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下棋者谁(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玉棒重重向地上一顿。  

地面上砖石起伏,如巨龙翻动。  

四面剩余的兵卒站立不稳,纷纷倒地。  

秦怀玉用玉棒支撑着身体站起来。  

他觉得脚有点痛,后背也痛。  

身上许多地方都像是被虫蛇咬过一样。  

这种感觉令他觉得生气,一腔怒火不知向何处发。  

原本孩童般天真的表情,渐渐变得有些狰狞扭曲。  

“秦怀玉!”  

突然有人大喊。  

秦怀玉诧异转头,见到一名太监正像自己奔来。  

“你是谁?”  

“圣人命你快回去,有人冲入宫中了,快回去救圣人?”  

“那…我的胡麻饼!”  

“救了圣人,要多少有多少。”  

秦怀玉闻言,提起棒子,转身就走。  

这番举动,把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就在这一瞬,那太监与秦怀玉跑到一起,双方肩头一错。  

一颗斗大的头颅冲天飞起。  

秦怀玉手持着玉棒,向前奔出数步。  

无头的尸身轰然倒地。  

“得手了!”  

方才的太监脸上露出残忍的笑意“里面除了一个老太监,再没别人守护!”  

“随我来!”  

“为大唐除贼!”  

“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听到他的呼声,地上一个个和血葫芦般的陇右老兵艰难的爬起来,抓紧手里的兵器,咬牙跟上。  

“雪子,参见主人。”  

面前的女子,袅袅婷婷的向苏大为鞠躬行礼。  

她的身形纤瘦如鹤。  

一双赤着的白足,在烛光下分外醒目。  

只是白裙被雨水沾湿,未免有些透。  

大半年前,黄安县与荧惑星君率领的诡异暗战一场。  

最终,破掉了荧惑星君的计划。  

同时也扣下了这位前任的神道教巫女。  

几经犹豫后,苏大为还是决定将此人留下,收为己用。  

当然,他也有特别的方法,保证此人的忠诚。  

否则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力气。  

想要从李治的眼线和朝廷的情报网中,凭空抹去一人,并非那么容易。  

不过结果还算不错。  

目视着眼前赤足走来的雪子,苏大为双眸平视着她,目光里透着审视之意。  

“雪子,参见主人,有情报奉上。”  

“说。”  

“据暗桩回报,入宫的那些陇右老兵,是奔着皇帝的寝宫去的,已经快要到了。”  

苏大为手里的暗桩不止一个,情报线也不止一条。  

而是相互交叉,互为印证。  

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的情报,或者反渗透产生的问题。  

不可能所有的暗桩和情报线都出状况。  

把得来的情报交叉比对,辩证推理,能得到更加接近真相的信息。  

“朝着皇帝的寝宫?”  

苏大为双眸微闭,回想起方才从小红鸟毕方记忆中看到的画面。  

确实,陇右魏三郎他们,是向着寝宫去的。  

这些人…  

难道中降头了吗?  

居然敢做此十恶不赦之罪。  

怎么可能成功?  

难道不怕诛连九族?  

等等。  

苏大为突然反应过来“你说,他们是朝皇帝的寝宫去了?”  

“是。”  

雪子轻咬唇瓣。  

她的唇因为这个动作,显得有些苍白。  

“主人毋须担心,雪子以灵魂向你发了血誓,绝不会对你欺瞒。”  

“我不是担心这个。”  

苏大为在房间踱了几步,脑海中更种念头纷杂。  

魏三郎这些人,与自己既是旧识,又有过同在征吐蕃军的袍泽关系,还有今晨在开远门发生的事。  

那么多双眼睛都看着,魏三郎对自己大礼参拜。  

他们出了这种事,自己很难洗脱嫌疑。  

也就是说,无论今晚结果如何,自己都将被列为嫌疑者。  

第二个问题则是,魏三郎他们袭击陛下寝宫,这么容易的吗?  

这一路上有多少宫门宫禁!  

巡夜和职守的禁卫都是做什么吃的?  

内应?  

除了这一点,没有别的解释。  

但是有这么多内应,必不是一日之功,不知埋了多少年的暗桩,为了此次,全部启动。  

这是多大的手笔?  

难道只为了对付自己一个人?  

还是说,对付自己只是顺势而为。  

真正的目标是媚娘阿姊?  

还是陛下?  

不可能成功的!  

哪怕宫门全敞开着,李治身边不知有多少异人缇骑,怎么可能…  

还有第三个问题。  

今夜,寝宫中的那位,是真的陛下吗?  

还是白天的那位替身?  

陛下的影子。  

真正的陛下,自己白天见过,在大明宫一处隐秘的院落里,修炼调理身体,想要借此续命延年。  

那么,现在寝宫里的,是替身?  

那些陇右老兵,费尽心机,就是为了杀一个替身?  

想到这里,苏大为只觉太阳穴突突跳动。  

感觉头痛欲裂。  

直觉提醒他,有巨大的危险,已然逼近。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完全看不透这里面的玄机。  

三拨人马,究竟是某种障眼法,还是三伙人派出的?  

幕后之人,真正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目标是我苏大为?  

是媚娘阿姊?  

还是陛下的替身?  

不,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