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士别三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用来形容汪言再恰当不过。  

富贵哥最厉害的时候是一天一变,一觉睡醒就又变帅一丢丢。  

于秋丽看不懂是应当的,顺其自然的接受才是扯淡。  

当然,其实要是细究起来,汪言那番自辩里是有漏洞的,比如大少的仪态,哪里像个穷养出来的孩子但是人性搁在那里,假如汪言跟她们讲实话,说我有外挂,钱和气质都是外挂给的,保准被骂。  

反而是有一些破绽的假话更能被认同。  

因为“可以理解”,在大家的世界观中,上述的情况更可信,更符合常识,更有想象空间。  

所以于秋丽下意识的判定,汪言没有完全交实底儿。  

在她的推断中,汪言应该很早就知道家里有钱,并且一直在接受仪态、消费、经商等方面的培训。  

然而那家伙城府惊人,低调隐忍,一直瞒着大家,看同学们耍猴戏。  

直到上大学,离开原本的小池塘,才终于展翅高飞。  

不得不说,她的脑补更加圆润、更加有可信度。  

所以,于秋丽对此深信不疑,并且暗暗为自己骄傲,觉得摸透了汪言的部分风格。  

是一个喜欢扮猪吃虎的狠人当她默默微笑着的时候,眼睛里那一丝狡黠,却并没有瞒过汪言的眼睛。  

大一学生,对于如今的汪大少而言,委实有点嫩。  

汪言与她对视,回以微笑。  

猜吧,儘管猜所谓的破绽,其实根本就是汪言故意留下的。  

要塑造好神豪形象,有几个难关要过。  

首先就是父母亲戚那边,需要让他们有意识的隐瞒一些东西。  

所以汪言才处心积虑的想去弄彩票,唯有暴富,才能让他们自发配合,对情况讳莫如深,并且主动切断与过去的部分联繫。  

而且,家里曾经与黑矿有联繫,是一个意外惊喜。  

父辈们本来就瞒着很多东西,身家和底蕴越发难以测度,很有趣。  

其次就是同学。  

大学同学当然不用理会,小学初中的情况因为时间久远而含糊,所以主要是高中同学的印象。  

上次升学宴的时候,汪言就在有意识的打基础,展现自身改变。  

今天,正是一个以新形象“临幸”大家的好时机。  

兵法讲究一个虚虚实实,主动披露一些,然后让大家感受到一些藏着掖着的东西,就可以静待他们自行脑补了。  

无论脑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最终,一定是有利于汪言的。  

因为真相是系统,一个不可能被脑补出来,亦不可能被相信的结论。  

最后一个漏洞,是现金流来源。  

小钱靠系统,随便浪,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但是未来的大钱,一定要走银行正规渠道,所以就需要合法的现金流来源。  

王庭娱乐是一家特别对口的公司,但是仍旧不够。  

等喜子哥搞明白,做顺手,汪言会让他再多开几家公会,甚至搞一个小的秀场平台。  

为什么是小平台因为监管不严。  

秀场平台的陷阱,永远比综合平台多,成本压力反而没那么大。  

像逗鱼,宽频费用、引流费用、推广费用、签约费用、伺服器等固定支出全都是在为上市白折腾,根本不赚钱。  

秀场小平台呢闷声发大财,流水不声不响的过亿,有多少是利润,打哪来的,谁都不清楚。  

汪言预测,做到那一步,差不多就可以支撑2亿到5亿的正常花销和投资。  

再往上,直播公会和平台就不够用了。  

所以要未雨绸缪,再开闢新的战场。  

于秋丽,就是汪言瞄准的可以信得过的自己人。  

陷阱那么多的现金奶牛产业,不可能随随便便请一个职业经理人,那简直是在搞笑。  

反而是正经八百的事业,最该请职业经理人,不要轻易让亲近的人涉足。  

汪言那些杂书没白看,现在是越来越有大局观了。  

至于于秋丽为什么值得信任额,因为她是汪言的班长、未来的战友嘛,多纯洁的革命友谊胡思乱想一通,最终仍旧要在牌桌上建立起新形象,务必要让所有人印象深刻,所以汪言一改初时的云淡风轻,稍微露出一丝峥嵘。  

“怎么玩”  

古佳书迫不及待的开口,很是兴奋“难得碰到两个牌搭子,一个底注,三炸封顶,怎么样”  

刘伟龙显得很谨慎,默默一算,皱眉。  

“大头,三抢三炸加春天,直接翻到128倍,同学娱乐,玩那么大不好吧”  

古佳书不耐烦的反驳“哪儿可能出现那么爆的局咱们是抓牌,又不是发牌”  

确实,一张一张的抓牌不太容易出炸,两炸就很难得。  

刘伟龙谨慎的看着汪言,问“你怎么说”  

汪大少挑眉“只要你们不觉得玩太大伤感情,我都可以,客随主便。”  

古佳书不耐烦的一撇嘴“几十个输赢,有什么伤感情的过年的压岁钱都不止那点儿”  

刘伟龙顿时被噎得直犯噁心。  

即便是在矿省,仍旧不是每个富二代都可以收到上百万压岁钱的,最起码,刘伟龙收不到那么多。  

隔壁的女生们更是直懵哔。  

大少啊,我们跟你过的是同一个年么于秋丽咬着下唇,看着汪言安之若素的端坐,似乎几十万都不值得动容,又一次感到了同一个世界里的巨大鸿沟。  

往常,因为早就清楚古佳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