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背刺(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话就,陈知行指了指身后不远处一直都表现的没什么存在感的黎霜。  

清月看了一眼黎霜,见其与自己同样是涅槃九重天的修为后,放心的点了点头,然后像是又想到了什么,忽然又开口道:“也不要离开者苦水岭太远!”  

“知道了。”  

三天后。  

距离苦水岭一千五百里外,陈知行从一只像是水猴子一样的水妖身体里挖出妖丹,看了一眼后就丢给其身后的黎霜。  

“又是一颗真吾境妖丹,黎霜你颗千万要替我收好,等攒够了一千颗就能换取一本长生境功法呢。”  

黎霜听的无言以对。  

他不知道自家这位族长发了什么疯,好端端的居然真的带她来杀妖。  

“嗯,很有意思对吧。”  

“什么?”  

“苦水峰聚集修士五千人,平均一人一天杀一妖,三天就是一万五千只妖,而这还是最低估计.那么为何这北妖物被杀却不见减少?”  

“您是说”  

“嘘,心里知道就行了,不要把事情说出去,就像之前那位鸿青所说的那样,若是运气不好,以保住自身性命位优先,切记莫以性命位儿戏。”  

“我知道了。”  

黎霜闻言,低下头变得和陈知性一样,开始把心思都放在猎杀这满冰原的低阶妖族上,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显眼。  

事实证明,小心无差错。  

就在大家都以为北域大局已定的时候,一道惊天噩耗忽然自更北方传出!  

“不好,三万长生真君被那长生境龙龟使用地理优势困两人,至于一人逃跑出来,且因为三位真人的举动惹怒了那龙龟,导致龙龟开始主动驱赶更多的海妖登岸!”  

这个消息如同疯狂一般传遍整个北域战场。  

两位长生真人被困,只有一人侥幸逃出,这代表着三位长生真人去追杀那老龟,反倒是被其困住两人,这放在平日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却在眼前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距离苦水岭两千二百里处,同样得到消息的陈知行与黎霜对视一眼。  

“据说逃出来那位真君乃是大罗道地的长寿道君”  

“嘶”  

“果然,这一切都是大罗道地再后面捣鬼么?”  

“黎霜,你尝试联系一下独孤,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我们要选择离开这边了。”  

若是真如陈知行所想的那样,大罗道第地的长生真君联合妖族龙龟暗害另外两位真君,那么眼下妖族之计策既然成功,等待北原的,自然是比之第一次更加猛烈的攻势!  

“只是不知三家一共有几位长生真人存世,不会就只有三位吧?”  

天圣宫与羽化仙宗两家老祖被困于北海冰原深处!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让不知道多少世家听了后皆蠢蠢欲动,想要趁着这样一个三大圣地最为衰弱的时期,带领各自世家与这混乱之中创出一番造化来。  

然而消息还没传出多久,天圣宫中既又走出一尊长生真人!  

一瞬间,之前还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叛之事态既烟消云散!  

这既是长生真人之威!  

“居然真的还有,天圣宫的底蕴居然能同时供应的起两位圣人!”  

“可恨!可恨啊!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就这样没脸!该死的天圣宫!居然都能够又走出一尊镇压世间长生真君!”  

“莫急,我等还是有机会的。”  

“道友所说不错,这位醍醐道君既然选择自天圣宫中走出,那么现在的他既要面临两个选择”  

“是选择留在南域镇压天圣宫境内既有可能发生的叛乱,还是去北方救出那被困与北洋深处的两位道君!”  

“若是他选择了留下,那接过虽然对我等不利,可北地局势定然因此糜烂,届时若是有其他长生海妖发现三大圣地的虚弱,选择就此登岸的话”  

“乱世将至!”  

“可若这醍醐道人选择前去北洋深处救援两名被困道君,那与我等而言,岂不是又是天赐良机?”  

“等等,你们是不是错算了一人,那大罗道地的长寿道君又如何,若是他与那醍醐道君.”  

“你还没反应过来么?”  

“什么?”  

“三大圣地闹翻了!!!”  

“之前两位道君之所以被困,不是因为他们被龙龟设伏,而是被那位大罗道地的长寿道君被刺,也只有这样,才会导致两位道君被困北洋深处,如若不然,三位道君齐心合力,这世间又有何人能困的住他们?就凭一只龙龟?”  

“你的意思是,这位长寿道君是叛徒?”  

“或许不是叛徒,但他们之间一定闹翻了!”  

“也有可能就是这位长寿道君谋划的坑害另外两位道君,他是主谋的可能行很大。”  

“不一定。”  

“谁知道呢。”  

“大罗道地应该也有着自己的谋划,可至少在短时间里应该不会再来针对我等。”  

“诸位道兄,若真是如此,这岂不正是我等推翻羽化仙宗的最好时机???”  

“谁先当这个出头鸟,你又怎敢肯定,既然天圣宫可以又走出一尊醍醐道君,羽化神宗内就没有第二尊道君存在?”  

“哼!竖子不足以谋!!!”  

东荒的世家明面上看起来最为强大,又有着这道可以任由绝颠境强者互相交流的至宝加持,可实际上地处羽化神宗地盘上的他们,又似乎从来都不曾成事过。  

所以,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