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下棋者谁(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手里这只小红鸟,与他心意相通,但却不知其名。  

只因为像是《山海经》里提到的毕方,便以毕方为名。  

手指触着小红鸟的脑袋,一幕幕它看到的画面,通过某种玄之又玄的联系,传入苏大为的脑中。  

雨夜。  

狂暴的诡异。  

浴血的陇右老兵。  

还有那伙不名身份突厥人的马车。  

这一切,都被毕方在空中看得清清楚楚。  

苏大为现在读出这些记忆,就如同看电影一般。  

看完后,他轻轻一举手,小红鸟再次飞入夜空中,消失不见。  

他手里能刺探情报的禽类不少。  

有高原上的神鹰,也有辽东的海东青。  

但那些只能传递消息,和侦察简单的敌情。  

要论事无钜细,情报收集,只有毕方才能做到。  

“事情有点不对。”  

苏大为喃喃自语。  

陇右老兵…  

居然是白天入城时见过的魏三郎那些人。  

当时魏三郎对自己简直是发自骨子里的恭敬与崇拜。  

这样的人,居然会在夜里做出这种事?  

前后反差太大。  

“三郎,为何要这么做?”  

苏大为忍不住起身,在室内踱步。  

“李勣病笃、萧嗣业老迈,如无意外,接下来,媚娘阿姊定会重用我,陛下也有意让我替太子保驾护航,但是有人不希望我顺利掌握兵部?”  

他的眉头缓缓扬起“这伙陇右兵背后的指使者,是冲着我来的?不,或许还有别的用意,但,一定会牵累到我…至于那伙突厥人…”  

突厥人、陇右老兵、诡异。  

这三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  

但苏大为此时,却隐隐有一种感觉。  

这背后,似乎有某种矛头,是指向自己。  

右相?  

窗外传来轻响。  

苏大为转头看去。  

看到一个一袭白衣,长发披面的女子,突兀的立在窗上,雨水自她的裙角滴落,湿腻腻的,流淌下来。  

一记惊雷闪过。  

天地间白茫一片。  

只有那女人妖娆的身影,刻在窗前。  

“杀!”  

秦怀玉大棒横扫。  

一名冲上来的甲士被他扫飞出去。  

在半空中,就传出刺耳的骨裂之音。  

落地时,口中鲜血狂喷,夹着一些内脏碎片。  

眼见是不能活了。  

但是后方跟着的兵卒,还在源源不断的涌上来。  

“杀了他!杀了他我们才能活!”  

魏三郎手执横刀,怒吼着,挥刀向前。  

他感觉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东西爆了。  

全身的气血,全都涌上头顶。  

心跳加快,呼吸加重。  

满眼赤红。  

眼里只有那个身高八尺,挥舞着玉棒,宛如妖魔一般的男子。  

异人!  

能对抗异人的只有…  

一声巨响。  

手里的横刀被秦怀玉挥棒扫过。  

百炼横刀,瞬间断折两截。  

上半截旋转飞出。  

下半截连着刀柄,倒撞回魏三郎的怀里。  

胸前的护心镜瞬间凹陷龟裂。  

一股力量从前胸冲入,从背后透出。  

魏三郎身不由己,倒退数步,脚下一软,单膝跪下。  

口中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口鲜血。  

“三郎!”  

不远处的牛七郎大吼一声,他提着一柄斩马刀,咆哮着冲上去。  

却被秦怀玉轻松一棒,整个人被抽飞出去。  

半空中,碎裂的甲叶在飞舞。  

鲜血划出一道触目惊心的弧线。  

“牛七郎!”  

魏三郎大叫。  

一支铁箭突然从旁射出,一箭正中秦怀玉的背心。  

箭势刁钻。  

射箭者,正是陇右老兵中的张敬之。  

一箭射中,他却没什么喜色。  

只是焦急的上箭,想要补箭。  

但是手却有些不受控制的哆嗦。  

这该死的胆小毛病。  

当年是怎么从陇右活下来的?  

对了,是三郎,是三郎救的我。  

该死,别抖,快射箭,快!  

眼前狂风呼啸。  

张敬之只觉得一道黑影扑来。  

手中的弓匆忙张开,不及射出去,只听“噗”地一声响。  

天地霎时一暗。  

上半截身子连着衣甲,被秦怀玉一棒扫掉。  

只剩下一半的身子还立在原处,噗噗溅血。  

“敬之!”  

“张敬之!!”  

残余的陇右老兵全都红了眼。  

像是被这鲜血所刺激,怒吼着抽刀,从四面八方向秦怀玉扑上去。  

没了,陇右回来的老兵,没剩几个了。  

今天可能大家都要死在这里。  

而他们对面的敌人,那个身材高壮的傻大个子,似乎根本不知恐惧为何物。  

手持着大棒,脸上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  

他舔了舔舌头,将脸颊上的几点血花舔到嘴里,嘴里呵呵笑道“胡麻饼!杀光他们就能吃。”  

噗噗噗!!  

无数弩箭从四面八方射来。  

秦怀玉挥棒格挡,突然脚下一个趄趔。  

原来是右腿中了一箭,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杀了他!”  

冲上去的陇右兵挥刀劈斩。  

却见玉棒在秦怀玉头顶转了一圈。  

那棒一瞬间,似乎长大了数倍。  

所有冲上去的兵卒胸口衣甲破碎,如断线风筝般向后飞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