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风起云涌(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门安排人进入魏王府,然后举报魏王府里头的不法事宜,但是都没有起到效果。  

所以李承乾干脆就开始准备从肉体上来消灭李泰。  

只是,李泰也知道自己如今是什么处境,出入都防卫的很严密,李承乾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没错!让纥干承基带领几名精锐死士,人也不需要多,拿着精巧的手弩在魏王殿下出入王府的并经之路上埋伏,这两天就出手!成了当然是最好,哪怕是不成,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朝中那些大臣,特别是父皇安排来教导我的大臣,为了自己的虚名,动不动就当场劝谏,动不动就在父皇面前弹劾我,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拿出来扯,好像不这么干就显示不出他们的忠心来,我早就受够了!  

既然李祐连造反都敢做,那么安排人来长安城刺杀几名亲王,也算是再正常不过了,大不了我再安排一帮人也行刺一下我自己!”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之后,做出了决定。  

事实上,李承乾没有有些人吹嘘的那么优秀,但是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  

客官的说,他只是一个身在帝王之家的普通人。  

只不过,大唐朝堂上有一股风气不是很好,那就是在魏征的带领下,劝谏之风非常盛行。  

别说是李承乾这个太子了,即使是当着李世民的面,魏征这些大臣也敢于直言顶撞。  

这是因为犯颜直谏被他们看做是一种忠于君王、忠于大唐的一种劝谏。  

如果发现了问题,却是不提出,那是不忠,是佞臣。  

所以很多大臣为了能有一个响亮的名声被人们所知,各种花式“碰瓷”。  

特别是李世民安排给李承乾的一些老师,更是天天把挑李承乾的毛病当成了主业。  

这么一来,李承乾本来没有那么多问题都给搞得好像很烂似的。  

承受不了压力的李承乾,也昏招迭出,最终反而佐证了那些大臣的弹劾。  

看,太子殿下果然不似人君啊!  

胜业坊是李泰经常路过的一个坊,从这里可以最快的通过春明门走出长安城。  

已经悟到了一些东西的李泰,最近隔三差五都会出城去昭陵祭奠一番。  

这种行为,自然有人报告给李承乾,李泰也算是有意之中刷了一波好感。  

“山宾,你说五弟曾经是那么机灵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呢?只要脑子没有进水,都知道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大唐如今国力无边,不管是东突厥、西突厥还是薛延陀和吐谷浑,亦或是高句丽和吐蕃国,没有一个是我们的对手。他以为就凭借着齐州那点兵马,就能登上皇位?那这个皇位也太容易得到了吧!”  

豪华奔驰四轮马车里头,胖胖的李泰整个人都瘫坐在鲨鱼皮沙发上面,跟一旁的杜楚客说着话。  

“齐王殿下的身上,毕竟也留着一部分阴家的血脉。那阴弘智常年陪伴在齐王殿下身边,肯定给他灌输了许多仇恨,指不定齐王殿下已经把陛下,把大唐的众位亲王当成是他的生死之敌了呢。”  

杜楚客作为魏王府长史,对于各个亲王府上的事情,自然了解的比较深。  

李祐作为李世民的第五子,年纪跟李泰相差无几,再加上他的阿娘又是颇为受宠的德妃娘娘,杜楚客多关注了几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哼!你不说我倒是忘记了,阴家跟我们李家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呢。”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泰对挖掘了自己祖坟的阴家还是非常痛恨的。  

但凡是仇恨没有积累到一定的地步,就不至于干出挖祖坟这样的事情来。  

“皇后娘娘去世之后,陛下就变了很多。现在发生了齐王殿下叛乱的事情,估计对陛下的打击会非常大。王爷,我觉得只要你继续维持如今的形象,这个皇位,迟早是你的!”  

“嗯,父皇近来对我颇为欣赏,赏赐了不少财物。而我那大哥却是频频干出令人不齿的事情,去年底更是安排人刺杀自己的老师,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却是彻底的把名声败坏了。只要再加一把劲,废太子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李泰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坐在含元殿的御座上面,跟众臣讨论国事,心中就一阵激动。  

“没错!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越要让陛下看到王爷的好,看到太子殿下的不好。凡事就怕对比啊。”  

杜楚客的话刚落地,却是猛地传来一声惊叫,“有刺客!保护王爷!”  

“嗖嗖嗖!”  

很快的,立马就有劲弩射向了马车车厢。  

李泰胖墩墩的身体,猛地灵活了起来。  

只见他快速的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按下了一个按键。  

然后立马就有铁板把车窗给封住了。  

至于不断射向车厢的弩箭,他并不担心。  

这可是奔驰四轮豪华马车的最高版本,整个车厢使用了大量的精钢,等闲弩箭根本不可能射穿。  

很快的,外面的动静就小了下来。  

“魏王殿下,刺客死了六个,有一个逃走了!属下已经安排人去追了。”  

当马车外面传来魏王府护卫总管的声音的时候,李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李泰很是笼络了一批人,再加上深受李世民喜爱,不少人都愿意搏一搏前途,所以李泰身边并不缺谋士和高手。  

“王爷,昨天刚传来齐王殿下谋逆的消息,今天就有人行刺,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