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方泽厚选择迫害主角就是了,让那个族老也参与计划,表示要对安安如何如何。  

那引人魔入方家,就大快人心。  

但一个人物真正的选择,只能体现在他挣扎的时候。  

他那时候的逃避和脆弱,正是我要描写的。  

姜望这一路走过来,成长的不止是修为,他的认知,他的学识,他处理事情的能力,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不一定完全是好的变化。  

有很多人对他的人生产生过重要影响。  

是陆霜河与易胜锋告诉他,修行即争。  

是左光烈告诉他何为超凡的勇气、超凡的悲悯、超凡的承担。  

是妙玉打碎了他的三观,让他第一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原来玉衡峰是这样的,原来人族水族万古盟约只是一张纸。  

是叶青雨坚定他底色的一部分,告诉他——既知是错误之事,又何来正确可言。  

是庄承乾告诉他,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欺神诈鬼,大有人在。  

是董阿告诉他,每个人有不同的路,做各自的选择。  

是郑商鸣告诉他,一个庸才的努力。在此之前他想的是,你郑商鸣怎么变了啊,从一个赤诚少年,这么快就变成了一心往上爬的官油子。  

是方鹤翎让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跟伱一样天才,都跟你一样有那么多选择。  

是观衍大师告诉他——“以你的标准要求别人已是苛求,以你的标准要求世界,那你恶而不自知,你是魔中之魔。”  

太多太多…  

他不是一开始就懂得这些道理的。  

他困惑过,迷茫过,纠结过,痛苦过。  

他是用一颗滚烫的真心,在这个世界砂砾里赤裸地打滚,有的地方结了疤,有的地方还在流血,有的地方仍然柔软,有的地方只留下永远填不上的坑。  

常常有读者说,姜望是一个很拧巴的人。  

他确实很拧巴啊。  

他是有理想的,但是理想一次次被摧毁。  

他是有认知的,但是认知一次次被颠覆。  

竹碧琼将死的时候说,这个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样。  

对姜望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这个世界和他想的不一样。  

重玄胜让他丢掉天真,他也努力不天真,但他没有办法不天真。他的经历就在那里,他的眼界就在那里。  

所以他很努力地找线索,找证据,攀关系,讲道理——  

最后危寻告诉他,你的剑不足以维护你的道理。  

他拼命去做,去完成不可能的事。  

可是拼命也没有用。  

在天涯台他熬死的只是季少卿吗?  

一起枯萎的还有他的大部分天真。  

从那以后他就懂得,他的道理只在他的剑锋之内。  

比如灵空殿那个百衲道人,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就是那个要夺权灵空殿的人。  

姜望一剑就把他杀了。  

那时候姜望想的是什么?翻原文可以看到,是“八柄”。  

是他在姜述那里看到,下意识学习的生杀予夺。  

他不自觉地对姜述产生了某种依赖,敬佩,像孩子以父亲为老师那样去不自觉地模仿。当然最后走出他自己的人生。  

我想说的是,一个具备真实感的世界,一切都在流动。  

变化的不止是性格,不止是认知,还有人物关系。  

以姜望和尹观的人物关系为例。  

细究起来他们两个对彼此的态度,是随着修为的进步、交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尹观杀人姜望只能忍着,尹观拿廉家威胁他,他也只能帮忙打掩护。后来他就开始给地狱无门立规矩,不许随便杀人,尹观也开始顾虑他的感受,再后来理直气壮地欠钱不还…  

以姜望和齐国的关系为例。  

一开始他对齐国毫无归属感,他到齐国只是因为网友在这里,网友告诉他这里有发展机会,他就来碰碰运气。  

所以那会在临淄城外,尹观救了他的命,并以此为条件,让姜望掩护他入城,姜望的底线是“不要伤害重玄胜,不要伤害普通人”。  

齐国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里。  

但是后来他对尹观——谁让你直呼天子之名?  

他一次次为齐国赢得荣誉,赢得功勋,齐国一次次给他支持,在这个过程里,渐渐产生了归属感。他开始认可自己是“齐国人”。  

最后离齐是人物自然的选择。  

在强杀庄高羡这件不得不走的事件之外,也是主角和齐国根源性的矛盾。  

他对姜述有感情,他一直以来的行为逻辑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本质上其实是“义”。  

但姜述要的是什么?是“忠”。他可以容忍你,恩宠你,封赏你,但你必须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践行他的意志。  

在离齐之后,他们的相处反倒更自然了。因为天子不必再疑,英雄也可以直身。  

我必须要承认,在创作上,我对姜望确实过于冷酷。  

在人物的权衡中,我常常会选择牺牲主角。  

我总是想着,还有很长的地方写主角呢,先紧着其他角色帅一下。我总是想着,姜望这么坚强,他可以承受的…  

比如在山海境,为了勾勒方鹤翎的人物弧光,为了强化王长吉的魅力,必须要有一个逼出方鹤翎心底呐喊的人,只有姜望合适,而且他确实是出于正义的思考,符合人物逻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