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尚书的话,哀家没听错吧?你的意思是,从蜀中征召府兵,再大量召入吐谷浑和吐藩人为我军仆从?”  

武媚娘凤眸中光芒微闪,像极了昆明池中的波澜。  

“未知苏尚书意从蜀中征召多少府兵?”  

她的话虽没说完,但是熟知蜀中形势的阎立本、狄仁杰等人,已经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阎立本做为大唐左相,自然知道,整个蜀中不过数万府兵。  

而且最多的兵员都在防备吐谷浑的战线。  

远离关中。  

这个时候抽调这些人,少了则不够。  

多了,只怕全线动摇。  

李治到死之前,还在下令增强蜀中防线,在积石峡附近多设石堡。  

而狄仁杰,则因在剑南道任过职,曾为剑南都督手下官吏,清楚蜀中情况。  

整个蜀中有府兵四万五千余人。  

看起来不少,但是分布在各方。  

有的镇守蜀中那些未开化的土民。  

有的防备着吐谷浑。  

有的守着战略节点、交通要道。  

这里哪一个地方,都不能轻动。  

一动,便是牵连整个蜀中的防御作战体系。  

万一出了差池,谁都担待不起。  

狄仁杰暗自皱眉,正在替苏大为担心时,只听苏大为道:“臣以为,召一万人足矣。”  

“嗯?”  

这一下,武媚娘大出意外。  

凤眸一时圆睁。  

就连一旁的李弘,还有左相阎立本等人,也瞠目结舌。  

殿上群臣更是一片哗然。  

左武卫大将军程处嗣,邢国公苏庆节,还有明武将军程务挺等人一时大感焦急。  

还没开口,就听十二卫大将军中,一员一身玄甲,双肩狻猊吞口,头戴狮口金盔的大将抱拳道:“陛下、天后,臣以为仅凭一万府兵,绝对无法对付西域叛乱,大食人的攻势,还有弹压吐藩人。  

臣以为,苏郡公此言十分不妥。”  

苏大为和众人的目光向那位军将看去。  

但见此人身长八尺,膀大腰圆。  

面白无须。  

鼻梁高隆。  

两眼暗蕴神光。  

犹如凛凛寒潭。  

乃是李唐宗室,南梁王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  

李玄信年方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是李治朝末期颇受重用的宗室。  

向来戎守帝都,拱卫皇城。  

此时听得苏大为夸口说一万人足以平西域。  

李玄信忍不住站出来。  

他的声音有一种冰冷之感,犹如薄薄的刀锋。  

此时双眼投在苏大为身上:“苏郡公对辽东之策,对关中缺粮之计,本将佩服,但是对西域,未免太过儿戏。”  

武媚娘没马上开口,而是转向李弘:“陛下以为如何?”  

李弘只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压在自己身上,肩头一时沉甸甸的。  

他有些为难。  

从感情上,愿意相信苏大为说的。  

但是站在一个帝王的理性上,他又无法相信。  

前次李敬玄十万大军,一朝丧尽。  

薛礼,百战名将,率五万军,还征召不少胡人仆从。  

照样惨败。  

苏大为就算是大唐名将,但是无论如何,仅凭着一万人,怎么对付大食人的大军?  

光是薛礼那次,大食至少就是四万人吧?  

还有突厥的叛军,胡人各处的叛乱。  

仅靠一万人,如何能扑灭这些大火?  

“这…”  

李弘犹豫着道:“苏郡公,一万人如何守住西域?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原因有三。”  

苏大为不慌不忙,似乎早就想好了一切:“第一点,大唐虽然败了两次,但在西域数十年经营,积威犹在。  

而且昔年臣曾多次在西域用兵,对各胡族知之甚祥,只要分化拉拢,就能拉起一支对大唐足够忠心的仆从军。  

第二点则是大食人对西域的威胁,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  

“嗯?何出此言?”  

李弘奇道:“朕听闻波斯国的强盛,不弱于大唐,但波斯已被大食吞并,那大食之强,犹在波斯之上。  

这样的大国侵入西域,犹如泰山倾覆。  

仅凭一万府兵,加一些藩属仆从,朕实不知如何抵挡。”  

李弘这番话,说出许多人的心声。  

包括武媚娘,也微微颔首。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苏大为平静道:“凡国家用兵,总有其力量投送极限,距离本土越远,所能投放的力量就越少。  

哪怕强如大唐,兵势到了西域,也如强弩之末。  

亏得这些年经营,在碎叶水旁设下安西四镇,还有西域都护府,一直保持着对各族的威压,才能驱策他们。  

驱使胡人为我所用。  

若纯用我大唐府兵,劳师远征,就算以大唐富饶,也无法持久。”  

这番话,引得众人默默点头。  

都是朝廷大臣,有着丰富的理政经验,知道苏大为所言非虚。  

一是路途遥远,行政命令传达不及。  

光是路上就要一年半载。  

许多事瞬息万变,待朝廷命令传到,情况和环境早就变了。  

二是你拿关中的兵去填西域的窟窿。  

可关中兵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西域。  

他们也有家人老幼。  

也想着回家。  

时间一长,自然就无战心战意。  

所以朝廷才定下轮守之策。  

每隔数年,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