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府兵过去轮换。  

真正能让大唐势力在当地留下来的,只有移民。  

将唐人一代一代向西域移民。  

待到当地唐人数量超过西域诸胡。  

则自然将西域内化为大唐内藩。  

可问题是,这种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而且大唐人去西域,就得按着胡人的方式生活,放牧。  

久而久之,生活习惯完全胡化。  

那究竟是唐人还是胡人?  

以古代的环境,想要同化实在太难。  

后世雄鸡版图,全和生产力相关。  

只有汉人的田能种到的地方,才能纳入版图。  

凡是生产力不足,还得按着当地风俗习惯生活的地方。  

就算一时纳入。  

待中原一乱,便又分离出去。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双眸光芒一闪:“苏郡公此言何意?”  

“我的意思是,西域也不是大食人的地盘,他们也是客军。既是客军,就没有地利,想要措集粮草没那么容易。  

我们大唐,可以以一名臣子,持天子手书,赦令西域诸胡听令,自带粮草兵器,为我大唐仆从。  

他们大食人远道而来,能和我们大唐一样吗?”  

苏大为的话,引起众人深思。  

好像,有点意思。  

“大唐在西域余威犹在,听大唐话的藩属仍是大多数,以众击寡,何患之有?相较大食,他们是客军,我们才是主场。”  

苏大为继续道:“既是远道而来,大食人的消耗更大,兵员更不容易得到补充,死一个,便少一个。而且既然是远征,他们的人也不可能太多。  

或许也就那几万人,至多不过十万上下。  

再多了,恐怕大食国也拚不起消耗。”  

苏大为的话,立刻引得殿中各军将的赞同。  

一员将领道:“昔年苏定方大总管,征突厥,每战都是十万上下,少的时候只率五万人,这些都是太宗时的定制。”  

“对对对,灭百济,攻高句丽时,我们也是十万上下兵力。”  

李玄信沉思片刻:“也就是说,苏尚书有信心可以将大食人击溃?”  

“不是击溃,是将他们全部留下。”  

苏大为一声轻蔑冷笑。  

他手里灭国无数。  

战场上被他指挥歼灭的敌人,何止数十万人。  

区区数万大食人又如何?  

大唐,可不是希腊城邦。  

李玄信再问:“就凭一万人?”  

“不是一万人,而是以大唐一万府兵为中枢牙将,统驭诸胡,以诸胡仆从为我大唐爪牙,驱使他们为我大唐征战。”  

苏大为用一种冰冷到近乎无情的声音:“我要用这些胡人的血,去耗光最后一滴大食人的血。”  

听起来十分残酷。  

但殿上众将军却是精神大振。  

“苏郡公说得好!”  

“这才是我大唐之武德!”  

“大唐圣人是天可汗,普天之下,诸胡皆为我大唐鹰犬,让他们征战,是给他们为大唐尽忠的机会!”  

“为大唐流光血液,是胡人的光荣!”  

“此战之后,自然会有许多出色胡人将领,可以吸纳入我军,做为大唐的将军。”  

众大将军相视而笑,得意与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大唐的威风。  

与后世相比,这时代人才是鹰派。  

一个个恨不得整天上战场,开疆拓土,觅个封侯拜相。  

李玄信盯着苏大为,眼中光芒闪动,用一种迟疑和斟酌的声音道:“苏郡公方才说有三点,现在说了两点,不知第三点成算是什么?”  

“第三点,是吐谷浑和吐蕃人,并没有如各位想的那样桀骜不驯,为大唐作战,做我大唐仆从,对他们而言,都是晋身的机会。”  

李玄信一呆。  

苏大为说的,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  

他想要反驳,但一时不知从何去质疑。  

武媚娘还没开口,一旁的李弘已经忍不住道:“苏郡公,此言何意?吐蕃和吐谷浑,都是被我唐军灭国,吐谷浑暂不说,吐蕃可是在苏郡公你手上…”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苏大为微微一笑,丝毫不在意身边众臣在拿眼瞪他。  

哪有这般和皇帝说话的。  

丝毫不给陛下留面子。  

苏大为在沙盘前缓缓踱步。  

拾起竹枝,在吐谷浑处点了点:“吐谷浑曾被太宗率军大破之,之后我大唐扶立新的吐谷浑王,还将大唐公主下嫁。  

这之后,吐谷浑便对我大唐称臣纳贡,虽然中间有些小问题,但大体都是忠于我大唐的。  

后来吐谷浑被吐蕃渗透,末代吐谷浑王与大唐公主请求内附。  

结果未及逃脱,便被吐蕃人杀之。  

所以对吐谷浑人来说,对我大唐,并没有那么大的仇恨。  

相反,当年我征吐谷浑人做仆从,他们不少部族,都在那一仗中捞了不少好处。  

我意就从这些部族中征召人手。  

同时如果有其余部族愿意做大唐仆从,一致接纳。”  

说完,苏大为抬头向听得目瞪口呆的一众将军和武媚娘、李弘微微一笑:“当然,所有粮草战马、兵器,都得他们自备。”  

什么叫自带干粮。  

在唐朝,这些争做大唐鹰犬爪牙的异族人,便是自带干粮。  

李弘细品苏大为所说,越听越觉兴奋。  

情不自禁道:“这些吐谷浑人曾被苏郡公征召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