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笑三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功,要么直接砍头!  

这一次,宁皇帝杀的血流成河,足足有近万人死在他的屠刀下。  

江湖为止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无名陷入了沉思。  

他沉思的并不是宁皇帝灭武这件事本身。  

事实上,历史上诸多皇帝在登基之后,都会约束江湖中的武者、宗门,以免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动摇。  

宁青安不过是手段更加直接、残忍一些。  

无名沉思的是…宁青安身为天下至尊,又武功盖世,天下难有人再来制衡他。  

他可以随心所欲。  

他今天想要灭武,就能灭武。  

如果他明天想要屠城灭世,是否也是随手就可以做到呢?  

一个集权力与力量于一身的皇帝,如果他一旦为祸,那毫无疑问,会对天下百姓造成无比巨大的灾祸。  

“不能继续让宁皇帝的野心膨胀下去了…”无名目露精光,他看向站在旁边的聂风。  

这名年轻人虽然出身天下会,但性格温厚善良,而且命格奇特,天生契合风之力,若是加以培养,他的战力将会突飞猛进。  

未来,或许也与宁皇帝一战也说不定。  

“聂风,你可愿随我学武?”无名转头看向聂风,极为郑重的问道。  

与此同时,灭武令推发之后,引发的波澜远远不止惊动着无名一人。  

遥远的东海。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盘膝坐在一座海浪中的巨大岛屿中,脸上带着似乎万年不变的慈祥笑意。  

他正在垂钓。  

而他的身后站着一名小姑娘,在他的耳边窃窃私语。  

老者听着,缓缓的点了点头笑道:“灭武令啊…这可不太妙,千秋大劫将至,中原武林需要新生的力量去对抗,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动天门和搜神宫,就是存在对抗千秋大劫的念头。”  

“只可惜,这一代的皇朝之主实力太强,动作也太快了…连帝释天都死在他手中。”  

“是太自负了!”小姑娘清冷冷的打断道。  

“灭武令不能推发。”慈祥老者仿佛下决定一般说道:“中原武道需要百花齐放,绝不是被一人集权。”  

“您要出手吗?”小姑娘轻声问道。  

“我已经一千多年没有出过手了。”慈祥老者目光看向远方,叹息道:“希望这一次的中原之主,不要让我失望。”  

伴随着老者这句话出口,他脚下的岛屿忽然开始剧烈的震动。  

狂浪响起,一只巨大的海颅从海底探了出来。  

那头颅之大,足以比拟一座小山!  

老者脚下的岛屿,居然就是一只巨大的海龟!  

海龟张开巨口,吞吐波浪,滑动巨大的长足,缓缓离开东海。  

自从天门覆灭之后,宁青安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只觉这天下已经再无人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于是,他开始着力于收集天下的武学。  

并且积极派人收集七武屠龙的武器。  

风云世界之中,若说四大瑞兽最强大的,当属神龙。  

即便是拥有凤血的帝释天,在集齐了七种武器屠龙时也打的极为艰难。  

龙云能够给予人强悍无比的力量。  

即便被打碎的情况,双龙元的加持下,连断浪都能和帝释天这种老怪物掐一掐,如果自己得到了完整的龙元,将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是否可以超越天人之上?  

目前为止,宁青安手中的屠龙七武已有其四。  

除了还未出世的绝世好剑,远在东瀛的惊寂刀,以及天罪之外,其他的四柄武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下一个惊瑞之日还有很久,宁青安有足够的时间来将其收集完美。  

深夜。  

宁青安坐在皇城之内,他感受了天下万千黎明的愿力,正在将收集到的武学进行熔炼。  

忽然,他睁开眼睛,看向前方。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看着他。  

“阁下远道而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主人一下,好让朕有个待客的准备?”宁青安看到对方之后,神色如常,平静的笑着。  

笑三笑!  

这位传说中的,在十二惊惶中最为神秘的存在,居然在深更半夜,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的皇城之内。  

宁青安略感意外。  

因为自己没有察觉到对方是如此来临的。  

但他不觉得笑三笑是因为修为超过自己太多,而令自己无法察觉。  

大概率是因为对方修行了什么能够隐蔽气息,潜伏的功法而已。  

在原著之中,笑三笑虽然身份神秘、而且寿命漫长,但对于他的实力描述并不如何夸张。  

还在天人境界的范畴内,尚未达到破碎境界。  

武者之途,共分九层。  

三流、二流、一流、后天、先天、宗师、大宗师、天人、破碎。  

其中破碎境的武者,恐怕已经不在属于人类的范畴。  

如果准确的来描述,应该是“陆地神仙”或者“红尘仙”这类的级别。  

即便换算成仙武世界,也能够和大乘期不相上下。  

号令天地之力,挥掌开辟小世界!  

很显然…笑三笑,还未达到那种地步。  

宁青安嘴角露出笑容。  

若只是一个天人,在他的皇城之中,又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且不说他还有魔主这个帮手,单单是他自己,便足以在天人境界不败。  

“岂敢劳烦陛下…老朽已经是行将就木之身,此次拖残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