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 争门(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整个新节城,都为这一声巨响所轰动。  

那极致璀璨的盛景、超品道术的煊赫,就这样绽放在城楼,侵占了人们的视野。·  

在最顶尖的天骄对决中,超品道术或许很难做到抵定胜负的效果。  

那是因为道术相较于神通、相较于一些血脉秘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普适性—一原则上人人皆可修行。  

这是它优越的地方,同时也是它脆弱的地方。  

普适性意味着它可以武装更多的人,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强人族的实力。  

普适性也意味着,谁都能掌控,谁都能探究,谁都可以去分析、去破解…由此导致道术革新淘汰的速度非常之快。  

所有道术最强大的时候,永远是它第一次展现在人前的时候。  

所以为什么,太虚幻境里演道台规则,对于道术的贡献,最看重的是独创性。  

所以诸国朝廷将很多道术都尘封于术库,宁可不赏,绝不滥赏。相同的一门道术,越少人了解,就越珍贵。  

天下强国都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术院里,以保持道术上的领先。  

这世上不存在掌握一门超强道术就横扫无敌的情况。  

而在浩瀚如海的道术体系里,何为超品?  

常规的四等十二品道术体系所不能“规”也!  

是必然占有神性,有跨过天人之隔、所谓神而明之的道术基础,远非常规划分的四等十二品中的道术可比。  

哪怕未有神而明之者,不可能真正展现超品道术之威,当它提前在外楼境界体现出来,亦是打破常规、被视为强者象征的存在!  

虽则兵阵更是能够跨越超凡位阶的恐:怖力量,是从古老时代一直延续到如今、  

人族众志成城的核心体现。然而在这城楼之上,新节城守将已死,正在发动的五百人军阵,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核心人物统御指挥军阵的那位副将,不过堪堪内府,遍身未见神通之光。  

因而这支军阵明明早就已经结成,作为对入城者的威慑。却才刚刚做出反应,  

就已经迎来焰花焚城的轰然砸落,直接被轰塌!  

五百人的军阵东倒西歪,躺了一地。  

灿烂的火之城池,燃烧在城楼上空。  

极显眼,亦极酷烈。  

“焰花焚城!?”  

新节城中,有人惊呼。声音是无法抑制的恐惧南域之人,谁会不知左光烈!  

便未亲见,也当耳闻焰花焚城之名。  

此术既现于新节。  

难道是楚人至?  

难道楚齐两大霸主国,竟然联手瓜分夏土?  

且不说新节城中何其惶惶,新节城外重玄胜也已经窥得了信号。  

焰花焚城现于新节城之时,得胜营全军进击之时!  

从藏身之地跃出来,重玄胜洪声如战鼓:“随我冲锋!“  

十四黑盔重甲,第一个提剑在其侧。  

重玄胜全身的肥肉,如波涛起伏,无形的重玄之力,以他为中心散开。  

重玄神通叠加重玄秘术,冲在最前的三百人军阵,人人身轻如燕。  

一瞬间就已脱离了大队,以恐怖的高速前冲,如似离弦之箭,弦动已至大城前!  

重玄家对重玄神通的研究,是已经贯彻了博望侯荣名的历史。一代代积累下来,自远不是寻常修士对自己神通的探索可比。  

重玄神通能够开发的变化,几乎已被穷尽。  

将其混同于兵阵中,亦不过是寻常事。  

却说姜望在新节城城楼之上,瞬杀守将,强抗大阵威压,避大弩,灭军阵也瞬间迎来了新节城守军疯狂的反扑。  

“现在由我接掌城防!“  

城中一员将领高呼:“固守城门者,不得轻移!结阵相抵!一队二队增援城门,三队五队七队,各自结阵,列锋镝、燕还、冷月阵!八队十队向我聚集,  

随我结弦刀阵,杀敌报国!”十一队、十三队,速去解封启用黄龙球,听我号令,随时覆盖轰击!“  

所谓黄龙球,乃是封存了毒气、沼气、死气、怨气的四气之球,是极伤天和的军械,因会释放黄色沸腾雾气而得名。  

此时的这一员新节城守军副将,真是展现了城卫军里难得一见的素质。  

其身虽无主将印,只有副将印,亦是紧急掐动印决,当场接管了护城大阵。一边指挥士卒结成军阵,一边调动护城大阵的力量,瞬间把姜望身周的磅礴星力都碾灭,将他压下高空!  

新节城守将的主将印,自是在姜望手上。但没有新节城护城大阵的相关印决,  

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此刻他刚刚扑灭城楼军阵,毁掉了数架大弩,就迎来了这座城池如怒海狂潮一般的反击。  

此方天地皆斥之!万里征龙亦难抵举目皆敌,遍处是杀意!  

他贯通星路之后,可以最大程度上接引浩瀚磅礴的星力,本来最适合应对于对耗力量的情景。可护城大阵的伟力,非他的星力所能抗拒。  

是以才刚几飞起,就被压下一他也顺势就往下,一个闪身,已跃内城之中。  

身如青鸟,灵动天矫,天府之光轮转,单手按出毕方印来。  

华贵的毕方灵相于他身后展翅,熊熊烈焰以他为中心铺开生机勃勃的火之世界,瞬间填塞了城门洞,也将结成军阵冲来的新节城其他守军阻隔于外。  

赤色已盈满。  

焰花开,焰雀飞。  

在自由自在的火之世界里,在横掠的焰流星之下,姜望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