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婚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大为想了想才道:“太子,像苏定方将军,他也是良家子出身,幼时并没有念过书,开国初年的将领中,许多人都是如此,他们是如何有后来的能力呢?”  

“这个…”  

李弘愣了一下。  

这个问题,他从没想过。  

苏大为接着道:“我以为,能力与个人的求知,以及实践分不开,在做事的过程里,开始不会,熟悉以后就会了。  

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修正,自然就提升了。  

如果太子觉得我知道的多,那大概是这些年我经历的事比较多,想得也会多一些。”  

“求知与实践?”  

李弘咀嚼着苏大为的话,若有所思道:“舅舅说的,我定会多加揣摩。”  

“一家之言罢了,比不得那些大儒。”  

苏大为见李弘没有继续再问下去,总算松了口气,寻了个机会告辞离开。  

走出殿门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却见李弘站在门边,还向自己遥遥拱手致意。  

那双黑如点漆的眸子里,莫名有些不舍之意。  

这孩子。  

苏大为心里竟觉得李弘有些可爱。  

质仆,率直,没有太多弯弯绕绕。  

李弘本性是纯良的。  

不过想做帝王,光凭这点远远不够。  

想想自己所知的那个未来,武周天下,苏大为心里竟隐隐有一种冲动。  

要不要试着,帮李弘登上那个位置?  

改变历史?  

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如心中的野草般疯长。  

肾上腺素急剧分泌。  

深吸了口气,他将心中这份冲动暂且压住,回身向李弘深深一礼,方才离开。  

“秘阁郎中,近来可好,登门打扰,乃是有一件不情之请。”  

苏大为对着李淳风家大开的宅门,向着站在门后一脸古怪的老道叉手行礼态度放得极低:“还请郎中能帮衬一二。”  

“滚!”  

李淳风回了他一个字。  

“这里又没外人,你这般做给谁看?”  

李淳风眯眼拈须道:“平常去你那也没见你如此守礼…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说吧何事?”  

“嘿嘿,就知道瞒不过李郎中。”  

苏大为一边移步跨过门槛一边向李淳几凑上去道:“我与聂苏想寻个吉日把亲事订下。”  

“咦好事啊。”  

李淳风微眯的双眼打开,闪过一抹惊讶:“老道还以为你们要一直拖下去,总算要成婚了。”  

“但还有一个麻烦处,聂苏一直与我娘同住这亲事礼节上…不能太亏了聂苏所以我想,要不李郎中你收聂苏做女儿,到时我上你府里来迎亲。”  

“噗!”  

李淳风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他颇有些懵逼的看向苏大为,额头的皱纹随着瞪眸,都堆叠起来:“你…老夫这年纪做他祖爷爷都够了吧?你让小苏做我义女?”  

“年龄算什么,关健您老德高望众辈份够,你就说我这提议如何?”  

李淳风被他一问脑中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聂苏时的惊艳感。  

那女娃,真是一块美玉。  

只不过他不方便抢人只能表示羡慕。  

如今苏大为的提议倒是个机会。  

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意动。  

他多看了苏大为两眼,没有立刻答应。  

伸手示意道:“门边不是说话的地方,随我来。”  

唐朝婚礼习俗是六礼。  

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在迎亲过程里,还有催妆、障车、下婿等。  

其复杂的程序礼节,比后世有过之而不及。  

不过对苏大为来说,最麻烦的还是于给聂苏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才能让聂苏在大唐的礼仪下,可以抬头挺胸的以新妇过门。  

之前想过许多家,最终,苏大为还是觉得,李淳风这里更合适。  

现在就看李淳风的态度了。  

若李淳风不愿意,那就只能另想办法。  

但是婚事,只怕会更加耽搁。  

这事,苏大为和聂苏急,柳娘子更急。  

每天回家都要问上几遍。  

哪怕两人好得可以同吃同睡,但没拜过天地,没行过礼,便始终不算唐人眼里的夫妻。  

这对聂苏也不公平不是。  

“李郎中,你意下如何?”  

一走进李淳风的书房,苏大为就急着向李淳风追问。  

然后才有时间看了一眼李淳风书房的布置。  

一般来说,书房是随着主人的性格走的。  

喜好、气质、品味,全在里面。  

李淳风的书房,不像是书房,倒像是一个道人的丹室。  

房间壁上摆着伏羲八卦图,周边还有生克变化。  

另一面壁间是书架,装满了道经。  

书桌边的香炉比寻常人家的要大,看着倒有点像是炼丹炉。  

桌上摆着一个袖珍版的浑天仪,青铜所制,模样精美。  

再一抬头,房顶上以黑白二色绘有星图,如置星空之下。  

“李郎中,你这…”  

“老夫这书房如何?”  

“不错,不错,很有品味。”苏大为含笑道。  

“品味?”李淳风念叨了一遍,摇摇头:“你嘴里总有新奇之词。”  

“李郎中,方才我说的事?”  

“你这事算是求我?”  

李淳风伸手示意苏大为入座,自己也同时在桌前坐下。  

苏大为双手摆在膝上,脸上堆起笑容,向他点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