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 稚日女尊的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嘎吱——  

神社门前的提灯摇摇晃晃。  

昏黄的光芒朦朦胧胧,在空气之中微微晕开,浓瘴的水雾颗粒透光映照,一颗颗看的很清楚。  

但那灯光究竟还是微弱,光线所触及不到的地方,依旧灰蒙蒙一片。  

庭院里忽然有森冷的阴风吹过。  

巨木的枯树枝摇晃的利害,地上那些破损的人形娃娃,它们的头发和和服衣摆都飘荡起来,黑压压的在暗处纠缠连成一片,宛如死寂的坟冢。  

“咯咯”  

鬼冢忽然听见孩童的笑声夹杂在呜咽的风声之中。  

立在神社周围的那些人形,其中几个的轮廓忽然变得诡异,但又更加生动了一点。  

是那些孩童形象的人偶。  

它们斑驳的脸上,眼球轱辘轱辘转动,身体也跟着扭曲。  

转瞬之间,这些孩童人偶的行动从生涩僵硬,变为灵活,嬉笑着跑动起来。它们拉扯神社四周缭绕的红线,脚步声和嬉笑声在木质的神社里响个不停。  

“这些…是孩子的死灵?”  

鬼冢先是做出了战斗姿态,继而又发觉那些孩子的死灵对她并没有明显的攻击意图。  

“咯咯咯”  

它们依旧笑着,跑着,拉着一条条红色细线,扯倒了众多的人形玩偶,最后头也不回地进入到木质的神社内部。  

“它们是不是想引领我?”  

鬼冢切萤将手里的符箓捻紧,快步追进了神社里面。  

可等她进来以后,不算太大的神社大殿内又看不到那些孩子的身影了。  

神社内部一片晦暗,门口挂着的提灯勉强照亮了这里的一些事物。  

鬼冢看见这里尽是缭绕的红色细线。  

数不清的红线彼此纠缠,绕在神社的各处,又从房梁上根根悬挂下来,将这里装点的仿佛赤色蜘蛛的巢穴。  

正面的神位上,也是密密麻麻的红色绳线。  

在红色之下隐约能看见两个人形的物体,被纠缠在一起的红绳绕的如同两个巨茧,以至于完全看不见其本来面貌。  

“这些红绳…也是缘结神的线吗?”  

小巫女先前在外面的时候就有留意到。  

这些红色的细线似曾相识,仿佛和她手腕上缠绕的细线如出一辙。  

带着这样的念头,鬼冢试探性伸出左手,触碰大殿各处绕着的红绳。  

而才刚一碰到,她手腕上的红绳便快速飘荡出来,神社里面密密麻麻的红色也同一时间涌动起来,飘荡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红色海洋。  

红线于空中拉的极细极长,自由地流动、扭曲、缠绕。每一根似乎都携带无尽的能量,不断地涌动、延伸,彼此交错、纠结。  

它们在鬼冢手腕处的红绳牵扯指引之下,又飞快聚拢,汇聚成规整的轮廓。  

像是…一把弓?  

一把由数不清红线缭绕而成的,几乎与人齐高的赤色长弓。  

巨大的红弓凝聚成型后,便缓缓落在地上。  

“这是?”  

鬼冢忽然想到了之前民俗学者酒井江利也在手稿里提到的内容——  

[根据书籍记载。土御门村落之内,除去天户铜镜外,另有一件来源于稚日女尊的宝物,由村中的某个家族世代保管。]  

会是这个吗?  

这是稚日女尊的弓?  

其实,说地上由红线纠缠起来的物件是弓也并不完全,因为它只有红线蜿蜒而成的弓把、弓臂和弓梢,在弓梢的两端却并未连接着弓弦。  

“是因为手上那根缘结神红绳的关系吗?我感觉这把弓好像在…呼唤我?”  

鬼冢切萤迟疑片刻将地上的红绳长弓拾起。  

这柄红弓虽说巨大,但握在手里却并未感觉到笨重。  

而且从上面能够感受到一股极其澎湃的力量,这股力量绝非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就像是信仰香火一样,虽然是纯粹的,“好”的力量。但如果作用在普通人那羸弱的血肉上,这对鬼神而言大有裨益的信仰之力,只会将人冲死。  

可是奇怪的是,鬼冢并未遭到红弓上力量的反噬。  

那磅礴的鬼神之力,流经她的身体只残余下微末一点,其余的则都被左手手腕上的红绳牵扯流走。  

在将弓举起的那一瞬间,缠绕在鬼冢手腕处的那根红绳再次飘荡起来,细线悠悠飘荡,连接其红弓的弓梢两端,形成了紧致的弓弦。  

“我好像可以使用它。”  

小巫女这样想着,她的意念一动。  

握在手里的长弓绳线快速崩解,缭绕向她的身边,快速消散不见。  

而当她再次拉动手腕处的那根红绳时,数不清的红色细线再次擦着她的衣衫缭绕出来,纠缠着蜿蜒汇聚到手中,变作长弓的样子。  

鬼冢觉得,这柄奇特的长弓能如此顺从,应该和缠绕在自己和神谷川手腕上的那根特殊红绳脱不开关系。  

“阿川说,这根红绳来源于缘结神…我和他可能是被缘结神选中才来到这个地方的。”  

而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缘结神应该就是稚日女尊没错。  

那么,这柄长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神明的馈赠?  

“只是我还不清楚这柄长弓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小巫女本来就擅长使用弓箭,甚至可以熟练凝聚自身的灵力化作破魔箭矢。  

只是她无法像神谷川那样,能极其方便地对超凡道具进行鉴定。  

这柄疑似神明武器的长弓,目前还不知道有什么特殊的用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