宠辱不惊了。  

他是一个大人物了,他要开始懂得“大局”了。  

但那就是全部的他吗?  

他的内核还是最初,是那个镇里卖药材的、平凡却伟大的父亲,所教育出来的底色。那个平凡的父亲,没有办法教他如何很好地面对这个残酷世界,只教他最初的正义,最初的怜悯,最简单的爱。  

所以当他得知苦觉的死…  

他放吾心猿,大闹天宫。  

不知不觉又聊了这么多,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赤心是什么?  

其实文中早有回答,回答了许多次。  

是赤心神通——永不为异志沾染。  

是真我道途——定心猿、降意马,以四德自锢,随心所欲不逾矩。也是放心猿、纵意马、开八戒,仍悟空。  

回到2022年的六月,我对那位漫画主笔的回答是——  

“赤心巡天”到最后,要达到近似于太阳至公的状态。它照耀万物,它尽可能公平。但它同时不是如日月无情的,因为它是“心”。  

它是赤心巡天,而不是赤日巡天。  

人必有私,无私非人。  

因为人性在,他始终不能“至公”,只可以尽可能靠近“大公”。  

这就是我所设想的赤心巡天的终极主题,但作为主角的姜望,最后也未必能达到那个境界。  

这个主题太宏大了,就像那颗太阳在高天,它遥不可及啊。  

所以赤心巡天也可以说是,我们(作者和读者),我们如大日巡世,观察那个世界里的一切。但因为我们(作者和读者)的私心,也不免会对那个世界有一些影响。无论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我们都真切的影响了那个世界。  

这是情何以甚的仙侠世界,也是我们共同的仙侠世界。  

————  

这是我当年的思考,很高兴这部小说还在坚定地往前走。最终能否成就我们共同的期待呢?  

我亦不知。  

且行且看吧。  

诸位,还记得这部小说的开篇吗?  

——“太阳悬在高天,将它的光和热,不偏不倚洒落人间。不分老幼,不辨贵贱。大爱如无情。”  

赤心的答案,就在这里。  

最后惯例总结一下这一卷的成绩吧。  

在连载天上白玉京这一卷的过程里,我们蝉联了三个月的月票冠军,蝉联了将近四个月的畅销冠军(现在还在继续)。  

在新增书友榜的前十里,我们是唯一一本超过两百万字的“老书”。  

最后一章放吾心猿,十二小时章说来到了有史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