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风起云涌(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  

做事唯唯诺诺,一点也不果断。  

再加上李治并不怎么喜欢舞刀弄枪,就是骑马都不如一般的士卒。  

李世民除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外,实在是生不起其他的心思。  

“雉奴,你在一旁好好听一听,看看朝中大臣是怎么议事的。”  

李世民没有接李治的话头,而是别有用心的吩咐了一句。  

不过,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让李宽的心中猛跳。  

李治今天显然是刷新了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形象。  

虽然李世民心中应该还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心思,但是潜移默化之中,已经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很快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来到了宣政殿。  

“陛下,大唐如今的发展局面非常良好,我们不能让一场叛乱破坏了河南道的局面,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唐的发展。齐州虽然平时不是那么显眼,但是地处河南道中央,是登州通往长安城的必经之地,也可以快速的前往幽州,南下还可以威逼徐州,破坏大运河的运行。”  

房玄龄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看法。  

不管是齐州叛乱的人是谁,都要镇压,并且是最快速的镇压。  

“玄龄说的没错,齐州的叛乱,影响太过恶劣。虽然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开,但是不用等到明天,长安城就大家都知道了。最关键的是大唐在齐州附近并没有布置什么兵马,如果叛军快速出动的话,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附近的州县失手,甚至连登州都有可能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是态度鲜明的站出来支持平叛。  

这个时候,安抚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安抚有用,人家就不会走到造反的路上了。  

“陛下,微臣愿意带领三万大军,火速前往齐州平乱!”  

调养了好几年身子的秦琼,主动请缨要带兵平乱。  

反倒是李靖很低调,这几年都没有主动要带兵。  

“叔宝身子骨还没有完全好,我老程去走一趟就行!三个月,最多三个月,必定还陛下一个安定的齐州!”  

不管是什么时候,程咬金总是喜欢争抢带兵的机会。  

李世民这一次没有让程咬金他们争抢下去,而是果断直接的下达了命令。  

“诏令兵部尚书李勣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刘德威一起讨伐平叛!”  

快刀斩乱麻!  

这就是李世民现在的想法!  

其实,李宽很想站出来说,只要有个几千兵马去意思意思的走一趟,齐州的叛乱就平定了。  

但是,涉及李祐,自己要是主动要带兵去平乱,很容易让人生出忌惮心思。  

怎么?  

你李宽对于镇压自己的弟弟这么积极啊?  

所以李宽一直没有多说什么!  

安排好了平叛将领,李世民没有心情继续讨论事情,而是让众人退下,自己伏案奋笔直书。  

“孽子!朕曾经告诫你不要亲近小人,不要被人蛊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你素来性情乖戾缺少德行,被谄媚的言论所蛊惑,如今终于招致祸端自取覆灭。痛心啊,真是愚蠢到极致。”  

李世民写下这么一段话,眼泪就忍不住滴落了下来。  

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努力的避免着这种事情的发生,可是最终还是来了。  

“孽子!你变成枭獍一样的人,忘记了世间的忠孝,扰乱齐州…”  

“孽子!你违背礼和义,为天地所不容啊;你抛弃父兄背叛君主,为人神所共怒啊…”  

李世民越写越生气,怕自己心中多年以来对儿子们的不满全部都发泄了出来。  

“你以前是朕的儿子,如今是大唐的仇人…”  

慢慢的,雪白的纸张上面涂满了墨迹。  

一些字迹还没有完全干燥就被李世民的泪水打湿。  

期中,李世民几次更咽停笔!  

心如刀割!  

虽然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是他对孩子们的爱,却是真心的!  

奈何身在帝王之家,真心这东西,值几个银币?  

“太子殿下,机会来了!”  

东宫里头,贺兰楚石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李承乾的身边。  

“什么机会?”  

李承乾醉醺醺的喝了一口七里香,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比较难熬的,因为朝中大臣隔三差五的弹劾他,李世民又对李泰偏爱有加,这不能不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齐王殿下反了!”  

“老五反了?”  

李承乾稍微愣了一下,不过并没有特别在意。  

在他看来,长安城兵精粮足,李祐在齐州搞事,注定是要失败的。  

“是的!陛下已经下令兵部尚书李绩带兵前往平叛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有!当然有了!齐王造反这种事情都能发生,说明他已经谋划了很久。这个时候,长安城里发生几件刺杀事件,岂不是再正常不过?太子殿下,您不是一直发愁找不到对魏王殿下下手的合适时机吗?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啊!”  

贺兰楚石两眼放光的看着李承乾,觉得自己离国公之位又近了一步。  

“你是说我们安排人去行刺李泰,然后嫁祸于李祐?”  

李承乾也不傻,立马就明白了贺兰楚石的意思。  

这两年,为了对付李泰,李承乾可谓是使尽了手段,甚至还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