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永不能忘(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屈舜华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位置,示意夜阑儿坐下。落落大方地笑了笑:“残羹冷炙再难吃,你还能说我的坏话?我的黄粱台垮了,谁来养你?”  

夜阑儿啐了一声:“这话谁爱信谁听去。”  

她看向姜望:“有些事情处理,来得晚了,还请姜公子见谅。”  

“我们也是刚到。”姜望微微一笑。  

夜阑儿又走了两步,并没有去坐那个空位,而是看向楚煜之,对他笑了笑:“我比较喜欢楚将军坐的方位,坐东北,望西南,临风而眺云。”  

“谁能拒绝夜姑娘?”楚煜之洒然一笑,直接拎着椅子起身,与夜阑儿换了个方位,并帮她把椅子摆好。  

夜阑儿道了谢,这才施施然坐下。  

恰在姜望的右手边。  

姜望几乎嗅到了一缕隐约的香气,但只是一绕便散去,叫人颇有怅然若失之感。  

但他只是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对这位新加入的食客点头致意。  

夜阑儿亦微笑颔首。  

屈舜华作为今天这桌宴席的东道主,看了看姜望,又看了看夜阑儿,笑道:“咱们其他人互相都是已经认识了的。我想你们俩也不用我介绍了吧?都是天下第一,想必心有灵犀!”  

一个天下第一内府。  

一个天下第一美人。  

当然这位第一内府已经外楼,这位第一美人,暂时还只局限在楚国境内。  

至少如果让姜望来判断,他肯定不觉得夜阑儿是天下第一美人。  

夜阑儿嗔怪地瞪了屈舜华一眼:“姜公子一拳一脚在观河台上搏出来的战绩,才叫做天下第一。我算什么天下第一?说出来让人笑话。”  

一转眸,瞧向姜望:“许久不见,姜公子风采更胜往昔了!”  

姜望愣了一下。  

倒不是因为夜阑儿与他寒暄。  

也不是因为夜阑儿太美。  

而是他惯常用的客套词…竟被夜阑儿先用了!  

好在他马上反应过来,先回了个——  

“哦?”  

此一声出口,才意识到自己回得很蠢,这话对方不好接下去。  

心念急转间,以玩笑的语气补救道:“不妨展开说说?”  

夜阑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刹。  

这位黄河魁首此番言语,与他昔日在观河台上的表现,可相差甚远。实在有些…太浮腻,  

尤其是配合那并不真诚的笑容,很有些风月场里泡久了的老男人气质。  

左光殊大概是又觉得丢人了,默默看向窗外。  

屈舜华对姜大哥的观感还是很好的,心里觉得姜大哥只是一时被美色所迷,所以才说话失了分寸。  

年轻人,沉迷美色多正常?  

小光殊不也常在自己面前前言不搭后语么?  

于是拍马赶来救场:“姜大哥的风采,岂是三言两语能道尽?那观河台上败项北、斗阎罗天子、决战黄舍利,哪场不是名局?”  

她看着姜望,很是诚恳地道:“后来也知道姜大哥独斗四大人魔,尽杀之,以此传奇战绩,名证青史第一内府。此等名局,可否与我等讲讲啊?”  

姜望哪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吹嘘自己,这又不是跟安安或者左光殊私下炫耀的时候。  

倍觉尴尬地道:“那个,好汉不提当年勇,咱们往后看。”  

这话说完,他倒是有了几分情真意切:“内府境已经过去了。过往的光芒,只可停在过往,不能够辉耀星楼。”  

“说得好!”楚煜之倒是不在意什么暗涌,很直接地道:“不以浮云遮望眼,姜兄的境界,令楚某佩服!”  

夜阑儿心想,这话倒真是。如姜望刚才说的确实是心里话,那么内府境的黄河魁首,的确不会是他的终点。  

几人说话间,便有五名妙龄少女,各捧一只精致非常的木匣,走上楼来。  

木匣打开,里间却是一套餐具,有象牙筷、白玉碗、汝窑瓷盘、凤纹夜光杯…  

仔细摆好,奉于落座的五人面前。  

而后分别立在五人身后,作为布菜侍女,准备伺候用膳。  

紧接着就有一位侍者,缓步登楼,托举着一个龙舟状的玉盆,走近桌前。尚未揭盖,便已浮香。  

却是黄粱台后厨的菜肴已经送到。  

众人于是都不说话,静等布菜。  

这龙舟状的玉盆,轻轻落在圆桌正中,竟显得非常灵动。  

仅这玉盆的雕工,便足见价值。  

立在姜望旁边的侍女,应是这一桌的主侍者,用分寸恰当的声音介绍道:“今日这一宴,是升龙宴。第一道菜,名为‘玉龙’。”  

“玉龙又名鱼龙,说是龙种,却也只是传说。不过灵力极丰倒是真的,长须如龙须也是真的。”  

她伸手揭开玉盖,交由那奉菜上楼的侍者。  

说来也怪,先时尚未揭盖,已能嗅到浮香。此时盖子一掀,反倒什么香味都没有了。  

众人便看到,龙舟状的玉盆之中,清澈的鱼汤里,一条长须金鳞的玉龙鱼缓缓游动。  

姜望眼角跳了跳,忍不住腹诽,当谁不会做鱼么?端条活鱼上来糊弄鬼呢?  

“这鱼可不是没做熟,”他旁边的侍女仿佛知晓客人的心思,轻声介绍道:“它还在游动的,只是被提取出来的本能,而非它的生命力。”  

说罢,她拿起一只小玉锤,在鱼头上轻轻一敲——  

那犹带金鳞的鱼皮竟然整个脱落下来,沉于汤底,一如美人轻解罗裳。  

于是鲜嫩雪白的鱼肉,就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