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笑三笑(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炼化了帝释天的千年内力之后,宁青安的真元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  

后期强大到足以击杀神将的冰皇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被直接秒杀。  

皇都武者们见状,在宁青安的命令下宛若蝗虫一般涌入天门大殿之中,对冰宫内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搜刮。  

天门共分为三大界。  

而帝释天居住的地方则被他自喻为虚空天界,但宁青安一路走来,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些散发着寒意的冰窟而已。  

根本无法和所谓的天庭、仙界所比拟。  

帝释天活的太久了,自以为自己是神灵,其实也不过是一名强大些的武者而已。  

天门失去了他,笼罩的那层光环也彻底消失。  

于是,彻底覆灭。  

天门一战之后,宁青安收获极为巨大。  

帝释天的千年功力与珍贵的凤血且不说,单单是天门多年以来积攒下来的无数财富、功法,便足以令宁青安的统治越发的稳固。  

并且在果断的击杀了冰皇之后,帝释天的其他四位弟子泰乙、弦真、武德、神母便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选择臣服。  

帝释天多年以来游戏人间,天门的大部分势力其实都由他的这四名弟子掌控。  

而得到这四人之后,宁青安也以魔种将其控制,并且得知了天门在中原江湖安插的无数暗势力。  

宁青安以霹雳手段,迅速清除了天门剩下的残余。  

要么臣服,要么成为他回元血手下的养料。  

数月后,中原彻底一统。  

而自此,宁青安手中所掌握的势力,已经是这天下最强大的。  

远远超过之前的什么天下会、无双城!  

天门覆灭。  

在天下间引起巨大的震动。  

江湖中也有一些老怪物,他们知晓天门的恐怖,在他们看来,那几乎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怪物。  

所以当他们之前听说新帝要去攻伐天门的时候,还以为新帝发疯。  

但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时,已经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天门真的覆灭了。  

此时的新朝空前的强大,天下间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位新帝的脚步。  

天下格局彻底改变。  

此时的中原至尊,才真正配的上至尊这两个字!  

某山涧竹屋。  

无名手持胡琴,眉心带着忧郁之色。  

“无名前辈,宁皇帝太强大了,连天门都不是他的对手…距离上次跟您交手才多久,他的进步怎么如此迅速?”聂风从远处走来,站在无名身旁,轻声说道。  

自从上一次在天下会,无名重伤被聂风搀走之后,两人一直在此地养伤。  

但对外界的消息,他们也并未放弃打探。  

“天门之主也死在了宁皇帝的手中…”无名深吸了一口气。  

他年轻时曾经与搜神宫之主,传闻中的长生不死神有过几面之缘,得知了这天下间隐世的大势力还有很多,搜神宫的强大令他惊讶不已。  

所以直到后来的天下会和无双城气势再如何嚣狂,也从未被无名放在眼里。  

因为相比于那些隐世大宗门,天下会和无双城不过是两只跳梁小丑而已。  

但无名记得,在自己和长生不死神的交谈中,以对方的强大,也曾谈起过一名存活千年的存在。  

天门之主!  

无名还记得长生不死神谈起对方时,那语气中蕴含着浓浓的忌惮和敬畏。  

给无名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能被强大如长生不死神忌惮的人物,会有多可怕?  

无名想象不到。  

但现在…天门之主死了。  

死在了那个之前还重伤在他手上的年轻人的手中。  

他曾经亲自和宁青安交过手,自然知道宁青安的实力。  

上一次落败,只不过是因为宁青安恐怖的自愈能力。  

他通过推算,得出就在月余之前,宁青安还不过是半步天人的实力。  

如今却已经可以击杀天门之主…  

这进步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  

想到这里,无名深深的叹了口气。  

如今的中土天下,已经在宁皇帝的带领下扫平了隐患,而且宁皇帝开始推行新政,对朝廷官员进行了大换血,并且建立了“狼鹰卫”负责监察百官,令如今的朝堂风气清明。  

并且宁皇帝坐位之后不修宫殿,不选秀女,并且减轻赋税。  

只不过唯一的要求,便是在天下为他塑像、供奉。  

相比于历代皇帝,他已经算是一代明君了。  

中原进入前所未有之盛世。  

无名作为旁观者,其实也乐的看这种情况维持下去。  

他甚至想过,如果天下能这样维持下去,他也能正好再借这个机会隐退,从此不问世事。  

但事实往往不如人愿。  

几日前,剑晨从外界回归,并且带回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宁皇帝要灭武。  

准确的来说,是灭掉所有不肯效力与朝廷的武人、宗门!  

这一政令推行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狂潮。  

武者之所以想要学武,很大一部人是为了肆意横行、不受约束,可现在学武就要往脖子里套一条狗链子,那谁愿意?  

天下武者,顿时开始倒戈,纷纷对宁皇帝口诛笔伐。  

而宁皇帝的做法也很干脆。  

他给了天下武者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时间一到,未到皇城报道的武者,被他派出的大军统统镇压。  

要么废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